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考慮招投標階段業主與施工企業之間關于施工質量信息不對稱,以及聲譽效應對施工企業市場行為的約束作用,建立了多周期聲譽效應模型。分別對"散兵游擊"式的散雜包工隊和受聲譽效應約束的正規企業進行博弈分析。結果表明,在不考慮多周期聲譽效應條件下,當對施工企業的違規處罰小于其違規所獲"超額利潤"時,單獨依靠加大監管力度無法約束施工企業的市場行為,監管失靈。在考慮聲譽效應條件下,施工方"偷工減料"行為會導致未來期收益降低,起到了規范市場行為的作用。最后以綿陽盤江大橋垮塌事件為案例,對理論結果加以驗證。
[關鍵詞]工程管理;序貫博弈;質量控制;聲譽效應
建筑工程師評職論文:淺析建筑質量如何把控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多創優質工程,一直是眾多施工企業不懈的追求目標。為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切實提高工程施工質量,文中從對影響工程質量的人員、施工工藝、機械工具、材料和環境等幾個方面入手,提出了質量管理控制的措施和辦法。
引言
質量是建筑的靈魂,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關鍵因素。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我國的工程建設事業也在蓬勃發展。經過30余年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探索改革與實踐[1],我國工程質量的監督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2]。但是,盡管國家不斷提高監管水平,加大監管力度,因建筑質量而導致的悲劇仍頻發不斷。2018年5月4日,福建省莆田市一幢3層鋼結構房屋坍塌,造成5人死亡,2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989.9萬元。該起事故原因為施工方使用的鋼柱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3];2018年7月26日,六安市一在建板房坍塌,造成經濟損失逾1500萬元,事故系對質量不合規的圍墻進行改造所引發[4]。8月28日11時20分許,位于深圳一單身公寓發生整體性傾斜坍塌,索性社區管理部門疏散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5]。
經事后調查發現,該起事故系地基軟弱、勘察不當等多種原因所致。房屋在建造時未經過詳細的勘察設計,地基土厚薄、軟硬不均,若地基處理不當,在偏心荷載作用下,發生不均勻沉降;此外,在房屋建造前過高地估計地基土的承載力,設計時漏算荷載造成房屋傾斜。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多個承包方在此次事故中都有較大的責任。盡管我國歷來重視工程項目的監管問責制度建設,但是從上海“樓倒倒”,成都“樓歪歪”,到南京“樓脆脆”,建筑質量問題在挑戰中國民眾忍耐程度的同時,也嚴格威脅著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連續發生的負面事件,不僅嚴重影響了建筑質量監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使政府的工作能力備受社會公眾質疑與詬病,遭遇到巨大的信任危機。更會損害政府形象、敗壞社會風氣,甚至是導致政府失去社會公信力。部分工程隊伍在嚴厲監管下,仍然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在建設過程中傾向于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以降低成本。致使建筑質量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建筑市場存在這“監管越嚴,事故越大”的監管失靈現象。學界現階段對工程質量監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類視角。
一類研究應用委托代理理論,分析施工企業施工過程具有私人信息下的激勵懲罰問題[6-8],該類研究認為施工方的舞弊行為主要是利益導向的心里驅使所致,通過對施工方的建筑量進行完善的評估,設立健全的獎懲體制可以避免施工方在利益驅使下“鋌而走險”、“以身試法”;一類研究借助信息共享集成系統,通過使施工企業施工信息透明化來規范其市場行為[9],[10],認為在工程建筑中存在鋼筋籠捆扎、混凝土澆筑等多個隱蔽工程。而對于質量標準的破壞性檢測主要以抽樣為主。施工過程的信息不對稱難以避免和抽樣檢測的片面性是導致工程監管實效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類研究通過引入第三方單位負責監管的模式,研究監管風險轉移條件下的監管效果[11],[12]認為監理方的工作態度是造成工程質量隱患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的監理制度并非市場經濟自然運行所催生的結果,而是建設部門的行政任務所為,進而導致工程監理部門出現“得過且過”的玩忽職守的偷懶行為,催生了“偷工減料”結果的產生。
