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陜西省山陽縣位于西部茶區北緣,20世紀70年代至今已有超過40年的種茶歷史。因其生態環境優良,土壤偏酸性且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早春氣溫回升慢,干物質積累豐富,茶葉品質好,已成為陜南茶葉的一支新秀。但仍存在著耕作管理方式粗放、生產加工成本高、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慢、品牌多亂雜等影響和制約茶葉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從積極引進人才、加大技術指導、品牌建設、宣傳展銷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茶葉高質量發展建議。
關鍵詞:茶葉;高質量發展;品牌建設;建議
0引言
茶是世界公認的綠色健康飲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茶葉是中國最富文化特色的農產品,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1]。陜西省山陽縣位于秦嶺南麓,33°09′—33°42′N,境內生態環境優良,工礦業污染較小,森林覆蓋率達68%。產茶區主要分布在鶻嶺以南、海拔600~1000m的山坡地帶。茶區土壤呈弱酸性,基巖半風化體的石渣碎粒碎片較多,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2]。
高山出好茶,山地小氣候相對于川道氣候而言,晝夜溫差較大,云霧較多,濕度較大,茶葉生長季降水量可滿足茶葉生長需要[3],加之早春氣溫回升慢,晝夜溫差大,茶葉萌發生長慢,干物質積累豐富,茶葉品質好,近年來已成為陜南茶葉的一支新秀。但是,山陽茶葉仍存在著耕作管理方式粗放、生產加工成本偏高、標準化技術落地難和產品品牌多亂雜等突出問題。近年來,南方多數茶區都著手開展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的體制機制。與南部茶區相比,目前,商洛市乃至全省開展茶葉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研究較少。
因此,在當前脫貧攻堅大背景下,茶業產業作為山陽縣一項帶貧益 貧,有力助推脫貧攻堅戰的好產業,開展茶葉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研究,對于縣域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筆者結合日常工作實際,率先開展本縣區茶葉高質量發展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對今后當地茶葉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借鑒。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含義,學界迄今為止尚未達成一致認識。吳沛良[4]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應聚焦農產品供給高質量、農業投入品使用高質量、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高質量、農業資源利用高質量和農業改革創新高質量5個方面。赫修貴[5]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以生產優質農產品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科學技術為手段,統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與保護生態的農業全面綠色發展新模式。
武甲斐[6]則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概括為農業生產端的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共享創新下形成的農業產業結構、農產品產量、農產品質量的高度優化。仝愛華[7]研究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含義可以概括為在農業生態環境改善的大環境下,以農業科技引領推動為手段,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結合各地的資源優勢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以高素質的農業經營者為核心,使用優質環保的農用物資投入品,采用綠色生態的農業生產方式,著眼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經營者收入、提高中國農業綜合競爭力,達到綜合提升農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郭立珍[8]對茶葉高質量發展研究后認為茶業是我國的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茶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徐代剛[9]針對銅仁市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戰略及對策建議。在借鑒相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旨在研究分析陜西省山陽縣茶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日常工作實際,提出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為下一步山陽縣茶葉高質量發展明確方向,提供可借鑒可遵循思路。
1發展現狀
近年來,陜西省山陽縣高度重視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山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按照“注重特色,做大基地,做強龍頭,打響品牌”的發展思路,以核桃、畜牧、藥業、蔬菜、茶葉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板塊發展、高產高效的原則,在做大規模、做精產品、做優質量、做強品牌上下功夫。
在全市率先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制定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建立生產儲運檔案,實行產品質量源頭追溯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10]。“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圍繞“陜南生態黑豬、秦嶺山地肉雞、核桃、魔芋、九眼蓮、香菇、木耳、茶葉”等特色產業,建設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保證食品安全,實現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打響山陽秦嶺生態農產品品牌。在漫川、法官、延坪、寬坪等鶻嶺以南地區,通過坡改梯、茶園改造、灌溉設施等,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全縣發展茶園1.04×104hm2,其中可采摘面積6.7×103hm2[11],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山陽茶葉在產業發展中嶄露頭角,在脫貧攻堅中帶動貧困戶脫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1產地生態環境優越
