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端連著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一端連著深化供給側改革,因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的重要支撐而站在風口被賦予熱望,尤其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和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新基建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筆者從當前國內外推進新基建的最新動態出發,以科技創新為視角將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進行對比,探索在推進新基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對關系,并提出相關建議。
國內外推進新基建的基本情況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 其中,創新基礎設施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 近期國家已明確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各地正大舉對新基建相關技術和產業進行部署和推進。 同時,針對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世界發達國家也在持續布局發展。
1.國內基本情況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基建,已把新基建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新基建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新基建的概念便被提出。 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同時,云辦公、健康碼、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也被人們廣泛接受,充分驗證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基建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從2018年12月至今密集召開會議加快推進新基建。 習近平同志多次在中央會議上親自對新基建工作作出部署,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紛紛發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發改委還于今年4月20日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新基建的范圍,為新基建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引。
二是地方熱情高漲,積極搶抓新基建機遇。 隨著中央政策的不斷發酵,各省份積極跟進中央的部署,紛紛發力新基建,跑出加速度,搶占發展戰略制高點。 根據資料統計,2020年共有25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8個地區明確規劃了年內計劃新建5G基站的數量,合計約27.6萬個。
進入4月份以來,重慶、貴州、湖南等地紛紛集中開工一批新基建項目,安徽、廣東、浙江、山東等地2020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也相繼出爐,總投資約50萬億元,大多與新基建相關。 如,重慶最近開工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22個、總投資815億元,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 廣州市南沙自貿區發布的2020年重點投資項目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共54個,涉及總投資金額2080億元。
2.國外基本情況
為迎接新一輪的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在內的新基建,不僅在中國受到重視,世界各國也都在持續布局。 如,2018年美國提出萬億美元基礎設施重建計劃,投資內容主要包括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 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洲新工業戰略》,提出要打造歐洲數字未來,并加快在人工智能、5G、數據和元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研究和資金投入。
目前,在5G網絡方面,全球以韓國、美國、日本為領頭羊,加快對5G網絡的部署。 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48家運營商正在進行5G投資,包括測試及試用、獲得牌照、部署網絡和啟動服務等。 如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發布“2019人工智能戰略”并組建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優先投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歐盟發布“人工智能協調計劃”,在增加投資、提供更多數據、培養人才等4個方面發力; 英國發布《產業戰略:人工智能部門協議》,對人工智能領域給予95億英鎊的資金支持。
科技創新視角下推進新基建的思考
1.新基建的創新特征
有別于“鐵公基”驅動的傳統基建,新基建是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基礎設施,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的產生、應用、拓展和延伸,創新的特征非常明顯:
一是科技創新是新基建建設的內生動力。 新基建所涉及領域均為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領域,具有顯著的科技創新屬性和特質。 它與新一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十分緊密,比傳統基建更加強調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 因此,新基建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供給端的不斷進步和推動。
二是新基建各領域技術呈網絡化融合發展趨勢。 傳統基建總體是“直管狀”產業生態,能源、交通、港口等各基礎設施之間在技術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而新型基礎設施是“多層網狀”的產業生態,新型基礎設施涉及的產業領域技術之間具有強相關性。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學科交叉融合加速,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礎設施技術之間的互促融合發展趨勢日益凸顯。
三是新基建的運營具有新業態、新模式特征。 新基建涉及到的技術,諸如5G、工業互聯網等都屬于前沿技術領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運營模式尚需要進一步探索。 已有的實踐表明,在新基建的七大領域,近年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因此,新基建的運營,也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以社會資本為主體,不斷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激發新基建的乘數效應,提高新基建的投資效率。
2.推進新基建需要處理好幾對關系
