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22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大學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基于設計思維視角》論文發表期刊:《教育發展研究》;發表周期:2021年11期
《大學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基于設計思維視角》論文作者信息:雷金火/安徽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訪問學者 副研究員;陳 江/安徽工業 大學商學院 副教授
摘要:數字創業是與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時代產物,由此產生有別于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新的數字創業教育。實施大學數字創業教育應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設計。基于設計思維視角,大學數字創業教育課程應以結果為導向,從主題、技術和方法以及結果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大學數字創業教學應以感知-思考-行動的循環迭代為核心,從設計問題、觀察、可視化、方案構想、方案原型設計、最終解決方案、評價與反思等七階段作為數字創業教學的核心步驟和原則基礎。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更加關注創業問題的開發,更加注重創業教育實踐的過程,更加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更加促進學生創業技能的掌握。
關鍵詞:大學數字創業教育;設計思維;課程設計流程;教學設計流程
一、問題提出
隨著數字技術的急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業態和新模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數智時代的不確定性、復雜性等特征,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緊扣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新需求,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新形態、新內容和新模式已成為新時代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問題。
數字創業是與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時代產物,這種新型創業形態不僅激發了經濟的新增長,而且伴隨著制度變遷,產生全球性的競爭動蕩,迫使各國高度重視產業和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與日益增長的數字創業的重要性相比,目前少有學術研究涉及數字創業教育。創業教育的任務是培育學生在一個快速而急劇變革的環境中具有生存的技能,適應不確定的創業環境。"而傳統的創業課程將商業計劃開發作為核心,創業課程更多地是“關于”創業,側重于商業計劃和預測,較少強調學生學習創業實踐,對學生的創業意圖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這種“關于”創業的創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受到應試思維模式的影響,呈現以課堂講授創業知識為主,較少體現“創新"“冒險"實踐"的企業家精神本質培養,已難以適應新時代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新要求。數字創業教育側重于“通過"創業,強調創業過程和實踐,對培養新時代創業人才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設計思維視角,在數字創業教育中融人設計思維(DT)的理念和方法,系統性地設計數字創業教育,包括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以期通過基于方法和設計的途徑來概念化數字創業學習,最大限度地培養數智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二、核心概念:數字創業教育與設計思維
(一)數字創業教育
1·數字創業。數字創業是創業的一個子類別,創業者把傳統組織中部分或全部實際存在的東西進行數字化,是一種通過互聯網、信息和通信技術等技術資產所產生的現象。目前,國外學者主要對數字創業要素、"數字創業的產出、"數字創業的影響因素"和數字創業商業模式類型等展開探索性研究,但處于理論框架體系構建階段,定性的研究多,定量的研究極少。其中,有學者構建了數字創業的5WIH概念體系,包括數字創業主體、數字創業動因、數字創業特征、數字創業情境、數字創業時機和數字創業實施等六個方面,認為數字創業具有數字技術、數字創業能力、數字創業機會、數字創業資源和數字商業模式五大要素,并提出“數字創業企業內核”的概念,"在構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方面主要對數字多邊平臺、非平臺型數字創業、數字用戶、數字基礎設施、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融資環境、人才環境等要素構成進行探討。12.數字創業教育。數字創業教育是在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下提出的一種新型創業教育,它利用互聯網強互動性、無邊界性以及開放性的優勢,極大地豐富、拓展了創業教學活動的內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容易、更快和更便宜地獲取信息、學習和教學資源以及與同齡人接觸的途徑和網絡。研究表明,數字創業教育下的系統構成方式包括視頻、課程播客、在線演示、交互式內容或在線教程在內的媒體方式,這種構成方式能有效地指導大量概念性內容,并結合線下課程教學,形成豐富、靈活的數字創業教學風格。