以上三類研究視角都建設工程參與部門具有“唯利益主導”的心里,研究重點都集中體現在對施工企業或其他參與部門當期的經濟鼓勵或處罰為研究基礎,沒有考慮到企業聲譽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到企業行為對自身日后招投標過程的聲譽影響。建筑安全管理問題,一直為學界廣泛關注。國內外涌現了大量的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層次分析模型、心理學等方法研究建筑監管安全問題的成果。張偉等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違規作業、安全檢查不充分和管理人員履職不充分三個重點因素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影響[13]。王根霞等使用層次分析方法,克服了傳統評價方法過于依賴評價者的主觀判斷而導致的客觀性不足問題[14]。
韓豫等采用心理測量方式獲取工人的危險認知結果。分了施工人員心理因素對建筑安全帶來的隱患[15]。博弈論作為一門分析人類社會中沖突與合作問題的良好工具,在建筑市場管理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考慮到在建筑管理中政府安監部門、業主單位以及建筑企業等參與主體之間的有限理性特點,馮群等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各主體之間的權力約束機制和尋租影響因素[16];由于在建筑市場監管過程中,存在著時候信息不對稱,并且施工單位努力程度難以觀測的情況,有學者使用委托代理模型進行研究,從激勵懲罰的角度規制施工行為[7],[8]。
但是,對于存在著多周期往復性交易的施工市場,個人聲譽是施工招投標過程中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現有研究極少有文獻關注聲譽效應帶監管問題的重要影響。(修改原因:感謝審稿專家寶貴的審稿意見,現已對文獻綜述部分方法問題進行擴充,從研究方法來看,學界已有大量的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層次分析模型、心理學等方法對研究建筑監管安全問題的研究成果,而以博弈論方法對該問題進行研究的,主要有委托代理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兩種方法,但是現有成果極少有關注到“聲譽效應”對施工監管問題的重要影響。并補充引用文獻[13-16]).當前階段,我國建筑市場份額由高速增長逐步變為緩慢增長,再逐步萎縮下降。建筑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17]。
經濟增長“新常態”下,建筑行業之間也在由“關系競爭力”時代向“能力競爭力”時代過渡。國企的整合重組、民營企業的大浪淘沙也使施工行業中特級企業數量暴漲,已從多年前的二百多家,增長到近400余家[18];與此同時,一些依賴性強、不適應時代改革的小微企業也萌生了“賺一筆就撤”的惰性思想。在有限市場供給和競爭愈加激烈的條件下,施工隊伍也走向兩極分化。
一類以大型國企、央企等社會責任導向型企業為代表,這類企業歷史悠久,工程業績好,其對工程業績、企業形象和社會評價的注重程度超過對經濟利潤的追逐。對這類企業的監管也應建立在聲譽影響基礎上;另一類以不適應市場改革的小微企業或民間臨時攢集的包工隊為代表,其中魚龍混雜,不乏利益導向型施工企業,有著較強的投機思想。這一類企業隨時“人去財空”[19],以經濟上的激勵懲罰為主的單周期監管思路無法約束其行為。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投機型企業無法建立起良好的聲譽檔案,評標過程中也難以中標。以上兩種代表型企業,一類極其注重聲譽,一類無法建立起良好聲譽。在建筑市場進入“存量競爭”的背景下,短期的經濟獎懲不再是影響施工企業行為的關鍵因素,在“能力競爭力”的新行業背景下,取而代之的,聲譽成為會對企業的市場行為產生更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多個省市相繼提出建筑企業管理的“黑名單”制度,如河北省在2018年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房地產開發領域違法建設防控治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建立“黑名單”制度,“名單中的企業和人員,5年內將不得進入該市場”。2019年3月27日,應急管理部公布了第一批安全生產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其中,違規建筑企業有27家[20]。
在生產實際中,聲譽問題越來越成為約束建筑企業經濟行為的重點,你是學界研究尚未關注這一現象。重復博弈的聲譽效應模型由Kreps等人提出[21],聲譽機制作為一種有效管理機制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22],如投資管理[23],公共管理[24],應急管理[25]和供應鏈管理[26]等問題。但是在建筑監管方面聲譽機制卻沒有相應的研究文獻。由于建筑項目隱蔽工程較多,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對于自身施工水平具有私人信息。而傳統的、涉及到建筑質量的檢驗方式大多具有破壞性,如混凝土抗壓檢驗、鋼筋抗剪能力檢驗等,因此只能采用抽樣檢驗的方式。施工單位在建筑過程中的努力程度難以觀測。業主只能依據投標單位以往的施工業績對其聲譽進行評價,依此決定評標結果。如果施工單位某期“偷工減料”行為被揭發,其在建筑市場的聲譽也會降低,后續投標結果會受到不良影響,聲譽不良的單位難以中標。本文借鑒Lapan和Sandler提出反恐問題的經典聲譽效應模型[25],分析承包方施工行為的聲譽效應對當前決策和未來期市場行為的影響,建立了多周期聲譽效應模型。解釋了現階段重投入、強監管下工程質量問題頻發的原因,證明了將建筑單位的聲譽作為監管工作的重心會獲得更好的監管效果,引入聲譽效應后施工企業行為得到良好的約束。
