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介紹低碳與城市綠地系統的關系,分析低碳概念在城市園林綠地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以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園林綠化期刊,園林綠地,低碳,應用,問題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峻,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為過量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也開始重視對氣候環境變化的控制[1]。2003年英國政府將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寫進政府能源白皮書[1],其后,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制訂的“巴厘島路線圖”,2009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及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向全世界作出了明確承諾[2]。低碳城市逐漸成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模式。
1低碳與城市綠地系統的關系
低碳城市發展是指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水平[2]。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包括減排和碳匯(既收集和固定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而城市綠地系統作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匯必然成為低碳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固碳釋氧、降低城市熱島效應、雨洪控制、城市農業基地、引導新型能源利用和綠色交通等作用,同時它也將成為重要的低碳教育與展示基地。如何在設計中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綠地的這些重要功能,是向低碳城市目標發展的重要保障[3]。
2低碳概念在城市園林綠地中的應用
2.1城市雨洪管理
我國城市的雨洪管理技術相對落后,雨水多直接排入周邊水體或是排入市政排水管網,對水體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同時還對城市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造成較大的壓力。現在人們開始注意到雨水引發的洪澇災害和非點源污染,卻還沒有意識到雨水資源的流失所造成的損失。大量的雨水通過市政管網排出,而雨水過后又會出現城市大量缺水的情況。
城市中的綠地系統通過合理的設計可以達到較好的排水、儲水、凈水和補充地下水源的作用。城市綠地系統通過各種人工和自然水體和綠地對雨水進行收集、調蓄和凈化,并使之通過自然滲透補充地下水源。不僅可緩解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的巨大壓力,減少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同時城市的雨洪管理系統如果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還可以豐富城市景觀,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空間。
城市園林綠地的雨洪管理還可大大地節省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方面的人力、物力消耗,減少大量的碳排放,以一種更加經濟和生態的方式解決城市排水問題。
2.2構建城市的“冷島”
綠地減小,建筑和硬地增加是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4-5]。氣溫的升高會使城市的耗電量加大,從而導致更多的碳排放。園林綠地通過植被的蒸騰作用和遮蔭可以降低城市的地面和空氣溫度,形成明顯的城市“冷島”[6]。通過合理的布局,使園林的“冷島”穿插于城市“熱島”之間,可有效地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大量減少城市耗能,并為居民提供更為舒適的生活空間。
2.3城市濕地景觀的營造
濕地由于其多處于厭氧環境下,土壤多富含有機質并堆積形成泥炭層,可以更好的起到固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濕地的生態環境也較為脆弱,人的干預對其影響較大,一旦濕地環境遭到破壞,不僅其固碳作用減弱,而且其原有的碳會逐漸的氧化分解。所以在現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保護現有的濕地,使其免遭破壞,保證其水文條件和生態環境的相對穩定。對于人工濕地系統,應該考慮其生態功能與游憩功能之間相互協調,將濕地區域根據對人的活動頻率進行控制而實行分區規劃,設立濕地保育區,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濕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使濕地的生態功能發揮到最大。
2.4生產性景觀的應用
生產性景觀通常既可以起到裝飾性景觀的效果,又可以提供能源或糧食作物,如風能、太陽能發電場、家庭園藝園、生態農業觀光園等。這些景觀多是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相結合的產物,既顯人工之美又顯自然之美。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通常可以看做一個大地景觀的作品,其設備優雅的外形和有序列的排列可以成為城市中富有標志性的景觀[7]。同時它們提供的可再生、可持續的能源也可提供城市能源的消耗,減少城市對于生物能源的依賴。城市農業景觀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參與、體驗農業生產活動的需要,也有一定的產出功能,提供滿足部分城市農產品的需求,減小產品的運輸成本、運輸路程,從而減少碳排放。
2.5引導綠色出行方式
城市的機動車交通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城市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占有較大比重,綠色的出行方式如:自行車、步行都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如果將城市綠地系統進行合理的布局,構建成較為完整的系統,就可利用其構建城市居民的綠色出行廊道。同時,合理的設計和豐富的植物配置還可以隔絕城市交通的噪聲、尾氣污染,在其中設置較為完整的步行體系和自行車體系,為城市居民創造出宜人的出行環境,將有利于引導城市居民的健康出行,為低碳城市的構想邁出一大步。
2.6低碳教育與展示基地
城市園林綠地還可以作為低碳教育與展示基地。城市綠地系統本身有著巨大的固碳減排的作用,可以通過科普展示的方式,將其通過簡單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現在游人面前。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參與性質的活動,引導人們了解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跡”,告訴人們能夠為節能減排做些什么,以迎合低碳經濟的大勢,鼓勵人們參與植樹造林,為自己的碳匯買單。
3現狀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規劃被打上了低碳城市的標簽,但是真正實現低碳城市的目標并不是短期內可以達到的,需要經過長期而艱巨的實踐,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的投入,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
現今,城市園林綠地的建設中存在著許多有悖于低碳原則的設計值得所有的設計師警惕。過分追求精致化的園林導致園林景觀的高維護率,植物種植時過于追求其觀賞性而忽略其生態性;大量興起濕地公園的建設,卻只關注于其游覽觀賞性而忽略其真正的生態價值;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導致現在的園林使用年限遠低于設計預期。這些無疑都降低城市園林綠地作為“碳匯”的功能,有時甚至使其成為“碳源”。希望通過更多的關于低碳設計的探索,使低碳的概念成為每個設計師設計時的一把標尺,真正地將低碳落實到實際設計中。
4參考文獻
[1] GOVERNMENT U K.Energy White Paper Our Future ——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S].2003.
[2] 張京祥.對我國低碳城市發展風潮的再思考[J].規劃師,2010,26(5):5-8.
[3] 金石.WWF啟動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J].環境保護,2008(2A):22.
[4] 車伍,周曉兵,李俊奇.濕地景觀設計與雨洪管理[J].景觀設計學,2009(1):18-19.
[5] 陳飛,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論方法與上海實證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09(10):71-79.
[6] 趙彩君,劉曉明.城市綠地系統對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國園林,2010(6):23-26.
[7] BOHN K,VILJOEN A.連貫式生產性城市景觀(CPUL):關鍵基礎設施的設計[J].景觀設計學,201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