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9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柳宗元出身L林盛旗,父鎮官至侍御史l_‘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濤≥、《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珠若珠貝。當時流輩成推之“(《舊唐書梆宗元傳》)他不僅年紀輕輕便卓越的文才能和淵博的學問在流輩L}1享有盛譽,而兒利舉仕途也頗為順利。他2l歲登進l一,26歲第博學宏詞科,授集賢院正字,3l歲任監察御史里行,兩年后人尚書省為札部外鄖.頗得翰±王叔文器重,參與革新,成為時的風云人物從26歲至33歲,鉚宗元可謂“超取顯美”(《與蕭悅書)),春風得意。但是隨著革新失敗,順宗遜位,王叔文被貶(次年被殺),柳宗元受到殘酷的逼害,十年永州.四年梆州,在僻遠的蠻荒之地度過以后的歲月。柳宗元的詩歌,陳少數兒篇,絕大部分寫于貶謫之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他的貶謫生活和思想感情.成為我們認識柳宗元的非常重要的資料柳宗元詩歌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抒寫被貶的幽憤。“長吟哀歌,舒泄幽郁。”((上李中丞獻所著文啟>)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被貶的悲憤之情.時刻伴隨著柳宗元的貶謫生活.他無計排遣愁懷.稍舒幽郁。翻開柳宗元的詩歌,處處都可以見到詩人在極度的痛苦中掙扎。(弘農公以碩德偉材屆于誣枉.左官三歲,復為大僚,天監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伏湘浦,拜賀未由,謹獻詩五十韻以畢微志)寫于永州。弘農公,即詩人岳丈楊憑。他任江西觀察時,為御使中丞李夷簡所劾.以貪污僭侈之罪貶監賀尉。其后罪名得以昭雪,人為王傅。這是楊憑罪名舊雪后柳宗元獻給他的~首詩濤葉1贊壩楊憑的才德,寫他由貶謫而人博,最后寫技自己的不幸遭遄:
獨棄倫人國,難窺夫子墻……世議排張摯,時情棄仲翔不言螺紲枉,徒恨};擻長。賈賦愁單闡,鄒書-陸大粱。炯0那自是昭世懶佯狂鳴玉機全息,懷沙事不忘:戀恩何敢死7垂淚對清湘
詩人張摯未能取悅當世,致終身不仕,虞翻犯顏直諫.肚不協俗,終見謗坐徙,寫出自己因參與王叔文革新被貶的悲憤,并箕子、屈原自況.表白自己的炯炯忠IL,。《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感謝婁圖南在自己失意之時相濡以沫.詩中處處表現出詩人“鍛羽”的慘痛、機鋒四伏的凄惶和“遠棄”“天邊”的孤寂。在(零睦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中,詩人嘆友傷己,悲憤之情不能自已。吳武睦亦永州流^,與柳宗元有相似的遭遇。“鍛羽集枯干.低昂互鳴悲”是柳宗元和友人的不幸遭遇與滿腔悲憤的形象描寫(人黃溪聞猿>寫由猿聲而引起對身世的哀傷,讀者如見其淚.如聞其哭。(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唐人七律的膾炙之作.飽蘊遠逐柳州的“茫茫…‘愁思”<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是現存柳詩最長的一首。此詩紀游、寫景、詠志融合成篇,而以詠志為主。作者在游南亭夜還之時,百感交侵,身世之恨.悲憤之情噴涌而出。“八司馬”之一的凌準,永貞元年(805)十一月貶連州.母死不能歸葬.致一門無主,搶地呼天。凌準泣盡而喪其明,最后悲慘地死于貶地。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哭友傷己,令人不忍卒讀。“我歇減自慟,非獨為君悲!”正是作者的自白。柳宗元的幽郁悲憤,不僅表現在他的感懷之作,贈答之章.還表現在他的寫景之什。他的山水詩絕大部分都寫景抒懷,寄寓作者的幽郁與孤寂,有些開篇便是身世之嘆。如(柳州二月桔葉落盡偶題)之“宦情羈思共凄凄”,(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之“拘情病幽郁”,(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之“謫棄殊隱淪”,(登蒲洲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之“隱憂倦永夜”.(構法華寺西亭)之“竄身楚南極”,等等,使人感到即使在游覽山水之時,詩人也背負著巨大的政治重壓,無法擺脫心中的“宦情羈思”。
抒寫對故鄉的思念。柳宗元祖籍河東(今山西運城),但他生于長安,長在長安,在長安有過一段輝煌的人生歷程.因此他視長安為自己的故鄉。在長安西南郊有柳家的產業。這是一座有良田數頃、果樹數百株,還有臺館房舍的莊園。在長安城善和里、親和里有柳家的住宅,在善和里舊宅中還有三千卷的藏書。柳宗元貶官以后雖然舉家南遷,但長安還有他的親友和昔日的同僚。他被貶以后,無法淡忘對長安的記憶,他的詩常常表現出對故鄉的深切的思念。<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作于柳州,這首詩形象地表現作者強烈的鄉愁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剖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共望故鄉。