政府部門應認真對比分析新基建跟傳統基建的區別,充分認識新基建的創新特征,妥善處理以下幾對關系,避免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使其有效支撐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處理好技術先進性和投資風險性之間的關系。 技術先進性是指政府推進新基建要有長遠目光,追求技術的前瞻性,用科技創新創造新需求,產生新經濟新業態,帶動制造業技術能力整體躍升。 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前應進行科學理性的研判,認清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演變路徑及重點領域,使新基建的建設走在產業技術發展之前。 投資風險性是指不能不顧成本和效益、盲目投入,而是要注意投資風險,根據技術的成熟度把握好投資節奏,特別是對發展前景不清晰的新興產業領域,大規模的新基建投入必須比較謹慎,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投資風險和財政資源浪費。
二要處理好政府“有形手”和市場“無形手”之間的關系。 傳統基建在過去四十年已經形成通過大規模投入促進經濟高速穩定增長的慣性思維,新基建雖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中短期內多數下游行業的盈利模式和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因此發展新基建,要擺脫慣性思維,尊重市場規律,從市場需求出發、找準著力點。 政府應以引導為主,多在清除社會資本進入相關領域障礙,出臺優惠政策引導、激勵企業投資積極性等方面發力,而非通過選擇性產業政策進行大規模直接投資刺激,更要警惕以新基建名義舉債拉動經濟的沖動,避免產生財政支出的擠出效應。 總之,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之間非割裂和對立的關系,也絕非簡單的自上而下決策執行,而要密切配合、打出組合拳。
三要處理好各領域技術之間的協同關系。 新基建多技術多網絡融合發展的特征決定了加強各領域技術之間的協作是提高未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效率的核心要素。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表明新基建是一個眾多先進技術的有機融合體,政府各部門之間應在推進新基建建設初期就要注重技術的協同發展,加強工作交流銜接,建立長期協作機制,對相關技術標準和技術接口的確立及對接進行前瞻性規劃; 同時,還應發揮新型科研舉國體制優勢,注重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只有產業鏈各方齊心協力,尋找到技術和商業的最佳契合點,才能真正建立起新型基礎設施的生態圈和網絡效應,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和社會價值。
科技創新推進廣東省新基建發展的建議
根據上文的分析,新基建具有許多有別于傳統基建的特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是新基建的科技成色十足,具有鮮明的科技特質和科技導向,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探索和應用。 為更好地推進廣東省新基建發展,筆者從科技創新的視角,在政府層面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技術供給能力,加強新基建應用
一是加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資助力度。 針對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設立專門的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重大(重點)專項,在5G、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領域布局一批“先手棋”項目,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推動新基建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科技管理部門加強與省發改委的常態化溝通對接和頂層謀劃設計,建立健全省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統籌管理機制,推動以深圳為主陣地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搶抓新基建機遇,加強與中科院的對接,加快推進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南方先進光源裝置等在建重大科技設施建設進度,謀劃部署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裝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落地和啟動。 充分發揮散裂中子源、國家超算中心(廣州、深圳)等已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優勢,推動一批前沿技術突破。
2.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拓寬新基建融資渠道
一是充分發揮科技信貸、政府引導基金對于新基建的支撐作用。 科技部門應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開發用于新基建的金融產品,對于放貸支撐創新設施建設的金融機構,科技管理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助。 另外,還可以設立新基建相關產業的政府引導基金,引導和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新基建領域的技術研發或技術探索,讓更多的民間投資成為新基建的推動力量。
二是探索新基建領域融資租賃業務。 如借鑒天津市融資租賃業務模式,對融資租賃公司投資建設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并對高科技企業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政府部門給予一定額度的財政補助。
3.加強協調合作,強化新基建技術對接
一是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銜接。 政府各部門如科技、發改、工信、能源、交通、財政等之間應加強溝通協作,可探索成立新基建統籌推進工作小組,專門指導開展對接各領域的技術接口和技術標準等公共服務,共同拓展新基建的創新發展空間。
二是加強相關技術的國際合作。 借助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在5G等新基建領域的技術優勢,打造、拓展一批國際合作示范項目,充分利用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投資機構資源,推動新基建走出去,加強同其他國家在基礎支撐、數據服務和融合應用方面的技術協作。
三是搭建高水平開放創新交流合作平臺。 創建永久落戶廣東的國際頂尖水平的綜合性創新大會或創新論壇; 繼續舉辦好第四屆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圍繞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開展國際學術研討,跟緊新基建領域全球技術最前沿,推動新基建領域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與國際接軌。
科技論文范例:構筑科技創新大格局實現農業技術大推廣
4.營造創新環境,提高新基建運營效率
一是優化新基建政策環境。 盡快研究出臺科技領域推進新基建的指導政策,如,研究制定社會資本進入新基建技術領域的相關規范和市場準則,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熱情,同時統籌規劃好新基建長期發展路線圖和年度投資計劃,避免一哄而上的羊群效應和重復建設; 再如,研究制定數字安全相關制度,加強私有數據產權保護和公共數據開放。 二是構建新基建相關技術的應用生態系統。 政府應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科研主體技術供需之間的對接,以企業、省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聯合研發基地、科技孵化平臺、科技園區等為載體,構建新基建相關技術的示范應用生態系統,加快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測試、應用、體驗和推廣,推動技術的融合應用。 如,推動省實驗室與華為及其供應鏈企業共同打造鯤鵬生態。
作者:韓莉娜 任志寬 李棟亮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