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通過對美國實用主義法學教育理念的分析,從實用主義教育理念的演變、美國法學院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對改革我國的法學教育模式、完善法學課程設置、健全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可以對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實用主義,教學模式,課程設置
2017年習近平同志在“五四”期間的重要講話中,全面論述了法治人才的培養目標,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要突出功能的作用和價值的定位。總書記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培養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建立與法治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完整的知識結構、適度的學分要求、豐富的選擇空間的法學課程體系。
國家教育部通過建設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實施高校與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建設法學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法學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建設高水平教材、制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標準。筆者希望通過對美國法學教育模式、教學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學習,積極吸收其精華和經驗,對培養我國法學學生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一些借鑒和啟示。
一、美國實用主義法學教育的理念
縱觀美國的法學教育歷程,可以發現美國的法學教育理念深受實用主義理念的影響。在美國無論是從事法學教育的老師和還是法學院的學生,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實用性,并且將其作為一種工具。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始,到20世紀成為美國的主流思潮,美國法學教育將實用主義的理念作為傳統已經有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無論是霍姆斯的經驗主義法學,還是龐德的社會法學;無論是昂格爾的批判法學還是盧埃林的現實主義法學;無論是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還是蘇格拉底式的問題教學法(SocraticMethod),都體現了實用主義的精髓。這些法學家們普遍認為法律不是抽象的產物,而是社會經驗的產物。
他們認為法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探討解決社會問題的實用方法。在美國法學院,法律教育的目標也深受這種理念的影響,將培養的目標側重于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筆者在美國芝加哥肯特法學院訪學期間,參與并學習了肯特法學院所開設的競爭法、合同法、金融法、知識產權法、侵權法等專業核心課程,并與留學生們一起進行了課堂討論和出庭訓練,親身體驗了美國法學院嚴謹并且殘酷的培訓,對美國法學專業的前沿性學術問題和美國法學院有了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二、美國實用主義法學教育理念的演變
美國法學教育的歷史經歷了從學徒制到大學法學院教育的培養模式,從純粹的應用性教學到科學理性的現實主義法學教育的轉變。最初的美國法學教育是由美國的律師協會(AmericanBarAssociation)所進行的一種學徒式的培養,這種教育模式主要是受到英國學徒制和代理人制度的影響。美國的許多法官和律師都是通過參加律師協會的培訓,而美國法學院的老師也都是由高級出庭律師或資深法官擔任。
在成為一名正式的律師后,依然要面臨相對較長時間的實踐期,只有具備了多年的律師從業經驗后才能從事高等法院的法律實踐活動。所以,美國法律實務界對于法律從業人員的實踐能力要求有著極高的標準。美國獨立戰爭之后,其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法學院的建立提供了契機,此時實用主義的法學教育理念在法學院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建國初期,律師是一個很受推崇的職業,以美國國父為代表的大多數人都具有法學背景,也因此提高了美國法律從業者的地位。
在這種環境下,法學院的學生都抱著極強的法律工具主義理念和功利主義心態。在這一階段,美國法學院的教育模式主要以純粹的應用性教學為主,更加注重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實用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也很快被暴露:例如,由于過分注重法律實務工作而忽視了系統的法律教育,導致學生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佳。
最終,這種學徒制的培養模式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科學理性的現實主義法學教育。其中最具典型代表就是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哈佛大學在19世紀70年代由蘭戴爾擔任法學院院長以來,不斷推廣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不僅使其成為美國最成功的法學院,而且也將這種教學的方法推廣到美國的各大法學院。
這次以現實主義法學為核心的教學改革發源于以霍姆斯、盧埃林和弗蘭克為代表的法學家們,他們主張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提倡從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運行入手,分析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法律教育不僅應向學生提供一種理解能力,理解法律人事實上參與其中的事件過程,而且還應當傾向于提高學生對各種各樣糾紛情況進行考察和解決的能力,法學教育的最終目也是真正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使命感,使其能夠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并為之不斷努力。
三、美國實用主義法學教育的模式
正如美國法學院的學科建設與課程設置方面越來越重視“實用性”,筆者在美國訪學期間也深有體會。以肯特法學的教學模式為例,為了體現其社會實踐性,肯特法學院也進行了課程設置的革新,將社會學、經濟學等理論加入到法學的教育中、開設有貿易法、商業法、侵權法、合同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財產法、金融法、憲法、法律等必修課。其授課方式繼承了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和以“問題”為引導的教學方式。
美國大學的教室通常為橢圓形、階梯型的布局。這樣不僅有利于老師在上課時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狀態,而且有利于學生時刻注意老師的一舉一動。同時,這種教師的布局也有利于老師上課時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美國法學院的課堂,通常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很強,老師的授課方式也是采取案例教學,上課之前,學生要對老師布置的案例進行閱讀、分析和歸納。課堂中,老師會直接向學生提問,根據案情進行綜合分析,同時其他的同學也可以進行補充。
教授通常會在課前布置案例預習,每一個案例都是根據上訴法院的裁決所編寫,學生一般要在每節課前閱讀5個案例。每個案例大概有10頁左右,所以每個學生每周至少需要閱讀100———150頁左右的案例材料,并且要對每個案例的細節熟記于心。同時還要查閱相關資料來闡明法律規則的含義。這種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法又可以分為隨機點名與固定輪序點名,前者稱為“ColdCall”,就是學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被叫到,因此壓力感也自然會提高。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教授提問將全班帶入討論,以及思考、深刻理解閱讀的素材。
美國的法學教育通過讓學生走出課堂,積極參與法學事務工作來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技能。筆者在此期間也跟隨學生參加了芝加哥巡回法院的旁聽。給筆者最大的感受是,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帶著學生參與實踐性案例的處理,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法律的神圣感和尊嚴感。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處理案件,會比在學校的學習更加謹慎和認真,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出庭技巧和法律文書的。
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是以律師的角度來審視整個案件。這種教學方式無論是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證據分析能力還是文書能力等方面的都給予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所以美國法學院的學生往往畢業后能夠很快的勝任律師的職業。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斯蒂文斯.法學院: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法學教育[M].李利豐譯.北京:北大出版社,2016.
[2]霍憲丹.中國法學教育反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美]羅伯特.科德林.實案法學教育的道德缺失[M].袁岳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168.
[4]王竹青.美國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演進[J].比較法研究,2012(2).
推薦期刊:《中國法學教育研究》雜志是中國政法大學主辦的一本學術性很強的連續性出版物,其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中國政法大學《教學簡報》;《政法高等教育》;《中國法學教育研究》;《中國法學教育研究》(以書代刊)。以書代刊是提高刊物質量和影響以及為了加強法學教學實踐所采取的重大舉措。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