(南中榮橘柚)寫于永州。詩人從貶地的“橘柚”,想到“故鄉”的—雪”,不禁發出思鄉之嘆。(聞黃鸝)將思鄉之情寫得真切、具體而感人: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青波。王畿優本少賦役,務閑酒熟饒經過。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看細柳翥。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倫人不思還。鄉禽何事亦來此,夸我生心憶桑梓。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詩由“黃鸝”而引起對“故園”春天景物的聯想,寄托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思念。這種思鄉之情,有時又表現在對故鄉田宅的具體描寫當中。(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室有雩、杜,名田占澧、澇。
石苷溪近馀基.阿城連故壕。”(游朝陽巖):“故墅即澧川,數畝均肥磽。臺館集荒丘,池塘疏塘坳。”詩人對長安城郊雩、杜之間,澧、澇兩岸的居室、臺館、田地、池塘如數家珍,懷戀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首春逢耕者>則從農夫春耕而念及故園的田畝:“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思鄉之情觸景而生其他如(零陵早春)、(春懷故園)等,都無不表現出深切的思鄉之情。描寫貶地奇麗的山川景色。柳宗元的山水詩有二十多首,跟他的山水散文一樣,都是我國古代山水不可多得的珍品。
界圍巖在永州湘水拐彎處。元和十年(815)正月,詩人自永州北還過巖下,是年三月出刺柳州,五月赴柳州再經此地,寫下了(界圍巖水簾)、(再至界圍巖水簾,遂宿巖下)兩篇作品。他以生動形象的文字,描寫那里青青的巖壁、澄澈的流水、璀粲的“懸泉”、“云間”的“鸛鶴”,對“懸泉”的形狀、水聲更作了精細的刻畫,為我們留下了兩幅清幽奇麗的山水書卷。(湘口館漕湘二水所會)寫l葺’湘二水會臺處的景色。碧水“縈回”,漁歌雁叫,加上“高館”“危樓”、青山秋空,組成一個清幽絕俗的人間仙境。永州城郊朝陽巖東南為袁家渴,袁家渴西南有石渠,石渠既窮為石澗。這是一條山間的石溪。
柳宗元為它寫過一篇記((石澗記))和一首詩((南澗中題>):記側重于紀游,詩則對石澗的“回風”、“林影”、“羈禽”、“寒藻”作了精細的描寫。長烏村在永州。‘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以生動的詩筆,刻畫了長烏村幽謐、旖旎的田園風光。友人崔策在柳宗元“廢居八年”((送崔九序))之后到永州來看望他。他們起登西山游覽,他寫了(與崔策登西山)一詩,詩中寫了登高遠望的山水景色補了《始得西山宴游記》景物描寫之不足此外.他還描寫過夏初雨后的愚溪(《夏初雨后尋愚溪))、南谷的荒村(《秋曉行南谷經荒村))、西園的月夜((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零陵的春色(<零陵春))、愚溪的渡頭(<雨晴至江渡))、寒江的雪景(<江雪))、江上的漁舟(<漁翁))……柳宗元的山水詩,大都以永州山水為題材。他的山水詩,較之他的山水散文.更富于詩情畫意。永州的山水名揚天下,得力于他的山水散文,也得力于他的山水詩。
此外,他還寫過田園詩、詠物詩、詠史詩,還有一些與佛禪和書法有關的作品,較為零散,這里就不再多述。
柳宗元與韓愈同是中唐文體革新的主將,但是沒有像韓愈那樣開創出與前人截然不同的新詩體。在詩歌創作方面,他的功績主要在于繼承,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寫出無隗于前人的作品。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他不屬于開拓者那種類型;但他的詩歌達到很高的水平,其中不乏萬口流傳的名篇佳作。
或謂柳宗元的詩歌風格與陶淵明、韋應物近似(見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這種看法可能本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李、杜之后,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禳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像子所及”。
蘇軾將韋應物、柳宗元并舉,用”發纖稱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概括兩人的詩歌風格;而韋應物作詩則以陶淵明為榜樣,唐人也認為韋詩與陶詩相近。我認為,柳宗元的古體詩和近體詩表現出不同的風格(今存古體、近體數量約各占一半):古體工簡幽麗,風格更接近謝靈運i近體則疏爽搖曳,完壘是盛唐的繼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