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公園綠地作為重要的公共生態產品,其資源配置和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文化休閑和生態環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強調公園綠地規模數量和空間形態的布局原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平衡為導向,初步建立綜合數量均衡、效度滿意度和空間匹配3個維度的分析框架,提出完善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供需服務流機制、集成供需平衡分析框架等方面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供需平衡,分析框架
城市公園綠地作為鏈接人與自然的紐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為廣大民眾謀福祉[1],因此公園綠地配置直接影響到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與居民生活福祉水平[2]。但在當前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公園綠地規劃往往過分強調規模數量和空間形態,忽視了公園綠地實際的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能力及其與居民需求之間的匹配程度[3],公園綠地布局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一是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需求及其二者的平衡沒有得到充分的認知,二是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服務供需關系評估難度較大。研究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服務的供需平衡,是提高人類福祉、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和休閑環境的需要,是解決公園綠地布局不合理、不均衡的矛盾及促進城市可持續的重要環節[4]。
1公園綠地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的供需關系
1.1公園綠地的主導服務功能—生態系統文化服務
生態系統文化服務(CulturalEcosystemService,CES,以下簡稱文化服務)是人們通過精神滿足,認知發展,思考、消遣和體驗美感而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非物質惠益,包括美學、休閑游憩、精神、場所感與文化傳承、靈感和科學教育等6種服務功能[5]。城市公園綠地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人類提供多種生態系統服務,但以提供休閑游憩空間和精神產品為主導。
1.2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關系模型
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分為潛在供給(PotentialSupply,PS)、實際供給(ActualSupply,AS)、總量需求(TotalDemand,TD)和實現需求(ActualDemand,AD)。文化服務潛在供給指公園綠地為人們提供所有文化服務的能力,不考慮這些服務是否能夠被人們使用。實際供給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公園綠地提供的文化服務能夠被人們實際利用的部分[7]。實際供給考慮人們獲取文化服務的途徑和方法,強調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可獲得性。總量需求指人們使用文化服務的意愿、偏好及需求[8]。實現需求指特定的時空范圍內被消費者使用的文化服務,通常認為實現需求量與實際供給量相等(AS=AD)。
在數量關系方面,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關系存在4種情形:
1)PS>AS且TD>AD,此時文化服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需求未得到滿足,是供需空間不均衡的最常見的表現[9];2)PS>AS且TD=AD,這種情況下文化服務供給滿足了人的需求,且文化服務可持續利用,是供需關系的最優狀態;3)PS=AS且TD>AD,在文化服務供給充分利用的情況下仍然不能滿足人的需求,造成供不應求;4)PS=AS且TD=AD,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均衡,但沒有剩余的潛在供給,服務很難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在空間關系方面,文化服務與生態系統的過程和結構有很強的聯系[10]。Costanza等[11]認為,文化服務在空間配置上屬于典型的使用者移動相關型,這意味著要特別關注公園綠地文化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空間位置關系,尤其是服務需求的空間位置、需求量及需求特征[12]。
城市內部與外部在空間結構、社會活動的方式與強度、基礎設施、人口構成與分布方面差異性很大[13],公園綠地的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在時空特征上也不盡相同。區域尺度上,公園綠地文化服務的供給空間與需求空間通常分離,高供給能力區域與高需求水平區域往往在空間上不匹配。數量關系上通常表現為潛在供給大于實際供給且總量需求大于實現需求,即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給沒有充分利用,同時需求沒有充分滿足。城市范圍內,公園綠地文化服務的供給空間與需求空間通常互相交疊,需求空間較為密集且需求量大,在數量關系上呈現需求大于供給的關系。
1.3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表現
快速城鎮化和人口的高度聚集增長帶來了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失衡的矛盾。這一矛盾體現在3個方面:
1)公園綠地CES供需總量的失衡。快速城市化進程導致綠地空間的減少和綠地空間的破碎化,降低了公園綠地CES的供給能力,同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又對公園綠地提出了更高的CES承載要求。
2)公園綠地CES供需效度的不匹配。現行的城市公園供給能力評估仍停留在以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定額指標為主要標準“數量”層面,這些指標無法考察公園綠地的質量、服務水平和空間分布的合理性,對現階段存量發展和存量規劃背景下公園綠地CES的供給效度產生了影響。同時,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分異愈加明顯,居民綠色游憩意識覺醒,不同的利益群體對公園綠地CES的效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公園綠地CES供需空間配置的失衡。城市發展導致城市建成區人口集聚和綠地空間損失,城市范圍成為CES的高需求低供給區域;然而建成區以外的市域空間遼闊,人口密度低,是公園綠地CES高供給低需求區域,二者的矛盾造成公園綠地CES的空間失衡。