山陽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境內“八山一水一分田”,茶園大多分布在中高山區,屬于典型的“靠天吃飯”種植模式,“三山夾兩川”的地貌格局顯著,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12-13]。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山地氣候,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山陽核桃、茶葉、食用菌、九眼蓮、中藥材等物產豐富,素有“西部藥鄉”之美譽[14]。
依托生態環境優勢和地域優勢,山陽縣緊緊圍繞“陜南生態黑豬、秦嶺山地肉雞、核桃、魔芋、九眼蓮、香菇、木耳、茶葉”等山陽“八大件”特色產業,秉承農業高質量發展理念,大力培育優質農產品。截至2019年底,累計認證農產品“三品”64個,其中:茶葉22個、蔬菜14個、食用菌7個、雞蛋10個、豬肉4個、其他7個。2018—2019年按照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和省市有關要求,積極探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開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集登錄工作[15]。目前,縣域內優勢農產品特色明顯,九眼蓮、核桃、茶葉、香菇、魔芋等農產品享譽省內外[16],特別是山陽茶葉,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省內外形成了一定影響,山陽茶葉已遠銷俄羅斯、美國和哈薩克斯坦等地[17]。
1.2產業規模迅速壯大
山陽縣茶產業發展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從浙江、安康等地引進浙江、紫陽群體品種茶籽開始試種茶葉[18]。歷經初期艱難發展、聯產承包毀茶種糧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逐漸恢復發展及2013年以來的快速發展等4個階段。種植面積、產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6.7×102hm2、5t發展到2013年的4.3×102hm2、200t。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升,茶葉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山陽縣借助“西部大開發”,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開始大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茶葉種植加工迅速發展,習近平同志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后,中國扶貧開發開啟了新的時代,扶貧主體、扶貧對象、扶貧手段都實現新的突破[19],山陽縣委縣政府按照商洛市特色農業攻堅戰要求,將茶葉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長效主導產業,大力支持發展。至2019年底,全縣發展茶企28家,生產基地面積666.7hm2以上的3家,年產量5t以上的20家,生產加工量占全縣的67%。全縣茶葉總面積、總產量分別達到1.04×104hm2、1050t,產量是2013年的5.25倍,產值3.6億元,帶動3686戶貧困戶13269人穩定脫貧,山陽茶葉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富民產業。
1.3品牌集群逐步形成
隨著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縣上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工作。依托山陽縣天竺系列名優綠茶具有的色澤翠綠,鋒豪顯露、湯色綠亮、回味悠長等特點,山陽縣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逐步形成“天竺翠峰”“天竺紅茶”區域公共品牌[20]。同時,山陽縣狠抓農產品品牌認證工作,目前注冊茶葉商標21個,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綠茶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5個,綠色食品認證1個,另有15個綠茶產品獲得無公害認證,在促進循環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1]。
山陽福青山、山陽金橋等2家茶企獲中國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擁有百畝以上茶園的企業50家。市縣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山陽茶企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中國西安茶葉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縣茶葉產業協會積極組織并成功舉辦了山陽縣首屆“天竺翠峰·春天的味道”為主題的茶葉推介會;在西安參加了“非遺路·縣域行——山陽縣文化旅游精品資源推介會”;組織參加第十八屆沈陽國際農業博覽會,積極宣傳推介山陽茶葉。
2018年11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瑪德琳餐飲集團與山陽縣金橋茶業有限公司在山陽縣簽訂了《中國陜西金橋茶業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餐飲集團購銷茶葉協議》,每年直銷哈薩克斯坦瑪德琳餐飲集團40t成品茶葉,開啟了山陽茶葉走向國際的新篇章。通過多種形式的廣泛宣傳,山陽茶葉品牌優勢顯著提高,知名度大幅提升。“竺仙”牌秦嶺泉茗、“蓮花翠茗”“江祝”“天竺山仙茗”多次榮獲省部級茶葉展銷金獎、銀獎。“竺仙”牌秦嶺泉茗榮獲中國茶葉學會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優質茶獎和陜西省優質茶葉評選金獎,在省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2存在問題
2.1耕作管理方式粗放
山陽縣地處西北茶區北端,33°N,春季氣溫回升慢,降雨量偏低,病蟲害發生普遍較輕[28]。茶葉基地大多在海拔600m以上的中高山區,受地形條件、管理模式限制,一直沿用傳統耕作管理方式,過去茶業生產主要是靠天吃飯,基本不具備灌溉條件,化肥、農藥用量少,多數地塊不用農藥。筆者在開展抽檢、產品認證過程中發現,生產者自恃農藥、化肥用量少,生產環境條件好,不重視茶葉生產標準化管理工作,生產者憑經驗生產,管理者思想觀念落后,規范管理意識不強,在農事生產記錄方面不重視,如:茶園除草、施肥、灌溉、修剪、采摘等不記錄或者記錄不規范,對員工健康與安全、動物福利、野生動植物保護、抱怨程序處理等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不利于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29]。