數字創業教育對于培育創業文化和創業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數字創業教育提供了識別數字企業的成功關鍵技能;二是數字創業教育注重數字化思維和以數字為媒介的協作和溝通技能培養;三是數字創業教育培育的數字創業活動,以數字技術為核心創業資源,啟動和運營成本低。
(二)ii思Е
設計思維本質上關注人的需求并解決問題,它不是一個嚴格的線性過程,而是發生在靈感、構思和實施這三個空間之間的互動,其核心是不斷挑戰新思想和不斷重新思考當前的解決方案。111,設計思維的特征。傳統的分析方法強調規劃、優化目標和預定義標準,適用于在采取行動之前有相關數據,可從過去很好地預測未來并清楚明了問題研究。[3而設計思維(DT)則適合不確定和復雜的情況,其設計過程和方法有助于快速學習和理解所涉及的情況,同時允許迭代生成和測試可能的解決方案。在問題或機會涉及許多未知的情況,且過去的數據沒有太大參考作用時,設計思維提供了一條急需的前進道路,從而創造了新的價值來源。1a相較于傳統分析方法,設計思維具有獨特的特征:
(1)以人為中心。設計思維過程體現以用戶
(人)為中心的理念,試圖對用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獨特的見解。在設計過程中鼓勵個人發展共情(同理心)即一種與主題聯系或分享的感覺,它涉及到邏輯和情感,激發洞察力,直覺和靈感,從而有助于設計更全面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2)強調觀察。為了理解人的需求,設計思維強調觀察,從而產生同理心和洞察力。觀察的目的是獲得對用戶的經驗、能力和約束的無過濾的理解,以便“穿著他們的鹿皮鞋走一英里"。"觀察是打開并綜合用戶在身體上、情感上、認知上和文化上的多個層面的體驗,它通常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雖然它也利用一些報告、調查和被動監測,但它經常涉及參與和主題互動。
(3)加強可視化。在設計思維中,采用可視化技術以不同的方式幫助人們將無序的觀察性人工制品和感覺拼湊在一起,以激發新的聯系、觀點和見解,利用共情和直覺以及邏輯和記憶來發現模式和主題。(4)注重原型設計。在設計思維中,常常以反饋和學習為目的,側重想法的表達,生成許多一次性的原型,以最小的保真度讓戶對創意的可能性和問題做出反應,可做到速度盡可能快、成本又便宜。(5)實驗和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在教育學上等同于設計思維,它傾向于讓學習者親自參與到課程中;而設計思維則強調做和實驗的態度。1主動學習和設計思維都假定一個人必須與一個主題互動,以使其具有適當的意義。
2·設計思維的方法和工具。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可將設計思維(DT)定義為意義的創造和對事物的理解。應用設計思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有6種,它們既是可視化技術,又能夠增強多學科團隊之間的交流,更方便非專家使用:21
(1)角色方法(Personas),角色代表了一個人物,角色方法“旨在通過選擇適合真實主張的項目規則來簡化溝通和項目決策的用戶表示”。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確定用戶的需求和愿望,用于產品的開發、溝通,以體現設計思維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主要使用在共情或定義階段。
(2)利益相關者圖譜(Stakeholder Map)。利益相關者圖譜是特定產品或服務所涉及的各個群體的視覺或物理表示,如用戶、合作伙伴、組織、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圖譜方法反映了設計思維的人和商業視角,針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根據不同的目的繪制圖表并進行分析。該方法主要在定義階段使用,用于識別關鍵利益相關者及其關系的重要性。
(3)客戶旅行圖(Customer Journey Map)。客戶旅程圖(CM)起源于服務藍圖技術,從客戶的角度描述了從服務交付開始到服務交付結束的接觸點集合。接觸點為“客戶和服務提供者之間溝通或互動的實例或潛在點”.CJM幫助識別服務創新的機會和服務改進的問題領域。該方法主要在共情階段使用,將設計思維的方法從人力和技術兩方面進行分類,是設計/咨詢公司和體驗式服務提供商共享的一個共同觀點。
(4)服務藍圖。服務藍圖是一個模板,顯示與利益相關者的角色和流程相關的服務交付的步驟和流程,包括服務交付期間、客戶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行動。它是設計思維的業務和技術角度的流程導向方法,顯示了所有行動,包括技術活動。這樣的藍圖通過顯示前端任務(客戶可以看到的行動)和后端任務(無法看到的行動)的一系列行動,在早期創新過程
(例如定義階段)中使設計人員受益。
(5)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在于發掘市場機會,其挑戰性在于定義BM實際需求內容。商業模型畫布(BMC)是處理BM和相關的經濟、運營和管理決策的可視化方法。通常,BMC以簡單和可視化的表示形式描述一個想法、產品或服務的商業邏輯。BMC主要反映了設計思維的商業視角,可以在創意階段有效地使用。
(6)快速原型化(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
