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從選地整地、種薯選用及處理、適時播種、科學施肥、中耕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入手,提出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為當地秋馬鈴薯高產優產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秋馬鈴薯; 種薯準備;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是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 陸良縣地處云南東部,海拔1640~2687m,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型冬干夏濕氣候區,年均氣溫15.6 ℃,年無霜期271 d,年均日照時數2239.1 h,年太陽輻射量125.2 kcal/cm2,年均降雨量971.7 mm,是云南省馬鈴薯種植的適宜區、高產區。 馬鈴薯種植一年三作(春、秋、冬),周年生產。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拉動影響,秋冬馬鈴薯生產快速發展,已成為陸良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產業。 2019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2.5萬hm2,總產71.82萬t,總產值15.08億元,其中秋冬馬鈴薯面積1.84萬hm2,總產54.69萬t,占全縣馬鈴薯總產的76.15 %,總產值12.64億元,占全縣馬鈴薯總產值的83.82%。 遠銷四川、浙江、廣東、福建等省,深受消費者歡迎。
1 選地整地
種植多選擇北高南低、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性好、排水暢通、灌溉方便的地塊。 前茬作物收割后,要對地塊進行深耕,一般深度不少于20 cm,并將地塊整平耙細。
2 品種選擇
針對陸良縣秋季的氣候、生態條件以及市場營銷等因素,秋馬鈴薯種植,應以外銷商品薯和大春馬鈴薯種薯為主,目前適宜陸良縣秋播種植的優良品種首選麗薯6號、合作88號、青薯9號等。
3 種薯準備及處理
挑選健康發芽種薯以及種薯切塊消毒是提高馬鈴薯種薯質量的重要環節。 秋馬鈴薯種薯絕大部分來自當年收獲的冬早馬鈴薯,挑選秋馬鈴薯應當選擇健壯、飽滿且發芽較好的塊莖作種薯,這樣種薯播種后出苗率高、生長旺盛、產量高。 凡發現環腐病、晚疫病、塊莖蛾、青枯病等不同癥狀的種薯,必須及時清除,確保播種的種薯健康。 秋馬鈴薯需選用20~30 g的種薯,對于大薯塊必須在仔細檢查后才選擇切種,確保徹底清除病薯。 為了保證安全還要做到兩把切刀輪換消毒操作,在實際操作過程前要將切刀浸泡于乙醇(75%)或高錳酸鉀溶液(0.1%)、來蘇爾液(3%)或食鹽開水(5%)中浸泡5~7 min消毒(包括換刀后對已使用切刀的浸泡),避免種薯病毒在切刀上傳播。 選擇表皮光滑、大小均勻、無病斑的種薯,用大薯作種薯切塊每塊不低于1~2個芽眼。 切后晾干的種薯用72%霜脲錳鋅+50%多菌靈或70%的甲基硫菌靈和滑石粉按照1∶1∶20比例混合,每千克混合劑可以拌種100 kg,拌種1 d后晾干播種。
4 適時播種
近年由于全縣秋播馬鈴薯生長后期霜凍和干旱嚴重,為避免霜凍危害,可將播種節令適當提前,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完成播種,確保在早霜到來之前馬鈴薯塊莖膨大期結束。
5 規范化種植
秋馬鈴薯種植采用單壟種植或雙壟栽培2種方式,單壟種植60 cm開溝; 雙壟栽培1.2 m開墑,種2行,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28~30 cm,播種密度每畝3800~4000株。 播種時,一邊擺種,一邊施化肥,肥料切勿接觸種薯,播種深度為8 cm,比春作區播種淺,便于馬鈴薯發芽和較早生長。
6 科學施肥
凈種秋馬鈴薯應增施有機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2500 kg和(N∶P2O5∶K2O =16∶9∶10)馬鈴薯專用配方肥100~120 kg一次性底施; 套種秋馬鈴薯應適當減少化肥施用量,播種時不施肥(避免影響前作),待秋馬鈴薯苗齊后結合中耕培土,每畝施用馬鈴薯專用配方肥(N∶P2O5∶K2O =16∶9∶10)80 kg作追肥。
7 田間管理
7.1 除草和培土
凈種田塊由于馬鈴薯播種后田間還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雜草,2葉1心雜草可采用專用除草劑精哇禾靈、富薯或薯晟進行化除。 馬鈴薯生長后期適當進行人工鏟鋤。 套種秋馬鈴薯因前作沒有收獲,尤其是早熟玉米地、烤煙地田間雜草較多,在播種前15 d內進行人工拔除或者用專用除草劑進行帶罩噴霧定向除草。 套種田塊前茬作物收獲后要立即鏟除秸稈,及時追肥并進行中耕培土。
