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衛生得到保障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類死亡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人類的發展趨勢。本文以中國傳統“養子防老”為切入點,對現代居住區規劃設計進行分析,并結合現代居住區規劃設計和老年人生活心理特點進行分析。試圖解決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方便、安全和實用的戶外空間,使他們可以從中享受自然,并通過散步和曬太陽使身心收益。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養老模式, 居住區規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and health to obtain the safeguard and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human mortality, an aging populatio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dopted son treas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modern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and the old lif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paper tries to solve the old old and have a protect, joint, and worthiness. For old people build a convenience, safety, and practical outdoor space, so they can to enjoy nature, and through the walking and bask make body and mind gains.
Key Words: an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mod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都方面的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老人戶外活動空間相關的場所和服務設施多樣性需求的重壓也是必然趨勢。
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1國內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國家近年來雖建造了一批老年公寓甚至在農村也興建起了養老院,但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一直以來都是“養子防老”,屬于家庭養老模式。中國當前的傳統養老模式還不適應西方獨立式的養老院,而且很多養老院的規劃設計也不合理,導致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在養老院中居住有的養老院甚至無人居住。在農村這類情況尤為突出,因此很多養老院都是虛建。開發商和居住區規劃設計者對老年群體重視不夠,老年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不完善且布局缺乏層次,沒有內涵。
1.2國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都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財力采加以應對,因此他們對老齡化的承受力比較強。老年人擁有自己的往宅,且絕大多數與子女分居,三代同堂的很少。這不僅是文化的差異還因為西方老年人享有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和政府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居住保障和福利設施。他們的老年住宅區已與本土文化有機地溶在一起,體現了對老人深深的人文關懷。
2.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居住區規劃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機能和大腦功能的老化以及身體各部分機能在逐漸衰老,同時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的改變,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同于往年的特征,他們的心理感受多表現為孤獨、急躁、抑郁等,在生理上對聲、光、熱、無障礙等方面有著特殊的要求。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表現出與其他年齡層次的居民不盡相同,主要體現在對家庭、歸屬感 、鄰里、安靜舒適等方面具有強烈的要求。伴隨著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特殊需求,必然會對其居住生活環境產生種種保護性反應,這些反應盡管對老年人非常重要,然而在許多社區或居住區中,卻常常會被人們所忽視。
3.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實施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居住區規劃中的公共服務實施的服務對象大多都是全民性的,所以現在的居住區中普遍性存在不能很好的滿足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實際需求問題。
3.1老年人生活服務設施的類型單一,可供老年人選擇的服務項目較少,不能滿足各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許多老年人早上都需要行走一段距離到附近的小廣場、公園或學校進行體育活動和交流,給城市交通道路帶來交通安全隱患。
3.2一些居住區的醫療衛生設施存在著功能不全、面積不足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醫療服務設施比較少,有些居住區甚至沒有醫療服務設施。
3.3居住區在功能布局、交通道路、植物配置、小區微氣候等方面對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環境和心理需求重視相對不足。
4.完善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的探討
4.1探索中國特色的新型養老模式
中國并不適合照搬西方的社會養老模式。在中國老人的贍養主要依靠子孫,而不是像西方國家依靠社會養老。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要通過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構建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創建中國特色的新型養老模式,使老年人既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又能滿足社區老年人互相幫助的優勢。
4.2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發展居住區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這是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主要應從完善居住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醫護人員的隊伍建設和素質培養,探索適宜的發展模式入手。應把老年醫療保健納入整個居住區的醫療衛生發展規劃中,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居住區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4.3充實體育文化基礎服務設施
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居住區居民健身設施在組團級設置,以滿足老年人對健身設施就近使用的需求。組團級的居民健身設施主要是設置輕度健身器材和戶外活動場地,并在場地附近配置座椅等休息設施。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對于項目及場地的選擇有以下幾個特點:青睞運動強度低、方便易學的運動項目。老年人需要有專門的運動場地,活動場地宜布置于公共綠地附近,并靠近兒童活動場地,便于老年人在鍛煉的同時能照看小孩。
4.4加強老人戶外活動環境及交往空間的設計
深化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的環境設計,結合功能特點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需求,加強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彌補性環境設計,即可移動性、舒適性、社交性、可持續性的設計。居住區規劃中還要注重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外部環境中的視覺標識環境、居住區中心及廣場、步行空間、坐息空間,園藝場所的規劃建設如何更好的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點。
4.5建設和諧的老年人居住環境
著力打造老年宜居環境體系,關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弘揚尊老敬老贍養老人優良傳統,將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打造安全、便捷的居民生活圈
5.結語
對老人來說,舒適、安全和保障戶外空間的易于通達以及同其他人相遇和交流是老人們利用戶外空間的重要目的。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從中享受兒孫繞膝,安享清福。居住區規劃設計時應在滿足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提出注重老年人的生活、心理需求,努力創造一個適應老齡化發展的老年人居住生活環境,使老年人盡享天倫之樂。
參考文獻
[1] 胡紋.居住區規劃原理與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58-264.
[2] [美] 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堅,孫鵬,王志芳等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第二版)[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10)
[3] 項智宇.城市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研究[D].重慶大學.
[4] 李凡,Li Fan.廣州住區老年人生活服務設施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南方建筑,2006(12).
[5] 趙曄.老年人居住環境的舒適性研究[D].天津大學.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