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下面是兩篇建筑中級工程師職稱論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多層教育建筑設計理念,教育建筑設計是環境建設的重點,為學生提供一個精神的環境,論文對教育建筑設計進行了探討。第二篇論文介紹了五星級酒店建筑設計要點,對酒店的前館和后館的設計進行了分析,提高了人們享受生活的體驗。
《多層教育建筑設計理念》
摘要:教育建筑的設計與其他建筑設計有著本質的區別,教育建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的空間,更多的是提供一個精神的環境,隨著近幾年我國中高等教育的發展,各大學院均加快了擴招的步伐,校園環境建設也隨之加快發展,教育建筑設計是整個環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著重就這個課題展開分析,希望給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層;教育建筑;設計
引言
當前,我國多層教育建筑主要區分為兩個大類:①公立學校;②半公立學校。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整個城市空間被壓縮,相關教育建筑空間被壓縮,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使用率,多層教育建筑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在當前多層教育建筑設計中,還存在著設計呆板化、功利化的問題,不管是其時代性還是其實用性上,均遠遠滯后于發展的需要,新形勢下,對于多層教育建筑設計理念的研究勢在必行。
1傳統教育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1)設計理念比較陳舊。一律是“千人一面”的設計風格,或是商業化的建筑風格,沒有針對教育建筑的風格特征,也缺乏相關體現教育建筑元素,表現力較差。(2)設計過于功能化。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以“填鴨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決定了教育建筑設計基本以“功能房間”為核心實施布局,設計空間呆板單一。與現代教育理念卻格格不入,現代教育理念要求開放更多的公共空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多層次的建筑內外部空間。
2多層教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2.1整體謀篇布局原則
具體包含以下四點:①既要考慮與周邊環境、原有建筑的協調統一,還要形成教育建筑的特質。②既要考慮民族特征、時代精神,也要考慮建筑的文化內涵,教育賦予其的精神特質。③既要考慮其功能設計,也要考慮其裝修設計,做到內外一致,協調統一。④對于原有建筑環境的保護。比如有的學校將教室放置在玻璃窗層,課后師生們憑窗遠眺,就可以看到樹木花草、宜人的水景以及大片綠地,必定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享受。
2.2注重使用功能的原則
一個教育建筑包含的內容較多,有大大小小的教室、行政辦公區域、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機房、校舍等等,對于多層建筑類型來說,有中心建筑、有裙房等等區分。就整個建筑布局來說,有平面對稱型、有非對稱型的,就建筑物內部來說,有領導辦公室設置、衛生間設置、會議室設計、樓梯間、出入安全出口、電梯等等,這樣分布如何將會直接影響以后教育建筑的使用功能。
2.3體現教育文化內涵
每個學校均有其不同的文化內涵,也稱之為文化特質,如果能在建筑中體現其特質將是建筑設計的較高境界,這需要設計人員付出心血加以精雕細刻和文化構思,比如對于理工類大學,就要將其陽剛之氣設計出來,讓其文化特質與工業特質結合起來,相應的建筑設計就應該以有力度的線條為主,棱角分明,盡量減少曲面和曲線的設計風格,在外部設計中,裝修顏色也應以大氣穩重色調為主,比如灰色金屬面磚就能較好的體現“工業味道”,此外、黑色、灰色以及白色均能營造出一種雄偉堅強、奮發向上的理工科大學建筑的風格。在其內部設計中,也應該以高大的入門大廳設計為主,以高大的柱子為支撐,呈現出宏偉的氣魄,墻壁應以花崗巖為主,給人以厚重之感。
3創新多層教育建筑設計的具體策略
3.1注重灰色空間的營造
此處所指的灰色空間一般指公共灰色空間,這也是師生們比較有效,且便于直接交流的場所。一是要改變原來傳統的“交通通道”設計的方式,對于交通通道實施擴大設計,使其變成集中的公共空間,便于師生進行集中休息和交流,其學習之外不經意的碰面交流談話也有較大的溝通空間,更像一個融合的大家庭。對于傳統人文類院校多層建筑的設計,必須借鑒傳統書院空間形式,通過連廊的設計形成整體。還可以在緊張的“功能房間”間設置空隙,學生可以進入這些空隙,可以遠眺、放松一下心情,還可以在此依靠欄桿、翻著書本,緊張的學習可以在如此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除了空間要素外,還要充分考慮采光要素,必須保證這些空間充足的采光,一個明亮的環境有利于談話和交流,一些課堂上尚未討論完或是意猶未盡的問題在此也可以繼續討論,這樣“動態”和“靜態”的結合,“點線面”的結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回旋的滯留地,一個舒適的場所,如圖1所示公共空間設計。