一、問題與模型描述
(一)假設和基本定義
µ假設1:如果施工方在承建過程中規范施工,在未來投標過程中聲譽提升,業主對其規范施工的先驗信念提高;如果施工方偷工減料,縱使可以瞞過竣工驗收,也會在后續使用中被業主發現,聲譽下降。現實中,業主也往往會對施工業績良好的施工單位以更高的期望,已經被拉入“建筑黑名單”的企業在市場中很難中標,這是聲譽效應關注的核心問題,也是核心假設。
假設2:不考慮投標、評標成本。在生產實際中,無論是施工單位準備投標材料、進行項目概預算,還是業主單位審核投標材料都需要付出一定量的人力、物力或時間成本。但是文本主要關注對施工單位施工過程的治理和規范,以及施工單位建筑行為對其聲譽效應和市場評價的影響,招投標的遴選過程不是本文關注的重點。故不考慮雙方招投標過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假設3:假設施工單位和業主單位都是風險中性的決策者。他們分別選取最大化自身期望收益的行動策略。事實上,對于施工單位來說,如果是風險厭惡的決策者會傾向于規范施工,這類企業無論在何種監管水平下都會嚴格履行施工職業道德;如果是風險偏好施工企業,會無視監管力度和懲罰后果,偏向于在建筑過程中“偷工減料”。這種近似瘋狂的行為與受到懲罰和監管約束的顯示情況不符。Dttdt=dDt<0limDt!1t=0limDt!0t=1假設4:業主單位投入的監督努力水平是雙方公共知識,與施工方違規施工隱瞞成功的概率負相關,即。
即業主在監管方投入的努力程度越高,施工單位“偷工減料”被識破的概率越大,因為建筑工程涉及大量隱蔽工程,且抽樣檢測只能觀測到一部分建筑構件的質量情況,所以無論業主單位無法做得到對“偷工減料”行為完全識別,因此給定上述基本假設,本文欲研究問題為,在施工監管過程中如何督促施工方規范施工,確保建筑質量,以及對施工方建立聲譽檔案后是否對規范其施工行為有積極影響。Dt工程項目監管問題的聲譽博弈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業主單位的決策空間包括第二階段基于對施工單位的先驗信念進行評標、決定監督努力水平。施工單位的決策空間包括第一階段是否投標、第三階段是否規范施工。在第t周期的第一階段,施工單位決定是否投標;第二階段業主單位根據施工單位的聲譽信念,評選中標單位,定標施工方,選擇監管努力水平;第三階段,施工方根據所觀察到的監督水平決定是否“偷工減料”。
如若施工單位選擇偷工減料則其隱瞞成功概率受業主單位監督努力水平影響,努力水平與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的隱瞞成功概率負相關。µt在圖1所示博弈樹的收益組合中,前一項為施工方收益,后一項為業主方收益。角標t代表t周期下的博弈結果。評標過程中,業主單位基于施工單位的市場聲譽評價建立對施工單位規范承建的先驗信念,依此決定投標施工單位的中標結果。對于已經中標的施工單位,業主單位決定監督行為的努力水平Dt,努力水平包含業主單位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雇傭第三方監理單位所需付出成本等因素。業主單位的監督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偷工減料”行為的成功概率。設,Dt=K¡1(t)´H(t)(1)H(t)需要滿足以下性質:(1)H(1)=0;limt!0(2)H(t)=+1;H0(t)<0;H00(3)(t)<0;DtH0(t)<0即業主單位違規隱瞞成功的概率與業主單位投入的監管努力水平呈反比,且努力水平所導致的監管效果邊際遞減。由于業主單位投入的努力水平是雙方的“共同知識”,施工單位觀察到努力水平后,依“偷工減料”與否的期望收益決定自身最優決策。,增加監管投入,有利于“偷工減料”現象的治理,但是現實中違規行為仍然多發、頻發,第二節對這類現象進行分析。
二、不考慮聲譽機制的單周期博弈均衡分析
盡管我國建筑市場的監管日趨嚴格化、規范化。但是,由于建筑項目涉及隱蔽工程復雜、成本大、利潤高等特點。現實中仍然存在利潤導向施工隊伍,置企業形象、職業道德不顧,以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代價,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靠節約成本的方法賺取額外利潤;這些企業普遍有“撈一把就撤”的思想,投標前臨時組建施工隊伍,建設過程中粗制濫造,一旦合同款交付,則“財去人空”。對于這種“臨時組建,隨時解散”的企業,多周期下聲譽機制不起約束作用。故在本節單周期模型中,不考慮聲譽效應的序慣性,分別對業主和施工單位的最優決策進行分析。
三、考慮聲譽機制的多周期序慣博弈模型分析
現階段,我國已進入經濟增長“新常態”,傳統的土建行業逐年萎縮。在此背景下施工隊伍如林、任務不足也使得行業背部競爭愈加激烈。建筑行業之間也在由“關系競爭力”時代向“能力競爭力”時代過渡。在行業大背景發生轉變的情況下,開創并維護好企業的聲譽、信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多個省市都建立了施工企業征信名單,因違規行為被“拉黑”的施工企業,都會面臨接下來幾年內不得在該地區懲戒工程項目的懲罰,情形嚴厲者,會遭到地方政府的“永久驅逐”。如果施工企業曾有不良施工記錄必將會對日后的投標工作產生不良影響。這是現如今施工企業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多周期聲譽效應影響下,施工企業在中標后的決策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當前階段的收益最大化,同事也要考慮當前階段的行為對后續在建筑市場中投標結果的影響,以及自身企業在建筑市場中口碑和聲譽。由結論2知,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存在一個被市場淘汰的企業聲譽臨界值,聲譽差的企業無法達到業主單位的預期要求,在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場競爭中,終將被市場淘汰。給予在激烈競爭環境下,聲譽問題對企業生存和企業市場行為結果的影響,考慮以下三種建筑市場中的聲譽管理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
