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和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需要,是青少年欣賞和理解古詩詞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的重要舉措。古詩詞吟唱進校園可行性的具體措施可以從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重視吟唱培訓、組織活動推進三個方面結合現狀展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精神財富。
關鍵詞:古詩詞吟唱;可行性;措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傳承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黨的建設中,他能夠領導人民不斷地去繼續創造文化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對于文化要傳承,為了響應黨的號召,要積極努力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由此,筆者對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可行性展開了研究。
一、古詩詞吟唱溯源
音樂與詩歌自誕生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華民族從古人的謳歌吟呼,一直到《詩經》時代,音樂、詩歌、舞蹈都是三位一體的[1]。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三百多首詩歌,相傳皆可唱誦。自秦朝開始設立,至漢代、唐代蓬勃發展的“樂府”機構,對于詩歌的采集、編寫和流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戰國時期的《楚辭》、唐代的詩、宋代的詞等,皆可詠唱。
古詩詞吟唱使音樂與語言緊密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藝術作品。詩歌與音樂在古詩詞中的結合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傳統的吟誦和吟唱古詩詞。吟誦和吟唱都特別重視節奏和韻律,都要正確地把握平仄四聲的起伏變化,準確地表達詩詞內在深刻的思想感情。
吟誦是按照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朗讀古詩詞的讀書方式,講究的是節奏,它是更專注于語言的藝術。吟唱則是用歌唱的方式去演唱古詩詞的形式,講究的是聲韻,它是側重于聲韻音樂的藝術。中國有很多經典的古詩詞吟唱,例如漢樂府里的《江南》,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清照的《一剪梅》等。古詩詞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精髓,也體現了中國的文化精神。
二、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迫切性
古詩詞的歷史體現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學習和傳承優秀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有很多,而古詩詞吟唱進校園對于提升整體國民素質卓有成效。
第一,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迫切需要。古典詩詞吟唱由于對平仄、節奏、聲韻有較高的要求,不如流行音樂便于演唱。同時古詩詞的內涵對于藝術欣賞的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青少年對于古詩詞吟唱的了解并不多。如果開展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等活動,就可以強有力地宣傳吟唱文化,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去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事業的發展奠定基調,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二,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推行國家文化政策的需要。2017年國家頒發的文件《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表明,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加強保護和傳承,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意義,同時也要對于文化價值有所發揚和傳承。其中“絕學”包括國學經典吟誦和吟唱[2]。
第三,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深入理解古詩的需要。在國家教育部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逐步提升。我們學習古詩詞吟唱,能深入地體會古詩詞作者的情意、胸懷、修養和人格,按照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唱誦古典詩詞,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古詩詞中的情感,便于加強記憶。
三、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可行性措施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同時古詩詞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分數也越來越高,為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宣傳工作奠定了基礎。關于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措施,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從國家層面組織編寫適用于小學、中學和大學等不同教育程度受眾的古詩詞吟唱教材。從各省、市、學校實際出發,每周可以設置1節傳統文化課,每天設置10到20分鐘晨讀,為國學經典的誦讀增加保障。對于小學的教育,要提高音體美的教學質量,注重素質教育。小學音樂教學課程中可以增加古詩詞吟唱,且根據詩詞的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吟唱方式。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儲備等因素,學生不容易理解詩詞所表達的內容,所以要采用一種簡單的吟唱方式去教學。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并要根據其年齡的特點加入難易不同、便于吟唱的古詩詞。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首先可以挑選同學們感興趣的詩。《詠鵝》這首古詩簡單易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可以加入難度較高的古詩詞,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了解古詩詞的魅力,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第二,重視吟誦培訓。目前來說,師資力量的欠缺是制約學校古詩詞吟唱教學發展的主要原因,培養相關的師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可以采取優秀教師外調學習和招入一批專業性強的音樂教師的方法,提升教師的理論性知識和教學實踐水平。學校也可以通過辦理社團讓學生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提高其吟唱的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詩詞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從整體到局部通過逐漸深入地學習,使學生產生對古詩詞吟唱的共鳴,讓學生從音樂中對古詩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采用《月滿西樓》《滿江紅》等作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知到吟唱的魅力,這種富有趣味性的學習能夠增加學生對詩詞歌賦的興趣。
第三,組織活動推進。校園定期舉辦古詩詞吟唱比賽,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老師和學生對吟唱的熱愛,提高學習興趣。大學在開授音樂課程時,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多種演唱形式來吟唱古詩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樂感和音樂素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演唱技巧有一定的掌控,提升演唱的水平。
每一首古詩詞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韻味和藝術特點,要以音樂的方式來體會古人所表達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音樂的伴奏能夠深入體會到古詩詞所表現的畫面和意境。通過與現代音樂的結合,進行二度創作,如流行歌曲《但愿人長久》的歌詞就是依據《水調歌頭》改編而來。以詩涵意,以曲賦情,詞曲融合,給予學生無限的遐想空間[3]。
四、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意義
古詩詞吟唱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反映了從古至今人民的生活狀況及思想情況,啟迪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古詩詞吟唱的內涵為我們研究中國文化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和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需要,是欣賞和理解古詩詞的關鍵。它順應了當前教育變革的形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古詩詞吟唱進校園是傳承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
詩詞歌賦論文投稿刊物:《戲劇之家》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藝術類專業優秀理論期刊。由湖北省文聯主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主辦。湖北音樂家協會、湖北曲藝家協會、湖北舞蹈家協會、湖北電影家協會、湖北電視家協會、湖北書法家協會、湖北美術家協會聯合協辦。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振興民族地方戲曲。刊物集理論性、學術性、指導性于一體,融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于一爐。
然而學習傳統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學習它的內在精神,我們既要傳承古詩詞的內涵,豐富審美體驗,也要通過吟誦詩詞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讓同學們從詩詞歌賦中理解愛國主義的情感,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整體素養。古詩詞吟唱進校園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精神財富。作為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步青年,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努力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張曉農.中國古代聲樂藝術[M].北京:中華書局,2003:123-126.
[2]陳敏,李毅.“中華經典吟誦進校園”初探[J].現代教育,2018(11):64.
[3]汪梅娟.詩詞吟唱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0(19):55.
作者:周熙婷鮑蕊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