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9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關鍵詞:中國市場期刊發表,期刊投稿,經濟管理,職能對策
1.我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履行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政府在履職中不可避免以下問題:越位、缺位或者錯位。越位管理,表現為不該管的亂插手,比如目前政府過分追求招商引資,給其他部門下達招商引資的硬性指標,對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模式進行干預等。錯位主要表現為政企不分,政府對于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過分干預容易導致決策失誤或者責任不清。
很難形成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經濟主體,從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應發揮的基礎作用很難落實。所謂缺位是指目前政府履職中存在法制不完善、操作不規范、透明度缺失等現象。還用紅頭文件下達很多政策,有的政府甚至朝令夕改。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政府對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
2.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的對策
2.1管理理念要轉變
轉變管理理念就要打破以往的指令性管理理念,要促進民主化管理的發展。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更表現為制度、政治觀念以及設計安排等一系列變革。由官本位轉變為民本位就要加強民主建設,這就要求不僅要維護鞏固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工作的有效開展,政府對經濟管理工作還要自覺堅持民主原則,接受監督,做到三個公開:即程序、行政主體、辦事結果要公開,在人民的監督之下辦事。另外,政府要信守承諾,不斷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自己的決策定位,
2.2管理方式有待轉變
市場是最有活力的配置資源與運行手段,良好的市場機制能有效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進步。而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政府可能職能很廣泛,權力相對自由,所以對于經濟管理存在管不了、管不好甚至過多干涉不該管的事,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的精細化、機構的多元化、官員的膨脹化不僅阻礙了政府的履職能力還會增加社會的負擔,致使個人權益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而要真正改變傳統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政府就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斷增強社會的自我調控制約能力。首先要打破無限政府觀念,明確政府的權利是有限的,責任也是有限的。其次要要改變政府萬能觀念,政府性質不是萬能的,政府的作用更不是萬能的。再次要打破無處不到的全能政府觀念,政府不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政府的主要精力不是過多干涉,而是致力于規則的制定和實施,為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造有力的環境,促進市場合理、有序地發展。
2.3管理行為需轉變
市場經濟應該是一種有序化、制度化的過程,而不是單純以行政權力為本位,更不是單純的自由競爭經濟。市場就要承認尊重市場主體意識的自主性,應該是法制經濟,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識自由及財產權益,對市場主體如何行使權力的方法、原則及保障程序作出明確的規定。目前市場經濟的主導形式是契約,拋開契約的法律形式,市場經濟步履維艱。管理行為要法制化,在立法、執法、普法等很多環節要強化法制建設,樹立強烈的法制意識。用法律法規來替代政策措施,制定合法的政策有效控制操作管理。增強政府管理的預見性和確定性。
2.4管理手段要轉變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往靜態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相對封閉、權責不清、缺乏流動性、發展緩慢,行政也是依照條例應付,處于靜止狀態。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明顯的變化,社會利益不斷分化,流動性增大,地區差距加大。在這種形式下舊的經濟形體制正慢慢瓦解,而新的經濟體制尚未成熟。過去公共權力被政府壟斷,政府控制干預企業的流轉,各種決策要依靠上級部門發來的命令,下級只是無條件服從。
這種管理模式使行政管理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使社會失去了活力,阻礙了人的創造性,使政府的行為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表現為不可預見性。隨著電子政務的出現,這一靜態管理模式勢必被瓦解。利用互聯網進行變革,利用互聯網的作用實施政務分開,使法律、政策、法規等被公眾了解,使政府易于被群眾了解,從而更加理解、支持政府。政府在人民的監督下也能更好地向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要積極利用動態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管理職能。
3結語
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政府必須轉變對經濟的管理職能。這就要求政府不僅要正視目前履職中存在的不足,還要積極尋求科學的對策加快轉變政府經濟管理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