2.2生產加工成本偏高
由于山陽縣茶葉基地海拔高,交通不便,生產資料運輸、施用成本高。縣上對農資監管較為規范,違規使用投入品現象較少[30]。
山區茶園機械化程度低,茶園除草、施肥大多靠人工完成,每年人工除草、采摘成本約9000~15000元/hm2,用工成本高,而土壤瘠薄,春季降雨量偏少,茶葉單產低,導致比較效益偏低[31]。在茶葉生產加工方面,由于當地茶葉生長速度慢,茶形普遍不美觀,為追求色香味、感官等方面的完美,山陽縣茶企在春茶毛尖茶形上做足了文章,通過聘請外地炒茶師傅、聘用技術人員等方式,全面提升茶葉品質和外觀質量。甚至在紅茶生產中,不惜重金聘請南方茶區師傅,這些措施在提升茶葉品質的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2.3標準化技術落地難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山陽縣茶葉已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及管理技術已難以適應當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標準化生產就是要對茶葉生產過程中決定茶葉品質特色的關鍵因素進行控制,防止產品品質特色喪失[32]。為了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大力提升山陽縣茶葉生產技術水平,山陽縣農業部門組織人員制定了《山陽縣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縣農技站、縣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大力推廣。
政府部門也加強引導,出臺茶葉發展支持政策,派駐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培育職業農民,但是,由于生產技術推廣與企業實際生產未能有效銜接,標準化生產技術理論性強,部分環節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與生產實際不適應,在基層推廣難、落地實施難。另一方面,茶葉企業亟需生產技術、企業管理、物流、網絡信息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引入企業落地生根[33],才能有利于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滿足茶葉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
3對策建議
3.1開展人才引進
基層農業科技人才作為引領地方現代農業建設,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已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35]。近年來,中央及地方都把人才工作作為重要抓手,不斷加大人才資源培養、開發和爭奪力度[36],陜西省商洛市出臺了《商洛市科技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山陽縣積極開展農業人才引進,但由于陜西省尚無專門茶學專業培訓高校,南方院校高校畢業生來貧困地區就業意愿不強,導致招聘專業人才難。
加之山陽縣茶葉企業多為家族式管理,具有排他性,思想觀念落后也是制約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派員學習南方茶葉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擺脫傳統管理觀念束縛,盡快向現代化管理方面靠近。山陽縣派駐市縣科技特派員210人次,駐茶葉企業科技特派員30余人,要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加強技術指導,鼓勵以技術、資金入股,強化企業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引進先進加工生產設備、先進加工工藝,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加大職業農民培訓力度,落實中高級職業農民貸款支持政策。政府、科技人員、企業、職業農民擰成一股繩,全力抓好山陽茶葉高質量發展工作[37]。
茶葉種植論文范例:茶葉生產氣象要素及氣象災害防御
4結語
筆者認為山陽茶葉作為西部北緣茶產區高山茶,具有獨特的產品品質優勢,農藥、化肥施用量少,多數地塊不使用農藥、化肥,產品質量安全,隨著近幾年的宣傳推介,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逐步得到認可。針對山陽茶葉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人才引進、技術指導、品牌建設、宣傳展銷和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只有提升品質,增強安全性,強化一二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結合“茶葉小鎮”建設,引導支持建設一批集聚名茶產業、人文歷史、休閑度假、觀光體驗、健康養生、文化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等資源于一體的茶莊、茶園、茶主題公園,才能培育多元化茶業新業態[45]。通過山陽茶葉高質量發展,形成品牌,增強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增強扶貧脫貧帶動能力,為下一步由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慧英,操君喜,唐勁馳,等“.五品”支撐英德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茶葉,2020,42(4):62-66.
[2]鄭孔河.山陽縣茶葉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及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8(13):37.
[3]田玲,仰孝春,鄭光祥,等.山陽縣茶葉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4):35,37.
[4]吳沛良.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打造綠色食品大省[J].群眾,2018(14):68.
[5]赫修貴.積極推動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北方論叢,2019(3):8-14.
[6]武甲斐.太原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框架及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9(7):44-52.
[7]仝愛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J].鄉村科技,2019(34):23-25.
[8]郭立珍.高質量發展視域下再探近代中國茶葉出口貿易衰敗的原因[J].江蘇商論,2019(6):42-47.
[9]徐代剛.銅仁市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琳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