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以新時期廈門體育產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發展現狀和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找準其高質量發展定位目標,并針對主要問題給出相關建議。研究認為:廈門市體育產業總體規模擴大、市場主體日益活躍,同時體育消費升級刺激體育產業高速發展,成為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引擎。但在體育產業升級中存在創新創造力不足,未能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品牌,缺少獨立產業園區的問題;在體育產業服務中,存在公共服務體系限制體育市場化,場地設施服務和手續機制無法滿足大型賽事活動需求,以及社會體育機構統一管理的體制尚未形成的問題。鑒于此,通過深化跨界融合發展,提升本地特色體育品牌創新力優勢的同時,制定點對點的定制化扶持對廈門體育產業進行升級改造,以期促進廈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廈門市;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體育產業作為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福建省體育局2021年全省體育工作會議總結和“十三五”時期福建體育工作部署,以及對“十四五”時期體育改革發展規劃,廈門市體育產業圍繞加快“體育強市”建設目標,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打基礎、謀創新、促發展,體育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廈門體育產業結構框架逐步系統化和規范化,并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體育+”綜合效益凸顯成為拉動廈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體育健康產業、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制造業和體育服務業仍處于發展階段,內需發展不平衡,同一線大型城市相比較還存在差距。基于此,本文擬采用文獻資料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從創新驅動力和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不同角度,對廈門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和質量體系提升進行分析,解決廈門體育產業升級和服務中的問題,旨在達到廈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更好滿足廈門市民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的目的。
1廈門體育產業現狀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中國經濟特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5]。廈門市分為島內和島外,六個區分別是:思明、湖里、集美(島外)、同安(島外)、海滄(島外)、翔安(島外)。島內以服務業為主,島外以制造業為主。根據《廈門市體育產業調研報告》顯示,廈門市體育產業單位數7307家,其中,法人及產業活動單位5680家,較上年增加280家,個體工商戶1627家。
半數以上體育產業單位集中在思明區和湖里區,兩區體育產業單位機構數量分別為2428家和1710家,分別占全市體育產業單位數的33.2%和23.4%;集美區和同安區分別擁有體育產業單位1270家和946家,分別占比17.4%和12.9%;海滄區和翔安區占比均不足10%。疫情后廈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制造業穩步增長,體育服務業加速發展。
廈門體育產業規劃,包括23公里山海健康步道、市體育中心綜合健身館投入使用;新增36個校園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群眾賽事精彩紛呈,全年共舉辦近千場賽事,參與者超過100萬人次[2];廈門申辦成為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承辦城市之一;此外,廈門市體育產業不斷壯大,制定出臺了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7”項政策;策劃生成6個體育招商項目,落地實施7個體育招商項目;新增2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項目)、2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項目)。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體育產業總產出410.72億元,實現增加值154.68億元、增長7.9%;實現增加值154.68億元,增長8.4%,增加值占同期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3%。
廈門市體育用品制造業是從2000年開始發展起來的,經歷十年快速成長期,體育用品出口年均增長18%以上。從2009年開始,廈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運動器材制造和出口基地,同時也是中國運動鞋服、運動眼鏡、戶外用品的最主要出口基地。2009年運動器材產業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培育打造的13個超百億產業集群之一[3]。
2015年廈門運動健身器材出口基地被國家檢驗檢疫總局正式授予“國家健身器材質量安全示范區”。2018年起被商務部授予“國家級運動健身器材產業升級示范基地”。廈門聚集著一批頗具實力的知名體育用品企業,如鋼宇、康樂佳、朗美、群鑫、邁動等大型健身器材生產企業,目前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健身器材生產出口基地,據統計,全球每10臺跑步機中就有6臺“廈門造”。同時,安踏、特步、361°、喬丹、匹克、鴻星爾克等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紛紛落戶廈門,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總部經濟[4]。2018年廈門體育制造業依舊占據主體,廈門市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實現總產出275.01億元,較上年增長6.4%,占全市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7.0%;實現增加值80.26億元,增長6.4%,占全市體育產業增加值的51.9%。
據統計,廈門體育用品產值約136億人民幣(不含運動鞋服),其中,出口106億人民幣(16.35億美元),內銷30億人民幣。優勢產品主要是跑步機、橢圓車、踏步車、健身車、劃船器、按摩器具、健身康復器具等運動健身器材,這些產品占據了廈門體育用品出口65%以上的份額。以跑步機為例,全球10臺家用跑步機就有6臺在廈門制造。廈門的體育用品制造業是在臺資企業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臺灣先進的運動健身器材制造工藝技術在廈門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經過多年的發展,奧佳華、鋼宇、朗美、群鑫、康樂佳、云中飛、邁動、任和、宇動、凱欣達等一批運動健身器材龍頭企業均已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和較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企業步入產業升級發展階段,逐步由“OEM”向“ODM”和“OBM”轉變。
