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8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關鍵詞:亞太傳統醫藥期刊征稿,期刊發表,聲帶麻痹,中西醫治療
聲帶麻痹常引起聲嘶、誤咽、嗆咳、甚至不能進食。雙側聲帶麻痹還可造成喉梗阻, 危及患者的生命。其病因有頭頸胸手術后, 甲狀腺癌, 食管癌, 肺癌及外傷, 腦血管病變, 多發性神經炎等,誘發因素有感冒, 發熱等[1]。
在西醫治療上,對有明確病因者,積極給與解除病因,如采用各種辦法治療腫瘤、 抗風濕及抗結核、治療腦血管病等, 如外傷或手術引起, 應在術中積極行喉返神經減壓術或神經吻合修復術,配合藥物、發聲訓練,恢復喉返神經功能。對半年以上,神經功能無可能性者可行延時手術治療[2].延時手術可分為聲帶注射術、喉支架術、喉神經移植術[3]。
聲帶注射術:運用范圍比較廣,現在應用的注射材料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填充性注射材料和藥物性注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早期的永久性注射材料, 如特氟隆、硅膠、膠原纖維, 都屬于異物性材料, 可能導致過敏或排異反應, 但它們仍被廣泛應用于聲門閉合不全和聲帶麻痹的長期治療, 盡管它不適合有可能恢復或者準備開放手術的聲帶麻痹患者。20世紀90 年代, 開始采用自體組織作為注射材料, 如自體膠原、自體脂肪、自體筋膜等, 主要適用于單側聲帶麻痹和弓形聲帶所致的聲門閉合不全、聲帶良性腫瘤切除后遺留缺損、聲調異常以及需要短期改善發音[4]的患者。這些材料的最大優點是沒有致敏作用和排異反應。隨著基因研究的發展,基因治療和細胞生長因子、脫細胞真皮基質黏膜補片成為最有可能的一種新型治療聲帶麻痹的方法,因為它能有效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恢復,而不止是代償功能[5-6]。
喉支架術:在通過重建喉的框架組織以改善發聲, 手術不損傷聲帶, 可避免此區域疤痕形成影響發音。喉支架手術分4 種類型, 即聲帶內移術、聲帶外展術、聲帶放松術及聲帶縮短術[7]。術式選擇一般依據是, 通過喉鏡拔動環杓關節提示環杓關節固定時, 不論喉返神經是否完全麻痹, 只能行杓狀軟骨內移固定術;當環杓關節未固定時,喉返神經亦不完全麻痹,應行甲狀軟骨成形術, 反之, 則需行下述的喉神經移植術[8]。喉返神經完全麻痹時, 長時間后聲帶易發生萎縮,此時行喉支架術發音質量改善效果不佳。大多數患者在短期或長期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但是喉支架成形術不能恢復聲帶的張力和運動功能, 因此聲帶仍缺乏音調和響度的調節能力[3]。
喉神經移植術:在聲帶麻痹6個月之內, 大部分受損喉返神經能夠再生, 加上健側代償共同恢復聲嘶。若聲帶經保守治療或者觀察6個月仍不能使聲帶麻痹恢復, 并且喉返神經完全麻痹, 環杓關節未固定時, 則應進行喉神經移植。目前喉神經手術正是研究熱點, 有多項手術方法, 大致分為3 種方法: 喉返神經直接吻合術, 頸袢神經移植術和喉上神經移植術。神經再支配在恢復聲帶厚度及彈性, 防止聲帶萎縮, 提高發音質量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極力提倡盡可能行神經移植術。
目前上述方法尚不能同時恢復喉通氣、發聲、吞咽三種功能,但通過對比手術前后聲門氣管數值模擬的結果,分析兩者的氣體流場特性,運用有限元分析技術可得出聲帶麻痹植入手術后聲帶的內收和外展功能、聲門閉合情況以及聲帶發聲效率,為手術方案提供支持[9]。另外,喉起搏器作為一種功能性神經肌肉刺激器,不僅能恢復喉肌收縮,且與上述手術相比,更符合喉生理功能,其研究前景更有必要[10]。
在中醫上,聲帶麻痹屬于“ 喉喑”范疇, 多因臟腑虛弱、聲帶失養, 或氣血瘀滯、痰濁凝聚聲門所致。有學者認為本病是“痹癥”的一種特殊類型[11],亦有學者認為邪毒阻滯經絡是喉喑的重要病機[12]。治療上可分中藥、針灸、按摩三部分。
用藥方面:對痰毒互結,阻滯經絡,采用解毒化痰通絡的方法;對感受風邪、經氣失宣者, 以祛風清熱通絡為主, 對其他類型者, 亦可加入活血藥, 取“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之意;對久病或體虛者, 可重用益氣藥, 既可使臟氣實而發音宏, 又可益氣活血,起到“血隨氣行”之效;對癥積壓迫經脈者, 可選用化痰散結、咸寒軟堅之品;對久病不愈者, 應遵循葉天士之治痹大法, 著重培補肝腎氣血, 并根據“久病入絡”的原則, 加用全蝎、蜈蚣之類蟲藥, 以搜剔宣通經絡[11-12]。
針灸方面:人迎穴為“足陽明少陽之合”, 與諸多和咽喉相關的經脈相通。采用針刺人迎穴能刺激發聲肌的相關神經纖維, 手法按壓人迎穴可刺激交感神經, 改善聲帶功能。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被列為四總穴之一,合谷穴具有疏風解表、宣肺利咽、通經開竅、清瀉陽明、行氣活血之功,與人迎穴相配可促進咽喉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改善聲帶部位的供血狀況, 促使病側聲帶運動和健側聲帶實現代償性運動, 使聲門閉合, 并調節機體內臟功能, 修復發聲功能, 從而調節陰陽, 通達氣血, 有邪者驅之外出, 虛者則能補益之。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之穴, 有平肝熄風、清熱解表之功,<類經圖翼>:“治中風不語, 牙關緊閉, 湯水不能入口”。太陽穴為經外奇穴, 具清熱消腫、止痛疏絡之效。推拿風池穴、太陽穴能通達氣機而利咽喉, 共同達到標本兼治目的[13]。喉喑中以肺脾氣虛為主,以中脘、下脘培土生金,氣海、關元大補元氣則肺氣足而金自鳴[14]。
按摩方面:首先采用小魚際法。沿雙側頸前,喉外側上下滾動約5分鐘。采用指腹按揉法。在雙側喉結旁2cm處,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手法時輕時重。5分鐘后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5分鐘。按揉風池穴10下,按壓合谷穴10下[15]。
綜上,聲帶麻痹一定要及早中西醫結合治療, 以免耽擱時間, 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