總之,公園綠地CES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現為公園分布不均、可達性差、活動場地不足、缺乏多樣化設施等問題,由此帶來的如公園使用強度不均、面積不足、功能單一、安全隱患等影響了人們的公園使用滿意度,也給城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福祉的提升帶來了挑戰。對公園綠地的文化服務供給和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識別、度量、分析,了解文化服務供需之間的差異、數量、規模、動態以及供需之間的互動關系能夠強化文化服務與人類福祉之間相互作用的了解,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為科學合理地進行綠地規劃、城市公園體系構建、景觀規劃等提供有效的工具[14]。
2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測度研究困境
對供給與需求進行物質量或價值量評估是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研究的重點和難點[15],公園綠地CES具有與其他生態系統服務截然不同的供需特征,其供需評估的難點主要體現在:
1)自然、人類社會對生態系統服務影響的復雜性和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需求差異性。公園綠地CES需求測度主體是公園綠地使用者,而需求水平的測度方法如市場價值評估法和意愿偏好評估法都是基于使用主體的主觀意愿,使用人群構成如性別、年齡、收入、文化差異等都會造成CES的需求差異[16],因而需求水平測度結果浮動性較大,也會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2)公園綠地CES的各子類型融合性強,如公園綠地的美學價值能夠帶來精神價值和靈感價值,文化傳承也通常與科學教育結合等,很難進行精準的供需量化分析[17]。因此目前公園綠地CES單類型的評價較多,尤其以休閑游憩服務為主,而基于多種類型CES的綜合評價較少,難以進行全面的供需平衡分析。
3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平衡測度分析框架
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研究實質是在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建立因果關聯,包括數量上的均衡關系和空間上的匹配關系[18]。文化服務供需平衡關系應為特定時空尺度下對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質量或數量上的差異的判斷,但與其他類型生態系統服務不同的是,文化服務獲益程度還受到使用者的體驗感知的影響。
園藝師論文范例:園林工程中植物養護措施探討
4展望
厘清公園綠地文化服務的供給與需求關系,科學評價供需匹配度,對合理配置公園綠地資源和公園布局有重要的意義。公園綠地供給和需求的研究對象、研究尺度與研究指標存在較大差異,是二者難以建立聯系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綜合數量均衡、效度滿意度和空間匹配3個維度的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平衡測度分析框架,適用于城市尺度的公園綠地資源配置(規劃),但在完善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供需服務流機制、整合集成供需平衡分析框架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具體如下:
1)完善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評價的量化指標體系。系統、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的前提與核心[15]。目前大多數文化服務供需指標在全面性和服務能力測算方面仍有不足,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重視文化服務的定量化和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關系研究,深入理解人類福祉和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給之間的響應機制,建立可量化、動態、相對統一的供需評價指標體系。
2)加強公園綠地文化服務流動機制研究。生態系統服務流連接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社會經濟系統,是生態系統服務在供給區和需求區之間的空間轉移過程[21]。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流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種從過程角度考慮,文化服務從供給區到受益區的傳遞過程[22];另一種強調最終效用,即人們實際使用的文化服務[23]。二者關注的都是文化服務中被人們消耗利用的部分[24]。未來研究應該關注多尺度下不同文化服務流形成的流動網絡,將城市與公園的要素特征與人們活動結合,深入研究人類活動對文化服務的影響,加強對服務流向、流速、流量等的定量化研究,為準確評估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給、需求與傳遞提供依據。
3)進一步優化集成公園綠地文化服務供需平衡分析框架。應該集成供給與需求評估模型于同一系統平臺,統一測度量綱,從而實現對文化服務供需的多維度綜合評估。
參考文獻:
[1]袁琳.城市地區公園體系與人民福祉:“公園城市”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8,34(10):39-44
[2]吳巖,王忠杰.公園城市理念內涵及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建議[J].先鋒,2018(4):27-29.
[3]吳健生,司夢林,李衛鋒.供需平衡視角下的城市公園綠地空間公平性分析:以深圳市福田區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9):2831-2838.
[4]GEIJZENDORFFERIR,MARTÍN-LÓPEZB,ROCHEPK.Improvingtheidentificationofmismatchesinecosystemservicesassessments[J].EcologicalIndicators,2015,52:320-331.
[5]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Ecosystemsandhumanwell-being:Synthesis[M].Washington:IslandPress,2005.
作者:劉頌楊瑩顏文濤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