(RP)是概念的視覺和經驗表現的快速形成,可以幫助確定哪些解決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它可以通過促進關于特定產品或服務的解決方案的對話和多學科團隊在協作環境中的交流,例如,研討會。RP不僅反映了設計思維的技術角度,而且支持設計思維的原型階段。
總之,設計思維正從工業設計領域擴展到商業、創新和創業等領域,尤其在大學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中廣泛應用。而基于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
(MOOCs),正逐步取代傳統課堂講座式的授課方式,強調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學習過程的嚴密性,創新數據獲取的方法和工具,注重創業方案的迭代形成,從而在激發大學創業教育的活力和效率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三、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的價值
(一)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更加關注創業問題的開發
在數字創業教育課程設計中,學生團隊從接觸
“給定的設計挑戰”開始,圍繞問題開發新的解決方案,并實踐識別數字創業機會,注重創業前的問題發現和開發。傳統的創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創業過程的后一部分,"基本都假設機會或問題已經存在,只需要創業者敏銳地洞察這些機會或問題:隨著創業研究強調創造機會為中心,網從而將創業教育的重點從計劃和預測階段前移到創造機會的前期階段。因此,將數字創業教育與設計思維相融合,顛覆了傳統創業教育的思維,更加注重創業問題或創造機會的開發。
(二)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更加注重創業教育的過程
與傳統“課堂灌輸”式的創業教學相比,設計思維視角下的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和教學設計更加強調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獨立思考和反思。在數字創業教學中,教師通常應用學習和反思日志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加強學生在數字創業課程學習中學習體驗和反思,促進學生將實踐知識和對創業理論的理解有機結合。隨著反思深入,學生對當初的問題或
“既定的挑戰"的理解發生了新的變化,對解決方案不斷迭代,趨于完善。這種注重過程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思維比以往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并且引導學生更關注創業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靈感,也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更加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在數字創業教育中使用設計思維,實現了將注意力從教師身上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與傳統的講座式、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相比,數字創業教學采用課程研討會和反思日志等方式促進學生以一種超常規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設計、自己找問題、自己修改方案,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多以一種輔助者的身份出現,不主導課程的發展方向,也不限制課程的內容。
(四)融入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更加促進了學生創業技能的掌握
在實施數字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走出課堂,在用戶和客戶的真實世界中體驗真實的反饋,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數字創業教育促進了從“關于”和“為了”方法向“通過"的方法轉變。已有研究和實踐表明,雖然很難評估學生在數字創業教育課程學習過程中是否具備更多或更少的創業技能,但在課程結束時,學生們大多都具備了不同的創業技能(包括更多的企業家精神特征等),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創業技能的掌握。
四、基于設計思維的數字創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
設計好課程和教學是定施數字創業教育的關鍵。目前,對此作系統研究尚不多見,為此,本文針對大學數字創業教育的特征,借鑒國內外已有系統設計思維方法,將設計思維融入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和教學設計,力求為大學數字創業教育教學的改良和創新提供新的思路。
(一)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流程如何設計好數字創業教育課程,將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借鑒已有設計經驗,采用結果導向的設計流程,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可分為課程主題、技術和方法和結果三大部分,其流程見圖1。
1,課程主題設計。主要包括數字創業課程大綱、數字創業教育課程范疇和主題內容,并對兩者的合理性進行評定。
