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下面是兩篇金融研究類投稿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法律保護,分析了農村地區金融權利匱乏的原因,提出農村金融權利的保護迫在眉睫。第二篇論文介紹了金融環境變遷下公司財務戰略規劃,同時給出了有效實施財務戰略規劃的相關建議。
《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法律保護》
【摘要】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緩慢,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群長期金融權利匱乏,農村地區金融權利貧困的問題始終困擾該地區發展也影響扶貧攻堅戰略的實施。農村人口可享受的金融服務稀少,而且成本巨大,農村地區金融權利貧困也不符合憲法規定的平等發展權利。從我國發展現狀來看,農村地區金融權利虛化嚴重,這是經濟發展金融資源不均衡配置的結果,也是法律政策不健全的后果。所以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關鍵詞】農村金融平等發展權保護
一,平等發展權視角下的農村地區金融權利
平等發展權作為基本的人權之一廣泛被提及,同時也是發展不平等地區和扶貧工作的基礎理論之一,很多學者認為農村地區人群的金融權利也是平等發展權。相比于農民,農村地區覆蓋范圍更廣,不只是包括農民金融權利不足,還包括地區差異化及城鄉二元化的差異。
農村地區金融權利是一種以人權為基礎、以實質公平為目的的金融權益。雖然農民在法律上與其他群體擁有相同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農民的權利往往被忽視,處于社會弱勢地位。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創始人尤努斯博士認為,金融權利也是基本人權的一種。由于貧困導致農村地區金融權利供給的不足,貧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權利的貧困而不是經濟的貧困。通過解決權利的貧困傳導到解決經濟的貧困,金融權利無疑是最好的切入點。從區域發展角度來看,無論是地區發展不平衡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都導致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嚴重缺失。金融資源作為一種優質資源,本質具有趨利性,根據自身流動特征,不可能主動流向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的貧困又反作用于權利,導致權利更加貧困。
二,農村地區金融權利匱乏原因分析
農村地區發展落后很大原因源自于農村地區權利的缺失,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由于種種原因,一直被政府過分監管,對于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政府以穩為主,強調不發生系統性風險,而扼殺金融活力,不僅不能吸引資金流入還導致資本大量外流。而且,農村地區缺乏市場經濟主體地位,農民金融權利也無從談起。具體表現為農村的金融機構不足,涉農金融產品匱乏,農民貸款難、農業保險少、合作金融受到過分監管。
分析造成農村地區金融權利匱乏的原因,不難發現,是農村人口自身條件、市場結構、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現在的困局。首先,農村人口自身認識不到自己權利的缺失,農民權利意識淡薄,法律意識缺失,不關心自己的權利。其次,在當前市場經濟結構下,國家對于農村地區各種資源的調配還有失公平。雖然最近幾年政府不斷調整資源分布情況,對于農村地區有所傾斜,但是對于資源稀缺農村來說這些調配難以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長期以來,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都是農信社及改制后的農商行,但是這些金融機構自身不足,而且長期壟斷農村金融資源,憑借其市場優勢,喪失改革動力,阻礙金融創新,使農村金融市場活力進一步降低。最后,從法律制度角度看,我國法律對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保護不足。立法體系不配套,而且周邊法律也存在缺失,如農村地區產權有關規定、農業保險的保護性條款等都存在在法律壁壘。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匱乏將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而且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現象加劇,隨著經濟發展除了金融權利之外,其他方面的權利在農村地區也將缺失更加嚴重。
三,農村地區金融權利保護對策
第一,確立以平等發展權為基礎的金融資源配置機制。國家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上,應當運用政府“有形的手”將金融資源進行調配。金融權利作為人權的一種,應該在保障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高度上對金融權利進行保護,維護社會的公平發展。這種分配不公平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調配,及產業角度、地區角度和城鄉角度。國家引導金融資源向第一產業傾斜,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向農村地區傾斜,只有多維化的保障,才能解決金融資源配置不公平的現象。以發展平等權確立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分布,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完善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激發金融機構金融農村市場的積極性,增加金融市場活力。