3.2注重建筑外部空間的營造
斯坦福大學校長曾說過:“那些長廊和莊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櫚樹將對學生起著它們的一份教育作用,實實在在的和化學實驗室一樣”。這足以證明校園環境對于學生的潛在影響,所以現代多層教育建筑設計不應忽視這一要素的設計,要使得這一外部公共空間設計更為積極,但隨著土地資源的緊張,與多空間訴求往往對立起來,這就更加需要建筑設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巧妙利用空間采取比如局部架空、屋頂的利用等,產生各種設計手法,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營造舒適和人性化的學習環境。比如有的小學就將跑道設計在多層建筑的房頂,整個設計為環形設計,巧妙的避開了用地局限的制約因素,使之成為設計的一大特色。
3.3注重教育空間的橫向拓展
多層建筑設計與當前的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因為建筑設計必須主要為教學服務,這一核心必須始終遵循,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一些先進城市已經涌現出一批先進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數理化教學模式,學習內容更為寬泛,學習方式也更為靈活多樣,比如有的學校實行“走班制”,有的學校除了正常學習,還設置了大量的業余小組,有的學校還開設了勞動技能班,培養動手能力,有的學校還設置了模擬法庭、音樂廳等等,針對這些情況必須要求建筑設計從原來的空間50m2的空間擴展到130m2左右,更加靈活教育空間安排,比如一半可以設置為教學區域,一半則設計為操作試驗區域,老師的辦公室可以與學生一起,一個教室承擔了多種功能。一些學校采取靈活布置教室空間的方式,較好的實現了空間的可變性,破除原有陣列式的課桌排列,規則的排列必定造成空間的浪費,必須裝換消極空間為積極空間,比如采取較為輕型、組合型的桌椅,更加便于布局的轉換,也更加適應多樣化的小組討論和教育模式,常規情況下,空間還可以進行隔斷獨立,實現互不干擾,需要時可以進行聯通,便于相互交流。
3.4注重貫穿生態設計理念
多層教育建筑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人居住學習的,那么就不可忽視其本質屬性,即舒適性,生態環保應該是其應有之義,比如對于自然生態的需求,良好的空氣,溫度濕度等等,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對于周邊環境的保護,減少對于自然的索取,這一點在設計過程中往往會被設計師所忽視,設計師往往會為了表面工程,而忽視了其本質屬性。因此,應該考慮將現代生態技術較好的應用到普通多層教育建筑設計中去。比如成都市青羊區龍嘴幼兒園項目,由于其項目位于盆地,呈現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熱冬冷,在進行此類多層教育建筑設計時,必須考慮建筑性質的特殊性,在設計中,通過生態模擬軟件,實現對平面中不利于自然通風點進行模擬計算,通過增設庭院、天井等措施引導自然通風,通過自然通風達到房間的換氣和降溫作用。除被動式生態設計外,項目還創新性地運用了大量主動式設計策略,比如節約能源,合理控制照明負荷;采用地源熱泵系統,設置中央空調系統,提供日常冷源、熱源等等。
3.5對于公共設施實施分散布置,提高其使用率
傳統我國的中小學校校園設計,比較強調功能的區分,一個校區設計往往會區分為教學區、實驗區、生活區、公共設施區等等,這種設計方式格局鮮明,但也會造成諸如體育館、公共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利用率低下,所以有條件的單位可以以公共活動空間為核心來設計多層教育建筑,沒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對公共活動空間進行科學拆分,在整個區域內實施分散配置,以方便學生使用為根本,比如圖書館要與讀書角較好的結合起來,還可以在各個教室內設立閱覽區等等,這些都便于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使用。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多層教育建筑大量建設,一些新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教育建筑將不斷涌現。綜上所述,在進行教育建筑設計時,必須富含新意,因為其不僅僅涉及到建筑學,更加涉及到教育學、心理生理學、社會學等范疇,除了具備實體性的特征外,還具備象征性、教育性和統一性的特征。
參考文獻
[1]黃歆,楊曉川,湯朝輝.國際學校對國內中小學教育建設設計的啟示[J].城市建筑,2017,03.
