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麥實現高產穩產對土壤、肥料、水分條件的要求,以期為小麥的高產栽培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免費刊發農藝師職稱論文,小麥,土壤,肥料,水分,條件
在目前小麥大田生產中,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光與溫主要依靠適應自然而得到滿足,而水分、空氣、養分則主要靠栽培過程供應和調節,它們大多通過土壤對小麥產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狀的影響進而在產量上表現出不同效果。因此,土、肥、水是小麥生產上首要解決的基本生產條件。
1土壤條件
高產穩產小麥對土壤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大量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其要求有: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平坦,微有傾斜,水源充足,灌溉條件完善,旱能澆,澇能排,輪灌周期短。二是土層深厚,土體構型良好。小麥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2 m,在耕層較深、土體較厚的情況下,根系下扎較深,主要分布在0~50 cm的土層內;在耕作層淺、土體薄的情況下,根系多集中在0~15 cm的土層內。因而小麥高產要求土體深度大于1.5 m,并無障礙層次,耕作層大于20 cm,質地適中,上松下實,保肥供肥性能強[1]。三是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含量高。小麥一生吸收的養分有60% 以上來自土壤,30%~40%直接來自當季施肥。據測定,在高肥力條件下小麥植株吸收的土壤氮素占75.5%~77.7%,肥料氮素占22.3%~24.5%,因此肥沃的土壤是高產的物質基礎。四是物理性狀適宜,土壤結構好。高產田比較理想的土壤容量1.15~1.30 g/cm2,總孔隙度50%~55%,通氣孔隙10%以上,團聚體占40%左右。土壤通透性好,適耕期長,適種性廣,本身有較強的抗逆能力,有利于水分、空氣、養分的貯存及微生物活動。另外,高產土壤養分要協調,氮、磷、鉀比例適當,土壤碳/氮比值為10左右,氮、磷、鉀比為6∶1∶12,在作物整個生育期土壤能夠穩、均、足、適地供應作物水、肥、氣、熱。
2肥料條件
小麥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需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及一些微量元素。冬小麥一生對氮、磷、鉀3種的需用量受品種、生產條件及栽培技術水平的影響很大,綜合各地資料,每生產100 kg小麥籽粒,植株約需從土壤中吸收氮3 kg、五氧化二磷1.0~1.5 kg、氧化鉀2~4 kg,其吸收比為3∶1∶3[2-3]。現在推行的配方施肥方法多以產定氮,以氮定磷、鉀。綜合各測試點數據得出上式配方參數為,土壤養分利用率:速效氮為49.8%,速效磷為56.33%,速效鉀為44.07%;氮素化肥當季利用率為31.2%。根據小麥生育特點及需肥規律,必須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據試驗,氮肥基施可占總施肥量的40%~60%,質地較重的黏土可施60%,質地較輕的土壤一般30%~40%,壤土可基追各1/2,高產田可低于40%。提倡磷肥基施60%~80%,拔節期追施二銨;鉀肥可全部基施。返青、起身、拔節、挑旗等小麥生育關鍵時期,根據地力基礎和苗情長勢,及時確定肥水時間和數量。據試驗,春季第1次肥水使用過早,往往造成高產麥田中后期過大,導致徒長倒伏,因此一般高產田控制返青肥。苗量略少的田塊,起身拔節可2次用肥;苗量適中的精播田可重施起身和拔節肥;旺長麥田肥水管理盡量推遲到拔節后期。小麥生長中期,要求壯稈、增大穗,這階段肥水需要量大,約占總需肥量的1/2,高產田提倡重施拔節肥,用量為總量的40%左右,一般追施尿素150~225 kg/hm2、二銨75~150 kg/hm2,氮磷配合,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挑旗期施肥對提高千粒重有明顯的作用,對有缺肥表現的麥田可補施少量肥料。小麥生長后期是形成產量的重要時期,此期對磷鉀元素的吸收量較大,補施磷鉀肥尤為重要,因根系后期老化多采用葉片噴施的方法予以調節和補充。據試驗,噴0.3%磷酸二氫鉀溶液1 125~1 500 kg/hm2,或藥肥混噴,均可增產8%~10%,缺氮麥田可增加尿素15~30 kg/hm2。
3水分條件
小麥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小麥一生的總耗水量為400~600 mm,相當于3 900~6 000 m3/hm2。不同生育期所需水分不同,小麥播種期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小麥生育前期耗水較少,一般要求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尤其是小麥越冬期是需水的低峰期,水分過高,不利于壯根,一般調控在60%左右;小麥拔節至抽穗期,營養生長快,結實器官大量形成,對土壤水分反應敏感,一般要求70%~90%,水分不足會影響有效穗數和穗粒數;挑旗至灌漿期是小麥需水臨界期,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此期受旱,灌漿速度降低,千粒重下降,對產量影響較大[4]。土壤水分狀況不但直接影響小麥對水分的需要,也影響土壤養分、空氣及熱量等肥力因素。小麥生育期雨水充足,降雨適量,能大大提高土壤養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可充分發揮土壤潛力。一般年份小麥生育期降雨供水僅占總耗水量的1/3左右,2/3的耗水量是由灌溉補充的,因此擴大水澆面積、合理灌溉,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重要措施。
4參考文獻
[1] 譚飛泉,任正隆.盆西平原麥區小麥早播早熟與超高產的氣候生態條件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09(4):696-700.
[2] 張思文,李忠嫻.試論小麥高產的基礎條件[J].江西農業科技,1983(10):1-2,8.
[3] 趙新平,宋昌惠.小麥高產穩產土肥水條件分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164-165.
[4] 孫麗麗.小麥高產穩產土肥水條件分析[J].今日科苑,2009(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