第二,以普惠金融理念建立全方位農村金融市場。借鑒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等國外優秀金融反貧困經驗,以小貸為人手點,將普惠金融服務理念投入到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中。從服務對象人手,根治農村金融服務嫌貧愛富的特點,將金融發展權利合理分配給需要的人。增加農村金融產品的廣度和深度,將農村金融產品適應農民發展需要。同時,完善我國信征體系建設,特別是對農村地區建立信征檔案,將金融權利與個人信用相結合,運用普惠金融的理念大力發展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業。
第三,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準入門檻。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本來少之又少,政府對于這一地區的金融監管又過分嚴格,以防范風險為主。為了激活市場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寬金融準入門檻,引導本地資金加入金融服務中,將非正規金融正式化,還可以在法律的約束下合理經營,杜絕農村高利貸等金融現象。放寬準入門檻還有助于將金融多維化,多方面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權利匱乏。
第四,完善金融擔保制度。農民之所以難以獲得貸款是因為缺乏擔保,但是在當前農村生產模式下,有資金和擔保物又不一定需要金融資金支持。為了緩解這個矛盾,在農村地區利用扶貧攻堅機會,借鑒國外經驗將擔保改完評價,用信用或者評價指標的方式對農村地區人口經行貸款。
第五,構建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應該加強農村地區金融權利的法律保障,從被服務的農村人口及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兩方面下手,不僅要保護農民的金融權利,更要保護市場參與者金融機構的金融權利。完善農村金融方面法律,同時提高農民的金融權利意識。除此之外,還要對農村地區的其他金融參與者的權利加以保護,共同促進農村地區金融發展。
參考文獻
[1]姚耀軍,李明珠.中國金融發展的反貧困效應:非經濟增長視角下的實證檢驗[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2月,第16卷.
[2]岳彩申,劉中杰.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徑反思與轉換卟經濟法論壇,2013,(1).
[3]林毅夫.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需要有新的戰略思路——評世界銀行新的“惠及貧困人口的農村發展戰略”[J]北京大學學報,2002(5)
[4]曾康霖,羅晶.論普惠制金融[J],西南金融,2014(2)
作者簡介:王淵喆,(1989-),男,漢族,山西太原人,法學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金融法、法經濟學研究。
《金融環境變遷下公司財務戰略規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金融環境變遷的趨勢,以及在金融環境變遷趨勢中公司財務戰略規劃應遵循的原則、財務戰略的類型以及金融環境變遷對財務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有效實施財務戰略規劃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環境財務戰略
一,當前金融環境變遷的趨勢
(一)金融管制逐漸被放松
金融管制內容涉及金融業務范圍、金融機構活動范圍、利率匯率的控制、信貸制度的規定等。近年來,各國互開本國金融市場,允許外國銀行等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金融市場,并享受與國內銀行同等待遇,而本國銀行評估其自身綜合能力實現走出去進軍國際金融市場,各國金融競爭不斷加劇,因此,“業務經營范圍擴大”“引進來,走出去”的經營自由策略使得國際金融日趨活躍,同時也大大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
(二)各國逐漸加強金融聯系
金融全球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因素是金融參與者國際化,金融市場全球化,兩者在國際化進程起著互推互助的作用。在全球化的金融環境下,金融市場交易的全球化包括貨幣市場交易的全球化、資本市場交易的全球化以及外匯市場交易的全球化、市場類型多樣化、市場交易全球化,這使得金融市場參與者不再僅局限于以政府、國有大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活動主體,大企業、投資銀行,私人投資者、投資基金等也紛紛加入國際金融市場,積極參與投融資活動,豐富資本流動量,加速資本流動速度。
(三)高科技在金融業中廣泛應用