[2]武艷紅.武漢近代教育建筑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04.
[3]裴宇,劉石磊.論教育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性表達[J].科技與企業,2013,09.
[4]劉徐美.基礎教育建筑設計模式淺談[J].門窗,2013,05.
作者:覃敏 單位:廣西教育建筑設計院
《五星級酒店建筑設計要點》
摘要:五星級酒店因為其豪華的裝修、時尚的設計通常會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現在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更注重享受生活,因此五星級酒店的發展也隨之加快。本篇論文對五星級酒店進行了概述,著重介紹其前館和后館的建筑設計。
關鍵詞:五星級酒店建筑;前館;后館
1前言
現在中國每個地區都在著重建設五星級酒店,并呈持續增長的趨勢,這同時也在側面反映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而那些收入較高的群體對生活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催生出了享受性消費的群體,而五星級酒店的出現剛好滿足這個空缺。
2酒店概況
在設計酒店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交通情況,這就包括了人流、車流、物流等,酒店的內容除了員工更要注重消費的客戶。交通情況就把酒店分成兩部分,分別是前館和后館。前館是酒店的公共空間,可以體現酒店的整體形象,在酒店的投資中尤為重要,因此,這部分的設計和投資非常重要。后館部分主要對服務進行管理,但是因為設計師及投資者并沒有對其進行分析,所以并未得到各個部門的重視。但是在酒店的實際運行中,后館可以作為正常運行的總指揮部,同時也是改變員工待遇思想的重要場所。最近幾年,后館在國家旅游局對酒店星級評定時越來越被重視。通過對前館和后館的描述中可知,建設酒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盈利,但是公共空間體現的價值與服務管理方面的靈敏性、有效性都是實現酒店目的的重要依據。
3前館設計
3.1大堂部分客人最先接觸的就是酒店的大堂,這部分的格調通常會給客人留下第一印象。而對大堂的設計應該符合大多數客人的品味,讓其有歸屬感、舒適感和安全感。流線設計要符合最大化便利客人的原則,讓客人能夠一眼就看到電梯和服務臺。客房數以及公共區域的面積決定了酒店大堂的建筑面積。例如北京的龍城皇冠假日酒店就是非常有名的五星級酒店,該酒店大堂可獨立完成酒店的各種大小事務,建筑面積也不大。該方式就需要在大堂旁側設立休息間,對空間進行彌補,然而休息間的面積也通常為小面積戶型,對于房間的高度要求不高,因此設計風格需要體現休閑意味。現在,很多具規模的商務酒店就會將大堂設計成復合式,把門廳、公共空間等復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在感官上增加面積,并使門廳等按照實際需要來運行,能拼出更大的空間。例如北京的東方君悅酒店就采用了該設計方式。該設計方式在操作時把休息區域以及公共空間得到了橫向的延伸。這樣的設計可以將總服務臺置于顯眼處,方便客人短時間就可以找到,這樣不但可以方便客人,同時對于酒店的管理也有好處。而站在酒店的對面的建筑上就能夠看到整個酒店的燈火輝煌的繁華景象。
3.2總服務臺現在總服務臺已淘汰傳統的設計,而是以島式結構來替代。這樣的設計在長度上可達到十余米,并把很多商務服務集中于此,給客人全面的服務。
3.3電梯部分電梯要從空間位置來進行設計,首先要考慮客房的空間位置,如果建在走廊中間,就能讓客人無論在哪個方向都可以避免走很多路。據國外的統計數據顯示,五星級酒店的電梯應符合0.7%的規律,即每100間客房應該有0.7部電梯。但該研究并不代表一個絕對的數值,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電梯的左右兩側,間隔5組左右,電梯的寬度一般設計為米,可在電梯內安裝長鏡,就能更貼心的為客人提供整理妝容的便利。電梯里的燈光應該適當增強。因為五星級酒店的大堂對外開放,所以對安保方面要更加重視,要給客人房卡方便其出入相關樓層,安保人員應該嚴格執行限制性措施。但是因為房卡的數量有限,因此就會造成客人的親屬或朋友不能拜訪。因此在這一方面還需要改善。
