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作物學報有關鮮食甜玉米的栽培方法 推薦本站特色刊物:《作物學報》學術性期刊的稿費(月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
摘要 介紹了鮮食甜玉米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隔離種植、良種選用與種子處理、整地播種、田間管理、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采收等內容,以供甜玉米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作物學報,甜玉米,隔離種植,田間管理,肥水管理,適時采收
甜玉米,學名甜質玉米。其籽粒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熟期含糖量為15%~18%,并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1]。目前生產上栽培較少,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其產量雖低于雜交玉米,但其價格卻是雜交玉米的幾倍,乃至幾十倍。種植部分甜玉米是農民增加收入的好辦法。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隔離種植
甜玉米屬于胚乳形狀的單隱形基因突變體。一旦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當代就變成普通玉米。為防止相互傳粉,一定要隔離種植[2]。隔離的方法有2種:一是空間隔離。即在種植甜玉米田塊的四周400 m以內不能種植普通玉米,稻產區或城郊蔬菜區可采用此法。二是時間隔離。沿淮淮北夏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空間隔離不易實施,宜采用時間隔離法。要求甜玉米花期較普通玉米花期提前或推后30 d左右,同時使甜玉米的開花和灌漿期錯開高溫季節,其具體措施:春閑地當春季氣溫穩定在12 ℃以上即可播種;春紅芋地套種,春紅芋活棵后即可在壟邊播種;油菜或大蒜茬,提前催芽,油菜、大蒜收獲后立即播種,如墑情不足,可帶水點播并加蓋地膜,也可提前20 d左右育苗,前作收獲后出土移栽;小麥茬育苗移栽,一般可在麥收前25 d育苗;小麥收后30 d整地直播,也可在小麥收獲后栽種一季生長期短的葉菜類蔬菜,蔬菜收獲后再種甜玉米。上述幾種種植方式,可以綜合安排。
2良種選用與種子處理
甜玉米種皮有多種顏色,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定。不論哪種種皮的品種都必須是棒穗含糖量高、穗大粒多、抗病耐密、高產的品種。種子確定后播種前曬種2~3 d,以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增強種胚生長和吸水能力,提高發芽率、出苗率,使苗整體一致。
3整地播種
前作物收獲后要抓緊施肥整地。基肥施優質土雜肥32.5~35.0 t/hm2、氮磷鉀復合肥(15-15-15)250~300 kg/hm2、硫酸鋅15 kg/hm2、硼砂15 kg/hm2(套種按實種玉米面積計算)。合理密植,一般種植6.00萬~6.75萬株/hm2。采取大小行種植,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合效率[3]。大行60 cm,小行40 cm,株距30~35 cm。提高播種質量,每穴播2~3粒種子。
4田間管理
甜玉米因為種子淀粉含量少,籽粒皺縮,凹陷、干癟,粒重低而導致萌發勢弱,頂土力差,加之籽粒和幼苗鮮嫩可口,易遭老鼠和害蟲危害,缺苗斷壟時有發生。一定要在播種前2 d在田間地頭育苗,以便在玉米剛剛露出芽后及早查苗補缺。缺苗處留雙株,4~5片葉定苗。及時去除分枝分蘗[4],每株留1~2個穗,防止營養分散,有利于生長大穗。
5肥水管理
5~6葉控水控肥蹲苗,8~9葉追施尿素150~250 kg/hm2,也可采用葉面噴肥,用尿素3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對水450 kg噴灑葉片。大喇叭口期(10~11葉)重施攻穗肥(尿素600~700 kg/hm2),提高成穗率,長大穗;同時補充鉀肥150 kg/hm2。追肥方法為挖穴深埋3~5 cm。追肥時結合澆水,適當提高鉀肥用量。玉米在玉米抽雄開花期需要大量的水,玉米大喇叭口期如遇干旱,要進行溝灌或噴灌,以防玉米“卡脖子旱”。玉米灌漿期對缺水最敏感,是需水臨界期,當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要及時澆水,利于受精結實。
6病蟲草害防治
用藥要圍繞無公害生產標準,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用20%三唑酮1 000倍液噴灑防治玉米病害。防治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拌炒麥麩,耕地以前撒入;防治玉米螟使用50%辛硫磷拌黃沙1∶50在玉米喇叭口期丟心;防治玉米蚜蟲、灰飛虱使用刺蚜或者金好年(阿克泰)噴灑;播種后出苗前可用金都爾除草劑地面封鎖,嚴禁使用乙草胺、千層紅等對甜玉米有危害的除草劑。
7適時采收
甜玉米對生產技術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貨架壽命短。正常情況下,甜玉米授粉后18 d左右為適時采收期,過早過晚都影響品質,采摘上市最好不超過1 d。采收過早,灌漿不夠,營養物質太少;采收過晚,甜玉米籽粒內可溶性糖分和水溶性多糖被轉化成淀粉,甜度下降,果皮變厚失去特異的風味,要帶苞葉采收,以利貯運以延長保鮮期。
8參考文獻
[1] 龐云,紀春香,薛峰.甜玉米早、晚熟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3):37-38.
[2] 張毛嶺,王春英,榮雪峰,等.甜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6(7):38.
[3] 閻書安.黃淮地區甜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6(5):20.
[4] 楊文俊,陳冬梅,黃遠棟.甜玉米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業網絡信息,2008(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