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1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介紹了黃顙魚網箱養殖技術,包括網箱設計、水域要求、魚種放養、餌料投喂、日常管理和魚病防治等方面內容,以為黃顙魚的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官網投稿,黃顙魚,網箱,養殖技術
黃顙魚為鯰形鮑科黃顙魚屬,俗稱安丁魚或黃刺魚,一般商品魚個體為200~300 g,其肉質細嫩,少刺無鱗,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價格一般20元/kg左右,是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品種[1-2]。黃顙魚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名優魚類,也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淡水養殖品種,在國內市場上是中檔魚中價格最高的品種之一。在湖泊、水庫、河溝等水體中開展網箱養殖黃顙魚,能有效地利用水體,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是廣大養殖戶調整種養結構、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
1網箱設計
網箱規格長4 m,寬3 m,深1.5~2.0 m。網目5~8 mm,聚乙烯無節網片,中間留0.5 m2投餌口,網箱上口用毛竹制成框架,網箱底部用石頭等作為沉子固定下口。在投放苗種前7 d下水浸泡,等網箱上有附著物時才可放苗,防止放苗時魚體受傷。網箱中設置直徑1 m的食臺,食臺要求能上下移動自如,便于觀察魚的吃食情況和檢查魚的體質。
2 水域要求
(1)微流水和有一定風浪的水域均適合設置網箱,對于大中水庫、湖泊、河流等水體,其特點是有一定的風浪和微流水[3]。網箱養殖黃顙魚的地點要求有一定的風浪和微流水,風浪不超過5級的水庫河流均適合網箱養殖黃顙魚。另外,要求水流有一定的流速,其流速一般以0.05~0.20 m/s為宜。
(2)有一定的水深和較好的水質。由于黃顙魚有喜暗怕光的習性,因此,設置網箱的水域要求有一定的深度。一般來說,水流3.0 m以上的湖泊、庫灣和河流均可進行網箱養殖黃顙魚,最好水深在3~6 m之間。這樣干旱季節,網箱不致于擱淺;在洪水季節,網箱由于可以升降,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水流流速過大的水域則不能設置網箱進行黃顙魚養殖。要求水體溶解氧長期在4 mg/L以上,水體透明度為40~50 cm,水體無污染。
3魚種放養
魚種原則上應使用正規苗種場生產的黃顙魚,要求規格整齊、色澤鮮艷、體表無傷、體格健壯、游動活潑,最好使用人工繁殖的魚種,這種魚種成活率高、易馴化。魚種下箱前需用10 mg/kg孔雀石綠,或5%食鹽水浸洗魚體。魚種放養密度一般為100~150尾/m2,魚種重20 g左右以上。除主養黃顙魚以外,可適當搭養一些團頭魴,以充分利用餌料,凈化網箱水質。一般在春節前后開始投放魚種,此時水溫低,魚體不易受傷。黃顙魚在苗種階段生長較慢,長到4 cm以上時生長速度明顯加快,1周年后達到性成熟,且雄性明顯比雌性生長快,一般到8月底就可達到200 g/尾以上。
4餌料投喂
4.1餌料配制
黃顙魚為肉食性魚類,天然水域的黃顙魚食物主要是小蝦、魚及魚卵和部分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等,進行人工養殖時可采用鮮活的動物性餌料飼養。近幾年多采用自制配合餌料進行馴化喂養,一般用進口魚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魚蟲等與飼料添加劑進行配合制料,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雜魚粉替代部分進口魚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黃顙魚喜歡吃軟性飼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魚打成漿再拌粉狀飼料投喂。由于目前市場上沒有黃顙魚的專用飼料,建議使用叉尾鮰飼料代替。
4.2馴化投喂
如果購買的黃顙魚魚苗是野生品種,由于野生黃顙魚喜晝伏夜出攝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經5~7 d馴化,才可在白天上浮攝食。在苗種入箱2 d后采用人工投餌馴化,馴化時配以固定的投餌信號,進行定點、定時投飼,經耐心馴化5~7 d即可。經過馴化的苗種,入箱第2天即可正常投喂,投喂方法可采用人工投喂與機械投餌2種形式。
4.3 合理投喂
整個投飼過程應分3個階段:第1階段5、6月,每日投餌4次,日投餌率在3%~5%;第2階段7、8、9月,日投餌3次,投餌率2%~3%;第3階段10月以后,日投餌2次,投餌率2%。具體投喂量以黃顙魚吃完而不剩為宜。在這一基礎上還應根據天氣與水質情況對投餌量進行調整,陰雨天氣水中的溶氧量較低,此時應適當減少投喂量。此外,由于黃顙魚口裂較大,因此餌料粒徑要相應加大,以粒徑2.0 mm的顆粒料作為開口飼料,成魚料粒徑可達到5 mm以上。采用沉性硬顆粒餌料要求顆粒在水中要有15 min的穩定性,而使用浮性餌料會更好地提高餌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
一是定期檢查。養殖中應操作規范,定期檢查魚類生長情況,認真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網箱養殖日志,記錄每天水質、水溫、攝食、投喂、死魚及病害等情況。二是刷箱。經常刷洗網箱表面附屬的污物及藻類,使水體充分交換,保持水質清新。三是查箱。日常管理過程中,經常檢查網箱,及時發現破損并進行修補,以避免跑魚或兇猛魚類潛入網箱,傷害養殖魚類。四是適時輪捕。為調節好養殖密度,提高養殖效益,要根據市場行情和魚體生長情況,適時起捕上市,盡可能提高水體空間的利用率,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4]。網箱養殖黃顙魚一般從8月初開始分批起捕銷售。
6魚病防治
黃顙魚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只要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消毒、預防工作,則很少發生病害。黃顙魚常見疾病有爛鰓病、暴發性出血病、腸炎病、小瓜蟲病、原生蟲病、營養性疾病等,一旦發生疾病要及時診斷、精確用藥。由于黃顙魚是無鱗魚,對常用藥物耐受力不及家魚等其他有鱗魚。因此,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治療時盡量使用高效、低毒藥物,并嚴格控制使用量,一般藥物使用濃度較其他有鱗魚低,用藥后2~3 h內需有專人觀察。建議以定期投喂藥餌作為預防方法,每月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以及大黃、板藍根等中藥以0.1%~0.4%添加量混在飼料中投喂3~5 d,或用漂白粉或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掛袋,更換1次/周,要在捕撈、投放、運輸中盡量避免損傷魚體。
7參考文獻
[1] 黃樺,沈全華,朱曉榮.黃顙魚良種規;敝臣夹g[J].水產養殖,2010(1):21-24.
[2] 周建忠,沈勤華.黃顙魚池塘高產高效養殖[J].科學養魚,2010(4):29.
[3] 閆桂芬,劉婉瑩,張瀾瀾.黑龍江省池塘馴化養殖黃顙魚成魚的主要技術措施[J].黑龍江水產,2010(2):22-23.
[4] 謝杰峰,梁森,汪洪永,等.黃顙魚池塘高產養殖[J].海洋與漁業,2007(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