3.4走廊部分走廊設計應該在視覺舒適上有所體現,一般通過照明燈和裝修設計兩方面來考慮。現在的設計趨勢是用走廊將客房和廁所隔斷,而兩個廁所中間的走廊寬度設計為2米,兩個房門對應的走廊寬度應大于2.2米。這種設計方式可體現出較有趣的空隙空間結構。除此之外,房門前的照明燈的亮度需提高,能讓客人對房間的門牌號一目了然,避免因過暗造成開錯門或者是產生一定的恐懼感等。
3.5客房通常客房的開間以及進深的合理尺度為4.2×8米,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能夠對地下車庫的建設起到便捷的作用;室內的衛生間一般在6㎡左右,淋雨的花灑在尺寸是設計上要小些,馬桶最好選擇靜音的,而且位置要在不顯眼處,還應該配置兩個洗臉盆、鏡子、吹風機等,燈光應該較客房內暗些,方便晚上有需要的客人,不會因為劇烈的強光對眼睛造成不適感。房間內的電路設計應該要便利,配電箱最好置于吊頂上;衣櫥內的深度應大于60厘米,寬度要大于1米,櫥柜內的光線要適合,不能過亮,但是也不能過暗;無線網絡要做到全覆蓋;設置套件時應在拐角處,內部可將起居室和臥室隔斷,但是在兩個房間都要配備一間衛生間。
4后館設計
4.1物品管理因為酒店內部的各類物品流轉繁雜,所以如何保管好這些物品也變得非常重要,除了保證物品的安全、有效,還要盡量避免因為丟失等導致的損失。還要做好防霉、防蟲蛀等措施。4.2安保酒店員工入口和垃圾廳通常要建在物品的管理發放處,利于辦公人員進行監督,有效的避免偷盜者進來。員工打卡后要把廚師或其他廚房工作人員拉出流線。這樣就能確保安保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4.3客房服務現在的酒店不會在每層樓都設立服務臺,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的用具和存儲物品都在電梯處,這樣就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消防電梯也需滿足運輸貨物的作用。除此之外,給保安配備流動監控,通過電子設備對電梯進行操控,讓客人的安全入住更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5總結
酒店行業是目前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構成,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也做出了部分貢獻,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酒店的進一步發展,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星級酒店的入住率也越來越高。本文就通過對五星級酒店的前館和后館的設計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參考文獻:
[1]楊波.奢華與細節——五星級酒店設計[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4(6).
[2]卜祥志.貴陽金陽新世界五星級酒店設計[J].四川建材,2012(2).
[3]張堃.節奏的呼喚韻律的靈動——貴州省人民大會堂配套五星級酒店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10).
作者:汪江 范甜甜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推薦閱讀:《施工技術》(半月刊)創刊于1971年,系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主辦,是國內建設系統唯一的國家級專業科技期刊。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