高科技的運用不但提高了金融活動的效率,同時也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這些使得現代金融業不再局限于傳統業務的發展,逐漸拓展成向網絡化、電子化的方向發展電子金融業務。金融業務的多樣化也使得傳統的金融數據分析方式已無法滿足金融投資者與管理者的需要,金融工程、金融數學是高科技創新運用的衍生產物,它的出現不僅能為金融信息使用者獲取更有效全面的信息提供強有力的工具,降低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壓力,同時也是推動金融創新的積極手段,為創新產品、服務與市場的開拓提供了源動力。
二,金融環境的變遷對公司財務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
公司的投資、融資、營運資金運用等財務活動必須在金融環境下才能實現,公司應根據市場變化情況以及公司自身綜合實力制定、實施和調整財務戰略,而在當前金融環境中,利率、匯率、金融機構的穩定性等因素是影響財務戰略規劃的重要因素。
匯率變動直接影響公司進出口貨物的價值和成本,進而影響公司的收益,其變動是受各國經濟環境、經濟政策主導的經濟發展趨勢、貿易往來環境等影響。因此,各國經濟狀況和經濟實力的不同導致各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處于動態的變化中,實施財務戰略必須要考慮匯率對公司帶來的影響。
利率是政府宏觀調控、干預市場經濟主要手段。提高利率則提高融資成本,影響融資規模,卻增加投資收益;反之則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融資規模,降低投資收益。因此,它與金融現象、金融資產都有著緊密聯系,如既影響資金市場短期融資環境又影響資本市場價格變動,在公司制定和選擇財務戰略時不能忽視利率對它的影響。
通貨膨脹主要表現為貨幣貶值,導致公司面對高成本投入的困境,必須進一步提高銷售價格,來彌補成本的提高,避免銷售利潤過度降低。在此環境下,公司資金的供應量收到多方面限制,使得公司資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影響公司的財務目標的達成。因此,財務戰略的制定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可能給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有效解決辦法。
三、金融環境變遷下有效實施公司財務戰略規劃的建議
(一)將過去建立在歷史數據分析基礎上的傳統財務戰略理念轉變為由歷史數據分析與權變分析相結合的動態財務戰略理念
傳統的財務戰略規劃本身主要依據是歷史數據的分析對未來進行規劃,假設未來的環境條件與歷史環境條件是一致的,而財務戰略實施過程中環境條件是出于動態變化中,這就可能導致財務戰略實施后的實際結果與預測結果存在差異。權變觀念是指公司在制定財務戰略時清楚地分析構成財務戰略的關鍵內容、影響財務戰略規劃的關鍵因素以及關鍵內容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當這些條件發生變化且變化超出可控范圍時時,能夠及時在原定的財務戰略做出相應調整。即在動態的環境下的創新財務戰略以達到適應相應的環境。公司利用歷史數據形成基礎的財務分析對公司財務戰略的規劃起到很到的指導幫助作用,但公司面臨的是不可控制且不斷變化的環境,所以無法保證財務目標的實現。而權變觀念正好是一個沒有開始和結束的過程,因此,能夠將權變觀念與歷史數據分析相結合能夠在適應各種可變因素的環境下真正實現的財務戰略。
(二)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財務、金融和經濟等知識的復合面
財務人員復合知識的運用是財務戰略規劃的關鍵核心,通過掌握的經濟知識為財務戰略規劃提供了指導方向;計算機知識包括計算機操作、信息安全技術等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可以方便財務人員進行大量數據的分析工作,能夠及時的從財務信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掌握運用信息安全技術能夠保證財務信息安全,避免財務信息外泄等。所以財務人員知識資源的擁有量是決定公司在變化的金融環境下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公司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日常財務管理中需將財務人員掌握知識的復合性、熟練度和深度等列入考核范圍,有利于財務戰略的有效實施。
(三)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提高信息的識別能力,保證信息獲取的及時性,才能有效及時的調整運用財務戰略,保證財務戰略的可持續實施
公司的競爭最終是信息技術、信息量的競爭。提高財務戰略實施的有效性必須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信息量多則競爭力強,信息量少,不能有效的掌握信息、利用信息等,就會降低自身的競爭水平。金融環境的變化是無法準確預測的,財務人員必須根據歷史變遷數據分析結合當前金融環境的現狀,或在金融環境因素發生變化的第一時刻及時做出合理的判斷,調整財務計劃保證財務戰略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 www. dYLw.net 第一論文網提供畢業論文和金融學論文服務]
[1]艾慧.中國當代同伙膨脹理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
[2]沈蕾金融創新背景下中國金融穩定性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3]楊靜.基于風險的財務戰略管理研究.山東理工大學2008年
[4]張立娟,趙鳳珍.淺議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內容及原則[J].知識經濟2009年.
推薦閱讀:《青海金融》(月刊)創刊于1992年,由青海省金融學會主辦。金融刊物。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