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美育,即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美育之分支已有學校美育、家庭美育、社會美育、文學美育、音樂美育、美術美育、體育美育等。社會發展為今日實應為旅游增加美育之必要。
關鍵詞:核心發論文,旅游,管理,美育
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持續保持和現代科技的猛進,戰后的世界經濟迅速發展。這種發展,使得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總收入增長,國民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因之增多;同時,由于現代化大生產及社會斗爭、推進等原因,可供國民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加之交通條件現代化。這三大基本原因,使得旅游業興旺發達,成為朝陽產業。發展至90年代,旅游已與石油、汽車業鼎足而立,成為世界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演進。面對充裕的金錢、時間,文化素養高的國家(或地區)的人民,乃以旅游為僅次于生存需求的人生第二需求。
何謂旅游美育?旅游美育即通過旅游活動進行的審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進程中產生、完成的美感教育。旅游美育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旅游美育,其目的、任務是培養、提高旅游主體——旅游者對現實世界(自然的;社會的)和藝術世界的美的感知、鑒賞、創造,陶冶人格修養,豐富生活趣味,促進身心健康,升華道德情操。廣義的旅游美育,則不僅對旅游主體而言,其對象推廣為一切與旅游相關的人,如:旅游媒體從業人員、旅游客體中的人們。本文談的是狹義旅游美育。
由于旅游資源一般分為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兩大類,所以,人們每將旅游客體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大類別。對旅游主體進行美育的基礎,是旅游客體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與人文美。
一、自然本身是個紛繁的大千世界
產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是五彩繽紛的本文姑將其擬為六個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形態美、聲音美、嗅覺美、內美。
(1)形象美包羅萬象,在旅游審美中占第一把交椅。不論地貌景觀、水景、天文氣象景觀、動植物景觀,無不以形象美為第一要素。依中國自然景觀審美傳統,形象美大體有雄美、秀美、險美、奇美、幽美、曠美等類型。雄美一般是就形體與氣勢而言。凡形體高大雄偉、氣勢豪壯磅礴者,皆謂雄美。雄偉的高山,噴薄的日出,參天的古樹,凌云的雄鷹,無不給人雄壯的美感。雄美為陽剛,秀美為陰柔。險峻的瞿塘峽、“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遼寧千山五佛頂,都是險美的代表。奇美在于形象之非同一般,變化多端,離奇怪異,出人意表。典型的奇山異水,有大西南之巖溶地貌,青藏高原神奇的湖泊,臺灣、海南等沿海地區之海蝕柱、海蝕崖、海灘等。
(2)色彩美是大自然的杰作。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碧海、金沙、霜林、雪原、美草、百果、黃土地、紅高粱、似錦繁花、五彩云霞、鑲金的落暉、鍍銀的月華……大自然是繪就色彩美的最偉大的畫師。
(3)形態美可分動態美與靜態美兩大類。動態美表現在流水、瀑布、海濤、潮汐、浮云、飄煙、流星、飛禽、走獸、游魚等等。靜態美是相對于動態美而言的,主要表現于山、石、樹、花草、止水等。此外,尚有微動態,如漣漪之美。
(4)聲音美無處不在。拍岸的驚濤,叮咚的山泉,淙淙的溪澗,嘩嘩的瀑布,蒼莽的松濤,斷腸的猿啼,雄壯的獅吼,呦呦的鹿鳴,婉囀的鶯歌,呢喃的燕語,唧唧的秋蟲,乃至雨打芭蕉、露滴清荷、風送秋葉……,無不表現出天籟之美。
(5)嗅覺美之最典型、最普遍者,是花香之美。唐皮日休詠牡丹之香是“獨占人間第一香”(《牡丹》),宋林逋為梅花的香氣寫下“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千古名句。植物之香不惟花,葉亦香。元葉梅嶠既賞荷花之香,又重荷葉之香:“未花葉自香,既花香更別。”(《荷花辭》)茶葉的香味,已被世界上十多億人認同,中國人更視茶為“國飲”。
(6)內美。我國傳統審美觀的“比德”說,即屬本文所指的內美。“比德”,就是把自然物象比附人之道德,使自然物象“人化”為賦有倫理價值的意象。觀賞松柏而思人之氣節,二千多年前孔子便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贊空谷幽蘭之孤高:“芝蘭之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而改節。”
二、產生旅游美育作用的人文美
亦可大致分為六大類:文物古跡之美、建筑景觀之美、民俗風情之美、飲食之美、文學藝術與工藝美術之美。
(1)文物古跡美大而至萬里長城、龍門石窟、秦始皇陵……,小而至仰韶彩陶、殷墟酒尊、武威銅馬(中國旅游標志)。中國是五千年文明古國,廣袤一千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文物古跡魁首。
(2)建筑景觀美,從性質上看,有造型美、氣勢美等不同類型;從時間上看,有古典美、時代美。建筑的造型美容易為人所認識,氣勢美則須作更深層次的把悟。如廈門集美海堤,硬是用花崗巖石從海中砌成,火車道、汽車道、人行道并列,全長五千多米,宛如跨海凌波的水上長城,氣勢雄壯而靈動。
(3)探究民俗風情已成為近年世界各地旅游“熱點”。它之所以成為“熱點”,在于其具有獨特之美。民俗風情之美的獨特性,源于民族的或地域的差異性。因這種差異性而形成的吸引力,對旅游者來說便會產生一種美感。這種異于旅游者本地“風光”的民俗風情,對以獵奇為旅游動機的旅游者來說,更是以之為美。從本質上說,民俗風情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形成、長期沿襲的群體性共有行為方式。它的涵蓋面很廣泛,遍及每個家庭。民俗風情美屬于社會美的范疇。
(4)飲食美具有社會美、藝術美、自然美多重美學屬性�,F代旅游業的六大要素是食、住、行、游、購、娛。可見,“食”之于旅游業之重要。對中國旅游業來說,最能吸引海外游客的是三大優勢: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美食。中國飲食文化堪稱世界飲食文化之絕。
孫中山先生在其宏著《建國方略》中指出:“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調一道,法國為世界之冠;及一嘗中國之味,莫不以中國為冠矣。”飲食給予人的美感,不僅僅是生理科學上的味覺的美感。中國飲食之美,除味覺美之外,尚有嗅覺美、視覺美。譬如中國菜肴,八大菜系均講究色、香、味、形,富有藝術性,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5)文學藝術、工藝美術給人的美感,從生理科學上看,有聽覺美(音樂)、意覺美(文學)、視覺美(繪畫、雕塑)等;從美學屬性上看,純粹是藝術美。舉凡歷史悠久或知名度大的自然景觀,往往有優美的神話、傳說與之相伴。不論自然景觀抑人文景觀,每有集書法、詩詞、哲理、雕刻于一體的楹聯、碑刻、匾額。神話、傳說、故事、楹聯、雕塑等等成為旅游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使旅游者平添想象力、詩畫美、夢幻美。
旅游美育就是憑借上述自然美、人文美來完成的。旅游美育的核心是通過旅游進程中所見所歷的自然美、人文美來培養、提高旅游主體的審美力。從本質上看,審美力是一種特殊形態的情感判斷力。對旅游美育來說,這種審美力分別表現為旅游審美感知力、旅游審美聯想力、旅游審美想象力。旅游者一開始其旅游進程,便進入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的第一步便是審美感知。審美感知所憑借的工具是人類感受外界事物的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