2技術和方法設計。針對課程設計中所發現的問題,采用頭腦風暴、德爾菲和形態圖等創造性的探索技術和方法進行解決,并采用風險矩陣,運用不同的分析標準與方法,從若干個可行方案中選出最優方案。同時,對“課程主題設計”中效果評定進行質量控制,主要采用質量功能配置(質量屋)方法,以確保效果評定的質量實現。質量功能配置(QFD)是一種系統性的決策技術,在設計階段,它可保證將顧客的要求準確無誤地轉換成產品定義;在生產準備階段,它可以保證將反映顧客要求的產品定義準確無誤地轉換為產品制造工藝過程;在生產加工階段,它可以保證制造出的產品完全滿足顧客的需求。
3.結果設計。主要包括在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新的或改進的課程設計。同時,針對質量功能配置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提出教與學的改進方向。
總之,在數字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流程中,關鍵是設計科學的課程大綱和數字創業的課程科目,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科目設計的合理性進行評定,并進行質量流程控制,從而為培養數字化時代的新型數字創業人才奠定學科基礎。
(二)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流程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過程以“給定的設計挑戰”為起點。這種給定的設計挑戰復雜性和目標差異很大,需要適應課堂時間、學生水平和教學目標。通常有三個重要標準:一是允許學生創新,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二是必須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易于理解,便于快速吸引其他人員加入;三是為學生提供現成的走出去的機會,直接觀察潛在用戶,其中重要的是使參加數字創業教育課程的所有學生都要有機會進行觀察,在更直觀、更全面的層面上激發同理心、聯系和信息收集。
針對數字創業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和要求標準,基于設計思維理念,本文提出了七階段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設計問題、觀察、可視化(Visualization)、方案構想(Ideation)、方案原型設計(Prototyping)、最終解決方案、評價與反思,以此作為數字創業教育教學的核心步驟和原則基礎。
1·設計問題。長期以來,對決策、判斷和創造性過程的研究,人們傾向于根據提出的解決方案來定義問題,但限制了后續的問題探索和替代性發展。1為避免此問題,在數字創業的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將參與課程的學生分成多個團隊,并要求各個團隊對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一個初步的問題陳述,即發現和設計問題,包括任何相關的約束條件,以幫助后續收集數據和制定適當的觀察策略,設計合理流程予以解決。
設計問題就是通過收集信息來理解“給定的設計挑戰",學生團隊通過田野調查,收集用戶體驗和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的數據,獲得關于將要解決的問題的大量信息,并與研究對象建立共鳴,并應用設計思維進行多次迭代,形成要解決的初步問題。問題設計過程需要經過循環往復,最終在學生團隊之中達成問題的共識。需要指出,在設計問題初始階段,學生團隊也許會因為沒有明確的指向而感到迷茫,但打破了學生被動地等待教師提供現成答案,懶于思考問題的局面。在此過程中,既需要鼓勵各學生團隊測試自己所陳述的問題,以確保有多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還需要老師的指導和持續反饋,以幫助學生團隊進一步明晰所陳述的問題,保持持續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思維產出。
2,訪談和觀察。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核心是形成學生的同理心,而讓學生形成同理心的最好方法是在生活或工作環境中直接面對面觀察和訪談目標人群。通過觀察和與目標群體的互動,學生可以看到目標對象身體動作、聽到語言和語調變化,并間接體驗觀察對象的挑戰或困惑,從而直接產生無過濾的理解。
訪談是收集信息和更深入了解情況的有力工具。首先,找出可以分享自己觀點的不同類型的人。其中,包括訪談參與課程的學生和老師及平臺相關人員,但主要是訪談曾經有數字創業經歷或現在正在從事數字創業的群體。其次是訪談。在訪談中最好采用開放問題,以便了解用戶的真實想法。訪談方法可以加深理解,但通過大量的觀察,可以了解用戶在特定情況下的需求和偏好,更深入地了解用戶所作所為的真實原因。在觀察過程中,關注點應該是發生了什么,注意到了哪些行為(而不是計算、衡量或思考解決方案)。這個過程需要學生有
“初學者的心態”,摒棄判斷、偏見和先入為主。[這種觀察對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挑戰性,既要求學生投入更多時間,還要求學生掌握觀察的技巧。
3,可視化。數字創業教育可視化階段的任務是陳述"需要完成的工作"或者構建"人物檔案”。對非常“混亂”或無結構的數據進行觀察,并在共情感覺中對更隱性的信息進行編碼,必須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提取和可視化這些信息,并尋找主題和模式。可視化活動貫穿于整個數字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它們在組織、構造和重構觀測數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實現可視化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都涉及到大量的白板和項目空間:一是創建一個移情地圖。在墻上畫四個象限,并根據觀察和采訪,圍繞主題的所說、所做、所想和所感,將項目分組。根據地圖,產生關于主題需求的想法以及對地圖的見解。二是創建旅程地圖。通常采用時間線或流程流的形式,表示在時間或空間中所采取的步驟。在這段旅程中,可以獲得更深入的見解。三是創建人物檔案