四、案例分析:以綿陽盤江大橋垮塌事件為例
根據中國法院網、搜狐新聞和央視網的互聯網媒體報道,2013年7月4日,綿陽江油盤江大橋建成投入使用,同年7月9日,大橋因暴雨突然坍塌。事發后,地方政府第一時間開展救援工作,但是悲劇仍然難以避免。該起大橋坍塌事故導致5人死亡、7人下落不明、6輛汽車墜江。政府耗資投入500余萬元加固維修的盤江大橋,卻在啟用后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就因暴雨垮塌,該起事故不僅性質十分惡劣,更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v1¡¯Cv<(1¡¯)C經調查發現,該起事故系施工方在建筑過程中“偷工減料”所致,工程項目幾經轉包,最后評標給了毫無職業素養、不具備專業施工能力的臨時攢湊的民工隊伍,根據大橋維修的設計方案,維修所需混凝土方量應為4757.50m3,而實際施工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方量不超過940m3,施工方為節約成本偷工減料3817.50m3,偷工減料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之多。如此肆無忌憚的違規施工行為也為日后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五、結論與展望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建筑質量問題尤為重要,是保證人民生命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盡管我國不斷加大對違規施工問題的打擊、治理力度,但建筑質量問題仍然頻發。與此同時,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建筑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激烈的市場競爭致使市場上的施工企業產生了鮮明的兩極分化。在違規企業中,不僅存在著散兵游擊式的小施工隊,也不乏具有高施工資質的正規企業。市場制度混亂,監管效率低下。學界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對參與部門的經濟獎懲,沒有順應行業新背景的要求。考慮到建筑行業之間也在由“關系競爭力”時代向“能力競爭力”時代過渡。企業的聲譽逐漸成為企業、社會和政府等多方關注的重點,本文構建了業主與施工企業之間的多周期聲譽效應模型。
分別對不受多周期聲譽效應影響的“散兵游擊”似的雜牌施工隊和受多周期聲譽效應影響的正規施工隊進行博弈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不考慮聲譽效應的單周期博弈中,存在監管失靈的現象,即當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小于違規所獲取的不法利潤時,無論業主單位如何加大監管水平,利潤導向的施工企業都甘愿鋌而走險,粗制濫造。工程監管不應單純注重提升監管力度,還應該盡量減少違規施工所換得的“超額利潤”,實現源頭治理。而在考慮多周期聲譽效應影響下,如施工企業在某一階段“偷工減料”,不僅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行業形象,還會影響未來的投標結果,使期望收益降低。
建立施工企業聲譽檔案可以起到進一步規范施工企業市場行為的作用。本文研究可做進一步拓展,本文假設即便施工企業得以瞞過竣工驗收,其偷工減料的行為也會在建筑物的后續使用中得以暴露,但是事實上也存在著違章行為得以隱瞞數十年之久的情況。而這一假設會對聲譽效應的更新產生影響,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市場行為選擇;此外,本文假設雙方都是風險中性的決策者,但是如果有風險偏好的利潤導向施工企業出現,可能會對建筑市場的監管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使規范管理變得更加困難,這些都可以在未來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郭漢丁,王凱.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機構績效評價的探討[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8(1):26-28.
[2]郭漢丁,郝海,張印賢.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分析與多層次激勵機制探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6):82-90.
[3]環球網.莆田涵江萩蘆鎮洪南村一在建房子坍塌事故致1死5人仍受困[EB/OL]..2018-05-14.
[4]中安在線.省政府批復結案六安市“7•26”坍塌較大事故[EB/OL].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