7.2 灌 溉
秋馬鈴薯苗期植株粗壯、葉面大,水分消耗量大,特別在現蕾和開花期,植株生長繁茂,塊莖形成與膨大期,需水量達到最大值。 秋馬鈴薯播種后降雨量逐漸減少,如果前期降雨量少,中后期天氣干旱,田間水分極為缺乏,不能滿足薯塊膨大期水分需求量,將導致減產,減產率可高達50%。 在塊莖膨大期,有水源便利的地方可適時對凈種田塊進行抽水浸灌,4~6 d浸灌1次; 套種田塊采取溝灌,一般3~5 d灌1次方可滿足馬鈴薯對水分的需求。 早霜來臨時馬鈴薯苗逐漸枯黃,便不再進行灌溉。
7.3 病蟲害防治
陸良縣秋馬鈴薯常見的病蟲害有病毒病、晚疫病、蠐螬、蚜蟲、馬鈴薯瓢蟲等,在病蟲害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大力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大統防統治力度,提高防控效果。
7.3.1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陸良縣秋馬鈴薯生產中的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在選用抗病品種、種薯藥劑處理、合理密植、培厚土層等措施的基礎上,抓住苗齊、團棵、現蕾,雨后關鍵時期防治,前期選用保護性藥劑如丙森鋅、代森錳鋅等,現蕾后每公頃用72%甲霜靈錳鋅1500 g、氟菌·霜霉成1125 mL、增威225 g、諾凡450 g等藥劑交替防治,每7~10 d噴藥1次。 多雨季節抓住雨后晴天及時組織藥防。
7.3.2 病毒病
病毒病是秋馬鈴薯苗期高發病,常見的有花葉型、壞死型、卷葉型3種類型。 此類病害對馬鈴薯的為害較為嚴重,一旦發生可能導致馬鈴薯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要做好蚜蟲防治,避免病毒傳播的同時,還需在發病初期每公頃用10%吡蟲啉或3%啶蟲咪225~300 g對水噴殺; 發病后,每公頃選擇病毒A375 g對成500倍液噴灑。
7.3.3 蠐螬
蠐螬對馬鈴薯地下的根莖為害較大,嚴重時會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可在秋季和早春深耕土地,凍死部分成蟲或幼蟲,幼蟲盛發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拌細土撒于地面或播種時撒入播種溝內; 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水150~250 g,或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7.3.4 蚜蟲
蚜蟲是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蟲害之一,以葉片為食并傳播病毒,容易引起植株大規模退化,進而造成減產。 可適時早播,避開蚜蟲發生高峰期,田間掛銀灰色膜避蚜,也可用黃油板粘蚜誘殺,蚜蟲發生期用50%滅蚜威乳油,或2.5%氯氫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低毒農藥防治。
7.3.5 瓢蟲
其防治可用50%的殺螟松浮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魏章煥,蔣天梅.馬鈴薯的秋季露地栽培[J].新農村,2020(08):23-24.
[2] 李建兵.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淺析[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02):74.
[3] 董云忠,李天時,付兆聰,等.會澤山地夏播馬鈴薯綠色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06):66-67.
[4] 徐小玲,左英,張艷紅.陸良縣召夸鎮秋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推廣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18(05):43-44.
[5] 何平,張瓊,趙林,等.曲靖市秋馬鈴薯晚疫病減藥控害技術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19(03):48-50.
[6] 潘英.馬鈴薯晚疫病藥劑篩選試驗[J].云南農業,2020(08):64-65.
作者:馬國江1,資月娥1,肖石江1,姜 勇2,郭肖艷1,胡紅珍1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