(Character Profile),把觀察到的信息,綜合形成人物原型用戶檔案。創建人物檔案是理解用戶的有效方法,可從態度、動機和目標方面幫助明確哪些人是典型的用戶、描述角色在一系列行動中行動的敘述內容等。在可視化階段,學生團隊的興奮感通常會隨著想法的形成而變得更加強烈。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專注于觀察,洞悉隱性的關系,并形成關系圖譜,發表個人獨特見解。
4·解決方案的構想。在方案構想階段,學生們需要提出各種數字創業的解決方案,并選擇最有效率和前途的方案進一步探索。這個過程需要采取頭腦風暴方法來產生解決方案。數字創業教育中有效的頭腦風暴法是便利貼投票。給每個學生團隊一些便利貼或粘點,在白板或掛圖上畫出四個象限,分別標記為“理性”、“有意義"、"喜歡的"和"長期目標",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想法貼在上面。小組或者每個成員,在每個象限中選擇1-2個想法。可以鼓勵學生團隊以這些技術為基礎,創新自己的方法。在頭腦風暴過程中,要求學生團隊盡可能地提出多種想法,允許有非常瘋狂的、不符合常理的想法。在數字創業教學的方案構想階段,最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團隊過早地停止尋找更多不同的解決方案。通常情況下,學生們會愛上一個自己喜歡的想法,然后停止進一步尋找。此時,老師的干預對于推動學生提出更多不同的想法至關重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團隊產生特定數量的進一步解決想法,或者使用其他創新性技術來探索新的觀點。
5.解決方案的原型化。方案的原型化是根據數字創業方案,尋找現實中類似的創業原型企業。構建原型是了解真實想法的一種方式,原型不是一個物體的物理表征,但需要是有形。物理產品可以用粗糙的模型來原型化,也可以用圖表、可視化故事板來原型化服務概念,或者可以用即興創作來表現一個想法。
在原型構建中,學生團隊對他們解決方案想法,進行排序和分組,將一些想法(2~5個)進一步發展并形成原型,以找到現實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團隊進行用戶訪談,向用戶展示簡單的原型,并獲得反饋,決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原型。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創建故事板,在活動掛圖頁面上繪制四個正方形,描述用戶問題,痛點、解決方案和有益結果。學生團隊向潛在用戶或投資者展示其“四方模型",征求反饋和澄清問題。隨著原型數量的減少,可以開發的具有更多細節和功能的更高級原型逐步形成。此外,數字創業教學的原型設計要點是生成許多迭代的一次性的原型,以最小的保真度來獲得客戶的批判性反饋。擁有大量的快速原型,并通過頻繁的測試可以促進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案,節省成功或失敗的漫長討論時間。
6,最終解決方案。此階段學生展示他們的最終解決方案和原型。可以通過向用戶展示解決方案或在數字創業的課堂中展示原型來實現。在此階段中,學生團隊還將制定一個展望未來的計劃,包括完成解決方案需要哪些團隊成員和資源、需要完成的任務、完成計劃的時間表等等。
7.評價與反思。此階段是整個數字創業教育
(MOOCc)教學總結提升。在此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反思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幫助學生通過口頭和書面語言等形式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行獨立回溯反思和提高。在總結反思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整個活動的所有資源、工作單、數據結果,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來闡明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什么是數字創業教育、數字創業有哪些重要價值、為什么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創業很重要、設計思維能怎樣幫助解決數字創業問題、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合作才能確保數字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
在以上七個階段的學習中,經歷數字創業過程比學習結果更重要。學生如何完成不同階段以及在每個階段中學到了什么,是數字創業教育的重點。具體而言,每個學生要創建學習日志,既要記錄每個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完成任務需要的資源等,還要記錄他們如何完成每個階段,并在他們的學習報告中連同最終的解決方案一起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Heidi M.Neck and Patricia G.Green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Known Worlds and New Frontie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1,1(49):55-70.
