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對于提升國家綜合國力是比較重要的,如今農村經濟也是在快速發展中,農村社會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但是其中也隱藏了許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的發展,下面文章就分析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并嘗試地提出解決措施,希望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解決措施
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及國內市場需求,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推動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在改革及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城鄉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認識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時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問題,科學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進而實現城鄉的一體化發展。
1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現狀。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農業經營體制基本為集體經濟和小農經濟,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農村生產模式與市場經濟之間的沖突愈加明顯。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0%,農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農村市場存在極大的潛在消費能力及生產能力,所以要積極開發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1]。
當前我國存在農村土地荒置、農民掠奪式經營土地等現象,農民對土地投入的物質及勞動很少,缺乏長遠規劃和科技運用,只依賴于傳統經驗;同時農業科技含量不高,資源轉化率與利用率低,城鄉收入差距大,勞動生產發展相對緩慢,無法安置剩余勞動力,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1.2存在的問題。
第一,經濟結構單一,思想理念滯后。土地一直都是農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農作物種植相對單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麥、水稻等,而忽視市場所需的農作物,致使種植收益也相對單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農村經濟結構變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就是:到底是為市場而種植耕作還是為生活而種植耕作。除此之外,農業在科學技術的應用方面有所不足,農業現代化與機械化尚停留在理論層面,加上鄉鎮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其污染嚴重、科技含量低等問題較突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下的發展也愈加艱難,嚴重影響到農業的發展。
第二,生態資源破壞且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持續惡化,如生活和工業廢物的無節制排放、水資源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這些導致貧乏的農業資源愈加稀缺[2]。同時農村的發展取決于農村用水、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雖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但農村基礎設施依舊薄弱,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一些農戶依舊居住在危房中、部分地區的農民出行較為困難、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不高等。
第三,農民收入和土地資源利用率低。在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有些地區為增加農產品的產出,開始圍湖造田、大量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荒漠化的現象愈加嚴重。由于人口總量不斷增加,而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城市用地逐步擴展至農村,加上未合理利用農村土地,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當前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質量也不高,存在農產品產量過剩、價格偏低等情況;同時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極易形成惡性循環競爭,導致農業產業的收入減少,進一步拉大城鄉收入差距。雖然我國對農民的生產給予補貼,但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相對緩慢,易造成農村地區主要勞動力的外流,不利于推廣新農業技術,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
第四,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嚴重浪費。以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路徑之一就是進城務工,但當前很多中大型城市頒布了各種限制農民工的養老保養、醫療等方面的措施,對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學等方面加以限制,使得大部分農民在進城務工方面有所顧慮,出現勞動力資源的閑置現象[3]。同時選擇進城務工的人員基本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專業技能不強,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工作環境差且勞動報酬低。
第五,政府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以政府資金支持為基礎,特別是前期的經濟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然而我國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在農村各種產業中,若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往往無法獲得足夠資源與技術的支持,繼而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六,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目前在城鄉二元化的低保政策、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存在爭論,特別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這種明顯分等級的政策對農民情緒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國雖然規定了農村“三資”管理政策,但其在基層的落實情況不佳,無法有效執行部分惠農政策,出現資金管理混亂、專項資金挪用等現象,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第七,農業生產規模小且農民文化水平低。我國很多農村都是采用農戶分散經營的生產經營方式,難以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也無法很好地推行大批量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加上農村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導致大量的物力、人力都浪費在傳統耕作上,不能有效接軌現代種植技術,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4]。
另外,由于農村教學資源相對有限,教學條件十分簡陋,缺乏充足的師資配備,并且農民深受傳統思維的影響,文化知識的認知程度不高,傾向于養家糊口、做好農活,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民大多到城市尋求發展,致使農村人才外流,滯留的多是文化意識不強、文化水平不高的群體,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內在動力。所以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借助外來人才的幫助及推廣,否則無法從內部改善農村的環境,而雖說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有利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與城市的差距依然較大。
2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解決措施
2.1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與轉變觀念。
要想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優化調整經濟結構,認真研究開發農副產品,大力扶持鄉鎮企業,支持企業的轉變,使其成為環境友好型的現代農業業務,以此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發展農村經濟時,應該加大科學技術的引入,對農業發展模式予以創新,改變農民以往的“小農”思想,使其走向合作共贏、開放性的現代農業,促進經濟的整體發展[5]。
同時在經濟建設中應普及新的知識與技術,增強農民的文化意識,對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視,加深農民對經濟新常態的理解;或者是在農村引入城市資本,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貧困的農民早日脫貧。
2.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作為農村和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首先,加大生態環境建設、通電通訊、農村學校教學設施、人畜飲水、節水灌溉、醫療衛生設施、鄉村道路等投資,優化資源配置,對現有資源進行高效利用,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力求節約自然資源,實現高效的生產。
由于農業投入缺乏健全的機制,致使農業投入不足,所以要加強政府對農業投入的力度,健全農業投入運行機制,對政府支出結構進行科學調整,促進農業基礎設施的提高。其次,政府要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確保投入資金的充足,或者是加大農村信貸投入力度,健全農村信貸管理機制,保障資金的及時到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3加強惠農支農與農業產業調整。
政府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出發,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對農村土地用地進行合理規劃,或者是立足于新型農業的發展,積極挖掘農民增收潛力與農村經濟潛力;同時對農業新品種進行大力開發,以市場需求為依據恰當選擇農產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種植,確保農產品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6]。
值得注意的是,為使農產品與市場需求相符,必須要依賴于科學技術的創新,注重優質農副產品的生產及發展,如糧油、瓜果、水稻等,提高市場競爭力。當然也可以根據地區資源的優勢,積極打造精品、培育特色、突出區域特點,形成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2.4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現階段,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在推動農業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不管是農民在家創業還是進城務工都較為便利,能有效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閑置的問題。此外,國家通過實施城鄉一體化的制度,能為農民解決進城務工的后顧之憂,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加快農村經濟的增長,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
2.5加大資金支持。
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撐,如每年分撥一定數額的資金,詳細了解各區縣的農業需求和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安排政府資金,有意識引導產業發展。如東北部分地區實施了高油大豆的種子補貼政策,獲得了良好的成效,進一步推動了該地農村經濟的發展[7]。同時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應該積極建設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防控體系,以此增強農業產業的抗災能力,更好地保障農業優勢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長足發展。
2.6完善相關政策。
對于城鄉之間在教育、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政策性差別以及城鄉差距,雖無法在短時間找到完美的解決之道,但也不能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放之任之。為了提高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應該從政策制定的層面出發,逐漸傾斜于農業和農村,通過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來緩解社會矛盾,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8]。另外,針對早期已經形成的差別性政策,必須要借助相關的立法對其予以修正,以便盡早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如低保、教育、養老、醫療等,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體制改革愈加深化,農村經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經濟結構單一、思想理念滯后、生態資源破壞且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收入和土地資源利用率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嚴重浪費、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業生產規模小且農民文化水平低等,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立足實際,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與轉變觀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強惠農支農與農業產業調整,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大資金支持,完善相關政策,進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學文.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改善途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
[2]王淑安.關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相關思考[J].經貿實踐,2017(15).
[3]周忠艷.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相關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
[4]周勛,黃蔚艷.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7).
[5]任書毓.淺析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7).
[6]周忠艷.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相關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
[7]曹華.完善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云南農村經濟的新發展[J].學術探索,2011(1).
[8]劉光波.淺析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3).
推薦期刊:《農村經濟與技術》是由貴州省農業辦公室;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的農村刊物。主要任務是宣傳貫徹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傳播現代農業科學知識,推動農村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