2現階段廈門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廈門體育產業的升級“瓶頸”廈門市體育服務業總產出和增加值實現穩步增長,尤其是與公眾直接相關的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至2020年廈門體育服務業實現總產出143.85億元,較之前相比增長11%,實現增加值73.91億元。體育服務業總產出和增加值占廈門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2.6%和47.8%,分別提高了0.9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廈門市體育健身休閑活動業實現總產出4.52億元、增加值2.83億元,較上年度相比增長24.7%。作為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在產品制造環節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配套。目前,廈門體育用品產業正處在產業升級發展過程中。未來是否能繼續在國內國際處于領先地位,主要取決于能否順利完成產業升級。
2.1.1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足,產品自主創新能力短板猶存智能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體育制造領域應用不足,體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建體育用品研發制造中心,并聯合申報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相對一線城市有差距。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申報國家、省級高新技術、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數量不足支撐體育產業發展。企業爭創省級、市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的創新動力不夠;企業實施生產線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廣應用智能技術與裝備,開發和生產智能體育產品的技術創新人才缺乏,導致技術無法突破“瓶頸”。
2.1.2對標國內國際市場,未能形成企業自主的特色品牌廈門市目前涉及體育產業的部分企業因為品牌小,實力和資本不夠雄厚,加上還未能形成像一線大品牌一樣的口碑,帶來的就是對人才、市場及消費群體的低吸引力。而他們的體育品牌在世界級體育品牌面前有很大差距,同時面臨著嚴峻形勢。主要是在特色品牌的定位不夠清晰,個性不鮮明和消費的對象也模糊。再者,品牌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水平也無法同世界一流品牌相比,層次較低。對于營銷策略上無法自行培養或招聘到有關方面的創新人才,在創新力上無法形成優勢。最后,還未根據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文化,沒能形成特色。
2.1.3專門的體育用品產業園區設施有待持續擴充和完善目前,廈門市沒有具體規劃體育產業園區,雖然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基地,但并沒有規劃體育用品的專業工業集中園區。正因為如此,廈門的體育用品企業大都分散在廈門市的各個行政區,在整個生產制造產業鏈配套方面,因為集中度不夠,影響了配套的效率,無形中提高了產業配套整合的物流成本。再有,企業的發展和產能提升也受到了用地的限制。因為沒有專門的體育用品產業園,也無法對外招商。短期解決辦法是對有發展需求的企業,想辦法解決其發展用地需求,相對來說制造業企業比較分散,其中制造業主要依靠同安的工業園區(運動器材)70%出口外貿為主。
3新時期廈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定位目標聚焦
3.1熱門大型賽事的推動廈門因地制宜,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島路、沙灘、海域等資源,于是政府有意識地引進或培育路跑、水上、沙排等體育賽事。這些賽事為區域自然資源賦予了新的體育內涵和產業價值。近年來,廈門積極培育和引進大型賽事,如國際排聯世界沙排巡回賽、世界杯攀巖賽、世界(半程)鐵人三項賽、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亞洲大滿貫拳王賽、海峽兩岸帆船賽等,取得了良好反響,也直接帶動產業鏈的完善。摩托艇、帆船等賽事的舉辦,吸引了游艇帆船制造企業落戶廈門。
馬拉松形成賽事市場化運營模式,引領帶動各層級、多元化的其他賽事的舉辦,這些賽事又吸引更多行業資源落地,促進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旅游業等其他行業發展。作為享有美譽的中國著名城市馬拉松賽事之一,廈門馬拉松從第一屆開始,就擬定“通過市場化運作籌措辦賽資金”的思路,推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廈門馬拉松在短短5年時間內成 為知名的國際賽事品牌。廈門馬拉松的成功運營,為其他大型賽事市場化運作積累了經驗。
3.2社會力量打造海峽兩岸品牌充分調動當地社會力量參與賽事舉辦和產業發展,是廈門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另一大特點。國企深耕體育產業,這是廈門體育賽事扎堆、體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的重要原因,已經形成“廈門經驗”。而在國企助推體育產業發展,體現的是廈門“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辦體育”的思路。廈門建發集團作為廈門馬拉松冠名贊助商,已經被廣大廈馬跑友所熟知。阮敦梁透露,廈門建發集團近年來在各項體育賽事中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
在廈馬舉辦的同時,舉辦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為體育全產業鏈對接和多產業融合提供了平臺。依托賽事和展會平臺集聚更多的體育產業資源。除此之外,融合發展提升廈門體育產業活力,加快“體育+”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廈門體育產業與健康休閑、生態旅游、培訓服務、商務會展等形態的融合力度,帆船游艇、高爾夫、沙灘排球、戶外露營、汽車越野、拓展訓練、體育傳媒策等新型業態發展迅速,體育產業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更加活躍多元,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體育+旅游”打造城市品牌,廈門馬拉松獲評2018年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和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和“中國體育旅游十佳項目”,廈門凱歌體育健康城獲評2018年福建省體育旅游休閑基地,體育產業與旅游業實現雙贏發展。“體育+會展”拓展消費空間,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游艇展覽會等展會,打造產業聚合效應,融合發展成效顯著。首屆廈門體育產業博覽會暨“中國廈門移動電子競技產業博覽會”吸引了中外300多家參展企業,設有980多個標準展位,展覽會規模近2萬平方米,為體育產業全產業鏈對接和多產業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3.3國際精品賽事基地助推體育產業發展
