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介紹了奶牛蹄病的發生原因及癥狀,總結了其護理技術,以期為奶牛蹄病的護理及疾病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雜志之家,奶牛,蹄病,發生原因,護理技術
在奶牛飼養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如何維持牛蹄的健康。為了保持牛蹄的健康,需要有專門的預防性保護蹄的措施。現將奶牛蹄病的發生原因及護理技術總結如下。
1發生原因及癥狀
由于奶牛生活在復雜的內外環境里,隨著年齡增長、泌乳、產仔等新陳代謝,內外側蹄在形態結構上發生顯著變化;加之生物力學的作用,導致外側蹄過度負重,這一異常刺激,必然引起負重角質增生,出現明顯的“超載”現象。如不進行功能性修蹄,特別是舍運動量小,蹄底不斷增生增厚,與內側蹄相比,外側因負重面不斷增加,內側蹄不斷減少,后肢負重軸發生改變,而引起蹄骨位置變化,導致蹄底部位組織損傷。這是進行功能性修蹄的主要原因。此外,營養不良,造成牛體體質弱,日糧中鈣磷比例失衡,鈣、磷供應不足,造成蹄角質疏松,從而產生蹄病;牛舍衛生條件差,管理不善,牛蹄長期浸泡在糞尿泥水中,造成牛蹄軟化,產生蹄病;運動場所不平,牛蹄被尖銳物劃傷,造成細菌感染,產生蹄病[1]。牛蹄病表現癥狀:初期病牛頻頻提舉病肢,或常用病蹄敲打地面。站立時間短,行走有病感,跛行。后期,體溫升高40~41 ℃,食欲減退,喜臥而不喜站立,深部組織受感染,跛行加重,嚴重消瘦,產奶量下降,蹄殼脫落,腐爛變形[2]。
2護理技術
2.1牛蹄護理
奶牛常見的4種蹄病有蹄葉炎、趾間皮炎、趾間蜂窩質炎、上皮炎。前2種蹄病可以在大部分奶牛場都能發現,這是中跛行的主要疾病。據不完全統計,遵義奶牛場,每年因蹄病死亡的牛占所死亡牛總數的23%。蹄病中,趾間皮炎占31.5%,蹄葉炎占34.2%,趾間蜂窩質炎占21.7%,趾上皮炎占12.6%。因此,蹄病發生率高,危害性極大,嚴重影響產奶量和繁殖能力。為了提高產奶量和減少蹄病發生,必須對蹄進行護理。牛蹄護理關鍵是做好經常性的修蹄工作,達到預防和治療蹄病,使奶牛有一個健康的四肢和蹄。對牛蹄進行定期正確修剪,在管理上做到科學化,采用正確的飼喂方法,注意營養平衡搭配,改善牛舍、運動場所衛生條件;對嚴重的病牛蹄進行蹄浴,甚至對病牛進行隔離,從而控制牛跛行的發生[3]。牛蹄的護理最關鍵的是修蹄。牛蹄角質層在保護肢蹄、承受體重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贅生角質層起著危害作用,對于外側贅生角質層的形成趨勢是難以控制的,而且生長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功能性修蹄就顯得非常重要。修蹄就是去掉贅生角質層,使之能保護肢蹄承受體重。
2.2正確修蹄
所謂“正確”是按特定部位是否角質層贅生、創傷、潰瘍、白線缺損來判斷怎樣修剪。功能性修蹄就是去掉蹄底贅生角質層,降低外側蹄的厚度(高度),糾正負重軸,減少外側蹄的負重量,打破惡性循環。一年進行2次功能性修蹄,使外側蹄與內側蹄處于同一水平線,達到正常承重。最佳修蹄時間第1次在干奶期間,第2次在產犢后3~4個月。如果未進行功能性修蹄,蹄底負重愈來愈大,蹄底長期摩擦,就會出現創傷,逐漸形成蹄底潰瘍,細菌與毒素不斷對組織作用導致組織病變。蹄葉炎引起白線缺損,細菌在缺損白線內生長繁殖,而且不斷延伸到組織中。這就必須進行治療性修蹄,去掉死亡角質層,使污垢雜物不至于長期停留于白線內,注意在缺損的白線內深度挖掘。盡可能地降低特定的厚度(高度),使內外側蹄之間有一定的高度差,使病灶蹄得以適當休息,繼而康復。在飼養與衛生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蹄底病灶比較嚴重,甚至發生潰瘍,又不能通過修蹄使內外側蹄產生高度差,這就必須在健康的內側蹄上釘上皮掌或木掌,人為創造高度差,使病蹄得到休息。
2.3藥物治療
奶牛蹄藥物洗浴,用10%~30%硫酸銅溶液或3%~5%福爾馬林液洗凈患蹄,涂以10%碘酊,用魚石脂涂布于蹄趾間部,裝蹄繃帶。如蹄趾間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去除,或以硫酸銅粉、高錳酸鉀粉撒于增生物上,裝蹄繃帶,每2~3 d洗換藥1次,通常7~10 d痊愈。當奶牛患急性腐蹄病時,可用抗生素和磺胺進行全身治療。金霉素、四環素按0.01 g/kg,體重或磺胺二甲基嘧啶用0.12 g/kg體重,一次靜脈注射,每天用1~2次,連用3~5 d。而且病牛要隔離飼養。將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質部腐爛黑斑,用小刀由腐爛角質部向內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膿汁流出為止。再用硫酸銅沖洗患蹄,內涂10%碘酊,再放入高錳酸鉀粉或硫酸銅粉,裝蹄繃帶[4]。如患牛食欲減退,為消除炎癥,可靜脈注射葡萄糖、5%碳酸氫鈉500 mL,或40%烏洛托品50 mL。當患牛全身癥狀嚴重時,可應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治療。碘胺嘧啶按50~70 g/kg體重,靜脈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注射3 d。金霉素或四環素按0.01 g/kg體重,1次靜脈注射。為了解除酸中毒,防止敗血,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 000~1 500 mL,5%碳酸氫鈉液500~800 mL,25%葡萄糖液500 mL,維生素C 5 g,1次靜脈注射,每天1~2次,則可治愈。
3結語
奶牛蹄病與飼養管理和牛舍衛生有關,故蹄護理首先加強這兩方面的管理。蹄病會導致奶牛繁殖力降低,產奶量下降;奶牛生長、發育緩慢,乳腺及產紅熱增多。一般的后肢外側蹄負重較大,90%的外側蹄易發生蹄病;前肢內側負重較大,90%的前肢內側蹄易發生蹄病。雖然奶牛蹄病常發生在后肢外側蹄,然而在舍飼條件下,前肢蹄角質被破壞過度生長,也不可避免,因此前肢功能性修蹄不可缺少。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運動器官,經常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保障蹄健康。蹄健康直接關系到奶牛的高產、穩產和使用年限。
4參考文獻
[1] 白鴻雁.奶牛蹄病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5,26(5):49-50.
[2] 楊淑萍,秦建玲,劉文韜,等.奶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0(2):100.
[3] 郭保慶.規模牛場奶牛蹄部常見病的綜合防治[J].北方牧業,2010(3):23.
[4] 李文.奶牛蹄病的預防與保健[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9(4):44-45.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