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摘 要】 成本費用核算的納稅籌劃是通過成本的核算和費用的分攤來實現的。在正常納稅期內,納稅籌劃目標是在企業費用支出最小化的前提下,實現費用攤入成本最大化。現行的稅法和財務會計法規對成本費用核算的規定為這種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費用劃分、費用列支、會計方法選擇是成本費用納稅籌劃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 成本費用; 納稅籌劃; 會計處理方法
一、費用、成本概述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成本是一定產品或勞務的耗費。在確認費用時,首先,應當劃分生產費用與非生產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是指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費用,如生產產品所發生的原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等;非生產費用是指不應由生產費用負擔的費用,如用于購建固定資產所發生的費用等。習慣上,我們稱生產費用為收益性支出,非生產費用為資本性支出。其次,應當分清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界限。生產費用與一定的時期相聯系,而與生產的產品無關;產品成本與一定品種和數量的產品相聯系,而不論發生在哪一期。最后,應當分清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生產費用應當計入產品成本,作為資產計入企業存貨,等產品銷售后再結轉已銷產品成本,而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成本費用稅前扣除的納稅籌劃策略
納稅人發生的收益性支出中,構成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在產品銷售實現時直接作為營業成本,并全部從營業收入中扣除;而企業的期間費用,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全部或部分地從當期的收入中扣除;納稅人發生的資本性支出,應先資本化為長期資產的價值,再以折舊或攤銷的方式逐期從收入中扣除;納稅人發生的營業外支出、各種財產損失應爭取盡量、盡快地在稅前列支;而違法經營的罰款、罰金和滯納金等則不能在稅前列支。企業在納稅籌劃時,可根據不同成本費用支出的抵稅效應差異,合理地安排各種成本費用支出,加強納稅管理,使企業稅前列支的成本費用最大化,進而實現所得稅支出最小化。
例如:由于2008年后企業所得稅稅率要降低,所以企業應該合理地提前列支成本費用支出,使企業收益盡可能的向后遞延。對一些必須的稅前成本費用開支,如果可以提前的,則應盡量在稅率下降前列支,如企業的各項符合規定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以及財產損失的清理報批等。當然不能僅僅為了擴大稅前扣除,而將一些不必要的費用也增加開支,那是得不償失的。
三、關于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的納稅籌劃策略
按照自2005年9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規定,企業財產損失按申報扣除程序分為自行申報扣除財產損失和經審批扣除財產損失兩大類。
可自行申報扣除財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因銷售、轉讓、變賣資產發生的財產損失、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以及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發生的財產損失,應在有關財產損失實際發生當期申報扣除。
企業因下列8種原因發生的財產損失,須經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扣除:
一是因自然災害、戰爭等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認為管理責任,導致現金、銀行存款、存貨、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的損失;
二是應收、預付賬款發生的壞賬損失;
三是金融企業的呆賬損失;
四是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因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而確認的財產損失;
五是因被投資方解散、清算等發生的投資損失;
六是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各項資產評估損失;
七是因政府規劃搬遷、征用等發生的財產損失;
八是國家規定允許從事信貸業務之外的企業間的直接借款損失。
企業的各項財產損失,應在損失發生當年及時申報扣除,不能提前或延后。非因計算錯誤或其他客觀原因,企業未及時申報的財產損失,逾期不得扣除。須經有關稅務機關審批的財產損失,應按規定時間和程序及時申報。因稅務機關的原因導致財產損失未能按期扣除的,經稅務機關批準后,應調整該財產損失發生年度的納稅申報表,重新計算應納所得稅額。調整后的應納所得稅額如小于調整前的應納所得稅額,按照規定應將財產損失發生年度多繳的稅款予以退稅、抵繳欠稅或下期應繳稅款,不得改變財產損失所屬納稅年度。
四、關于限額列支費用稅前扣除的納稅籌劃策略
企業的一些費用,如廣告費用、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以及公益救濟性捐贈等,稅法均規定了稅前扣除標準,納稅人應通過多種途徑,盡量爭取在稅前多扣除這些費用和支出。
(一)企業可以通過設立銷售公司的形式分攤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選產費
企業設立銷售公司后,對內和對外共有兩個環節取得營業收入,企業可以先將產品賣給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對外出售的方式,產生雙重收入,進而雙重列支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和業務招待費等,這樣完全有可能將原來超標準的三項費用全額在當年抵扣。而且,設立銷售公司后,還可以通過轉移價格的形式轉移利潤、分割利潤等途徑實現更大的流轉稅、所得稅受益。當然,在這一籌劃過程中,企業一定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
(二)合理劃分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非、廣告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以及為銷售本公司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福利費等經常性費用,對上述費用,企業應當在營業費用科目中分設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研究各項費用的性質,盡量取得真實合法的憑證,可據實扣除的費用盡可能單列,不占用按標準扣除項目的扣除限額,同時,爭取將按低標準扣除的項目轉化為按高標準扣除的項目。
例如,某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的銷售收入為1 000萬元,企業當年業務宣傳費的賬面列支數額為8萬元。年終匯算清繳所得稅時,經稅務部門審核,假定企業可以按銷售收入5‰的比例列支5萬元的業務宣傳費,超限額標準的3萬元業務宣傳費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企業補稅后,到稅務師事務所咨詢補稅的原因,事務所經調查發現,該企業將發生的1.8萬元展覽費列入了業務宣傳費,但實際上這部分費用可以作為營業費用據實列支。稅務機關補稅的原因是:企業參加展覽會展銷,未按規定取得展覽會的合同書、邀請函等憑證,僅有一張發票,摘要是“展覽費”。稅務部門審核時,認定這項費用屬于“業務宣傳費”,稅務部門的理由是:企業沒有證據說明該項費用不是業務宣傳費;企業已將這筆費用在“業務宣傳費”科目中核算。如果企業能夠正確區分展覽費和業務宣傳費,依法取得所需的合理合法的證明材料,單獨核算,那么,1.8萬元的費用就可以作為可據實列支的營業費用,則可以節約5 940元(1.8萬×33%)的稅收成本。
對于廣告費用和業務宣傳費(未通過媒體的廣告性支出,如具有廣告性質的禮品支出)來說,兩項費用的稅前扣除比例不同,廣告費的稅前扣除比例遠遠高于業務宣傳費;從宣傳的角度講,由于兩項費用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企業可增加廣告費、減少業務宣傳費。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期刊 《當代會計》
(月刊)創刊于2014年1月,是由江西省報刊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一份集實用性、理論性于一體的會計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名家觀察、案例庫、會計實務、審計園地、納稅與籌劃、國際視野、財務管理、工作交流、考試、法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