2016年福建省體育局關于印發《福建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把廈門市作為體育產業核心區。以廈門市為核心區,依托國家體育產業聯系城市,聯動漳州、龍巖等地區,以廈門國際馬拉松等精品賽事為龍頭,以濱海、山水生態環境為支撐,重點發展競賽表演業、體育旅游業和體育健身休閑業,推進體育場館服務、體育中介、體育培訓和體育文化創意等業態發展[6],近三年“廈馬”頂級品牌賽事反饋中,也可以看出由廈門政府積極主導,配合廈門市社會力量,利用廈門濱海城市環境優勢,國際級品牌賽事,成熟可復制的運營模式,裂變更多其他賽事帶動其他產業多元化發展。
4新時期廈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4.1創新體育產業種類深入深化跨界融合發展圍繞建設“體育強市”目標,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提升核心競爭力,扎實推進體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首先,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城市眾創空間等深度融合。結合時代背景,打造體育同“互聯網+”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體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從不同產業出發,對文化和旅游,還有健康和互聯網等重點行業實施跨界、跨區域和跨行業發展,創新體育產業種類發展。其次,促進體育消費,增強發展動力。積極推動體育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如大力發展運動休閑、康體度假、賽事觀賞、山野戶外、體育節慶等體育旅游項目,通過廈門馬拉松等品牌賽事的吸引力與輻射能力,形成“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旅游,單人競賽、多人消費”的模式,拉動體育消費,做大做強體育產業。此外,強化產品創新,以新產品、新體驗帶動新消費。
4.2提升本地特色體育品牌創新力的優勢清晰的品牌識別必須有深度、有條理,才能指導品牌的傳播和推廣活動的制定與實施,才不會把矛盾和模糊的信息傳達給消費者,同時挖掘和加強品牌識別,以使品牌戰略更加有效。發揮本土企業的文化地緣優勢,兼并、重組體育用品企業,增強國內市場集中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進行系統的品牌規劃就是靜心研究市場的需求、分析競爭者的優勢、尋找自身的市場機會。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和自主品牌,形成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品牌。
4.3拓寬發展空間促進新興服務業發展一是有效做大體育服業務。支持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體育服務業標準化示范項目,有效做大體育服務業。二是擴大體育服務業發展空間。強化各部門、各領域的協同配合,樹立大產業發展理念,加快“體育+”新興體育服務業發展步伐。三是積極扶持打造體育服務業集聚區,積極打造諸如廈門大唐中心的城市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增強體育服務業綜合配套功能,帶動體育消費升級,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形成集聚效應,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后勁和發展質量。
體育論文投稿刊物:《當代體育科技》是由原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管,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體育類專業學術期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23-1579/G8;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2813, 公開發行,旬刊,256頁,國際大16開本印刷。
5新時代經濟發展促使體育產業按照高質量的要求發展,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必經之路,對市場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加強,建立健全機制體系和市場規模效應不斷擴大,還要突破發展的速度規模限制,實現質量效益的轉型發展。廈門市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多個示范服務區,將圍繞建設“體育強市”的目標,把握體育產業2.0發展的歷史機遇,將體育產業同國民經濟的社會發展大局中相結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作為強化廈門體育產業的要素保障,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并落到實處,把體育鍛煉變為一種生活方式。廈門在積極建設成為體育產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品牌聚集、機制完善、競爭力強的示范城市,并在未來的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帶動不同產業共同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思明.福建體育產業總產值占全國近五分之一[N].福建日報,2019-12-02.
[2]趙鈞天.繪就廈門體育發展新藍圖,2020廈門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EB/OL].(2020-03-27)[2020-11-27].http://news.xmnn.cn/xmnn/2020/03/27/100694520.shtml.
[3]李曉平,陳錦昀.廈門運動器材出口超14億美元[N].廈門日報,2015-09-02.
[4]廈門日報.國內體育界大咖聚廈共商產業發展.[EB/OL].(2018-01-12)[2020-11-2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15c6e0102x2g2.html.
[5]李素珍,莊苗茵.閩南文化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以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為例[J].綠色科技,2016(7):48-51.
[6]東南網.福建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6-12-09)[2020-11-27].http://fjnews.fjsen.com/2016-12/09/content_18815336.htm.
[7]蔣金鑫.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機遇及策略[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0,38(6):57-61.
[8]張瑩,王飛,葉海波,等.供給側改革目標下黑龍江省冰雪體育產業升級路徑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37(2):40-45.
作者:吳林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