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李雪凌
摘要:結構轉換層是一個建筑物中不同結構形式相連結的關節點,它既是下部結構的封頂,又是上部結構的“空中基礎”,在整個建筑物結構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連結紐帶作用。轉換層具有傳力直接、受力明確、造價較節省的優點,在實際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推廣應用,是目前高層建筑中實現垂直轉換最常用的結構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證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是關系到建筑物整體結構質量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技術
1 施工技術準備
技術部門做好圖紙會審工作,并按設計回復意見對相關部門做好交底。施工過程中發現疑問及時與設計做好溝通,及時處理。施工前由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內容及現場施工情況,制定混凝土施工順序,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試驗人員全面負責混凝土的試驗、資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召開現場技術交底會議,就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對現場施工及檢部門交底并劃分相應職責范圍,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準備。對特殊工作作業人員集中培訓,考核合格取證后方可上崗。對各專業隊伍進行施工前進行技術、質量交底。混凝土施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向預拌混凝土廠家、施工單位、項目部工程管理人員、試驗員等進行有針對性的交底,起到技術預控的作用。對勞務隊伍全體人員進行進場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傳。
2 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2.1 斜撐的施工要點
所有斜撐桿按小于或等于45度角設置,排距沿柱面豎向為1m,梁底斜撐桿同梁底模板的外鋼楞相協調,間距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與梁度模外鋼楞相扣接,并作雙扣件抗滑移保險,斜撐桿的下支點主柱面預留的內設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撐桿的下支點為所在樓層的柱根部。
梁底斜撐支架盡量與梁下排架同時搭設,如跟不上,也必須保證在大梁鋼筋骨架就位前搭設完畢,以確保斜撐支架與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撐桿要盡量與梁下排架的立桿、橫桿相扣接(用轉向扣件),同時與樓層滿堂架連體,以增強斜撐支架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2.2 立桿和掃地桿的施工要點
立桿的上端直接與梁底的內楞、外楞分別相扣接(外楞緊貼在內楞下面),從而形成雙扣件抗滑移保險。立桿的下端支撐在樓面上鋪設的通長木板上設置的鋼墊塊上。梁下排架下設掃地桿,中間設兩道大小橫桿,梁底排架兩側,橫向設置斜撐,縱向設置雙肢剪刀撐,同時將梁下排架與樓層滿堂架連為一體,以增加排架的空間剛度。
2.3 鋼管支撐的施工要點
支撐體系中,一定要注意檢查木楔是否頂緊、釘釘子、防滑動,這是避免鋼管直接作用于樓板形成集中荷載的關鍵。
用中Φ48×3.5碗扣式腳手鋼管搭設排架作為轉換結構模板支架,可調支托安放于鋼管支撐頂端,再把小中48×3.5鋼管安放在可調支托上,碗扣式鋼管立柱承受的是軸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載特別大,用鋼管碗扣腳手架做支撐最關鍵的問題是絕對不能出現模板支撐倒塌事故,否則損失和影響極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維間距均滿足設計要求條件下,仍須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證措施。利用轉換結構區域的邊緣構件如框架柱,剪力墻卸失一部分荷載。中間部分用綱管與柱子鎖緊。
對進場的構配件進行檢查驗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廠合格證,碗扣腳手架要檢查碗扣與桿件的焊接質量,桿件的變形情況。達到規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的規定要求。
各級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參照公司的碗扣式腳手架施工工法及己施工的梁式轉換架體支設的經驗進行施工,執行《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3 鋼筋的連接和綁扎
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鋼筋用量大、型號多;轉換梁截面大,梁上下鋼筋布置錯綜復雜。準確放樣與下料、合理安排好鋼筋連接和綁扎尤為重要。
3.1 鋼筋翻樣與下料
轉換大梁的含鋼量大,主筋長,布置密,在兩梁相交的柱節點區上下共有兒十層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還須彎起錨固,眾筋“搶位”現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錯誤,均會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準確地翻樣和下料是鋼筋順利施工的前提。
鋼筋翻樣前必須弄清設計意圖;審核、熟悉設計文件及有關說明;掌握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翻樣時要結合實際并考慮方便施工。一般設計轉換大梁的主筋在柱節點區均彎起錨固,施工難度大。可與設計單位協商解決,如: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彎并錨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盡量靠柱邊上彎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銷彎錨,負筋亦不起彎,均伸至彎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錨固長度滿足要求)。這樣一來,增大了節點空間,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搗提供了條件。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要求設置在跨中1/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要求設在靠近支座1/3跨長內。由于梁內主筋多,主筋下料時,必須考慮并調整好每根鋼筋的接頭位置,以保證主筋的焊接接頭相互錯開并滿足現行規范要求。為方便鋼筋的安裝就位,滿足上述規范要求,必須對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順序進行編號。梁箍筋大,下料時要注意對焊接頭位置,避免接頭出現在箍筋的彎折處。
3.2 各部位鋼筋連接方式
轉換層中鋼筋的種類繁多,不同位置鋼筋受力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各部位應綜合受力情況、施工難度、經濟效益等采用不同的連接方式。
轉換層大梁的主筋是轉換層中最重要的受力單元,應采用最可靠且對鋼筋無損害的連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擠壓連接法。轉換層柱鋼筋、剪力墻豎向分布筋宜采用電渣壓力焊。轉換層主梁腰筋及箍筋、聯系梁主筋、板鋼筋一般采用閃光焊接。其他受力較次要部位,如聯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綁扎連接。
4 混凝土澆筑技術
轉換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采用自拌泵送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中摻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減水劑,混凝土坍落度140-180mm,現場設1臺混凝土輸送泵,因試配時已考慮了避免混凝土離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為確保模板支撐系統均衡受載,保證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混凝土采用從中部開始,逐漸向兩邊擴展的方式進行澆筑。
a)混凝土澆筑前,應清理干凈模板內的雜物,并灑水濕潤,第2次澆筑混凝土前,應剔除表面的浮漿并沖洗干凈,再澆上10-15mm厚的水泥漿。
b)轉換層混凝土澆筑根據設計要求兩次澆筑完畢,為防止澆筑過程中產生冷縫或者施工縫,要嚴格事先確定的澆筑線路進行澆筑。
c)混凝土應分層進行澆筑,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層間隔時間1.5-2.0小時(初凝時間8小時),以前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注后一層為原則,在鋼筋密集處用鋼釬配合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
d)混凝土表面控制,嚴格控制鋼筋綁扎質量,按設計控制好鋼筋骨架的標高;混凝土澆筑前,放線抄平,在預留插筋上彈出500mm標高控制線;由于轉換層面積較大,為確保整個轉換層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時要拉通線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5 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問題,應采用從原材料、外加劑、混凝土的配制、澆筑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a)為防止溫度裂縫,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劑和優質磨細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b)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產生的塑性裂縫,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區域混凝土澆筑完畢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徑35mm的振動棒二次振搗,加強混凝土密實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層混凝土應收光,以避免水分大量蒸發而引起收縮裂縫。
c)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施工中要求在在滿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礎上盡量用小值,現場實測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cm。
d)控制入模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避免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溫度裂縫。
6 結束語
結構轉換層的施工難度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高。本工程施工過程中,以“堅持標準,規范管理,保證質量,信守合同”質量方針為準繩,事先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組織施工,不斷加強施工質量、工期、安全、文明各項管理工作,確保了工程整體質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