[2]B Honig,M.S.Dat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A study of business planning and venture-level performancel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Insights,2014,006(09):2352-6734
[3]G Solomon,H.M.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8,2(15):382-396.
[4]0yugi,J.L.Understanding the Obj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 Course:Does it stimulate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J.Intemational Advanced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ming,2016,4(2):10-30.
[5]Pittaway,L.and C.Edwards.Assessment:examining practice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dueation TrainingJ.2012,54(8/9):778-800
[6]Vorbach,S.,E.Poandl and I.Korajman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Role of MOO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Pedagogy(iJEP),2019,9(3):99-111.
[7][8][9][10][11]朱秀梅,劉月,陳海濤,數字創業:要素及內核生成機制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42(04):19-35.
[12]劉志銘,鄒文,優化數字經濟下的創業生態系統JJOL].人文嶺南,2020,(103).(2020-06-24)
[13]鄧翔,數字化時代高校數字創新創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J,2019,22(20):209-210
[14]Sevaldson,B.Beyond user centrie design.Relating Systems Thinking and Design SymposiumlC].2018(7):23-26.
[15][17][26][27]Glen,R.,et al.Teaching design thinking in business school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5,13(2):182-192
[16][18] Weber, H., A.C. Rodriguez and A. Mateus Deconstructing the Creative Processes in Design Thinking. Proceedings of the 5th 92 Design Doctoral Conference, DDC 18: Transgression[C]. 2018, (4): 1200-649.
[19]0gilvie, J. LA.T. Designing for Growth a design thinking tool kit for manager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Hardcover): 256
[20] Dimitra Chasanidou, A.A.G.A. Design Thinking Methods and Tools for Innovation{C]. 2015 (A. Marcus (Ed.): DUXU 2015, Part I, LNCS
9186, pp. 12-23.
[21 ] Kreuger, N. W. Neuroentrepreneurship: What Can Entrepreneurship Learn from Neuroscience[C]. Draft version, to appear in Annal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14.
[22JIM Kirzner.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23] Alvarez, S.A. and J.B. Barney. Discovery and creation: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entrepreneurial actionl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07. 1(1-2): p. 11-26.
[24] Huber, O., The influence of some task variables on cognitive operations in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cision model[J. Acta Psychologic a,
1980. 45(1): p. 187-196.
[25 TThienen, J.P. A. V. A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to tackle individual life problems (created for use in behaviour psychotherapy )[J. Electronic colloquium on design, 2014.
Abstract: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produet of the tim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igital economy, which produces a new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reconstruet the curriculumsystem an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thinking, the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result oriented and designed systemat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me, technology, method and result. The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circular iteration of perception, thinking and action as the core, and take seven steps including design problem, observation, visualization, scheme conception, scheme prototype design, final solution,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As the core steps and principles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ed with design think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ssu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and promotes the mastery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kills.
Keywords: university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sign thinking, curriculum design process, teaching design process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