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8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增強黨的生機與活力的一大法寶。我們黨歷經92年的發展,不是沒犯過錯誤,而是能夠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地發現錯誤,并且自覺地改正錯誤。作為個人也一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問題在所難免。《論語·子張》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誠懇接受他人的批評,主動地從他人的批評中汲取營養,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隨時糾正缺點和錯誤,不斷進步,永遠不脫離人民群眾。
關鍵詞:海峽法學期刊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批評與自我批評,利器
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如何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當作“利器”,而不是花拳繡腿式的“道具”,這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很重要的態度和方法問題。如果搞形式、走過場,恭維的多,批評的少,表面膚淺的多,涉及實質問題的少,含糊籠統的多,鮮明準確的少,到頭來一團和氣,不觸及問題,就談不上解決問題,改進作風。所以,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就要做到:
首先,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領導干部要站在“發現問題是政績、揭露問題是黨性”的高度,帶動其他同志更好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把手”不帶頭把自己擺進去,就很容易“上行下效”,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會走過場。試想,如果“一把手”對批評態度曖昧,甚至一聽逆耳之言,臉色就不好了,語氣就不對了,如何動員其他人展開批評?其他人又怎么愿意提意見?只有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帶頭把自己擺進去,做給大家看,才能帶著大家改。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對自己的問題不放過,對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既是教育,也是帶動,更是約束。
一些黨員干部不愿開展批評、不敢開展批評,客觀原因之一是沒有相應的環境,特別是領導干部包括“一把手”缺乏接受批評的誠意和雅量。領導干部接受批評態度誠懇,相互批評就會中肯。對待批評意見,無論來自何方,也無論什么內容,只要批評得對,就應該接受、整改;即使批評得不準確,只要不是惡意攻擊,也應該寬容對待。領導干部以虛懷若谷的態度、聞過則喜的胸襟來對待批評,就能聽到真話、實話,批評和自我批評就能正常開展起來;反之,如果“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聽到批評就“跳”,就認為是挑刺、鬧不團結,久而久之,必然會萬馬齊喑,失去監督,產生腐敗。
其次,要處理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關系。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批評可以啟發、促進人們開展自我批評,是人們進行自我批評的外部條件;自我批評則有利于人們積極地、正確地對待批評,是人們接受批評的內部條件。沒有批評,難以深入開展自我批評;沒有自我批評,無法真正接受批評。批評通過自我批評而起作用,自我批評通過批評而得到推動。所以,不能把批評與自我批評對立起來,而要使批評與自我批評互動起來。要看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既是對當事人的善意提醒,也是對自己的反思和提高。有的人對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顧慮重重,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批評上級怕丟位置,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同級怕影響關系,要破除這些思想障礙。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正確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就要本著對自己、對同志、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的精神,出以公心、實事求是,態度誠懇、講究方法,既不能持有偏見,也不能心有余悸。自我批評要嚴、要深,勇于解剖自己。對自己的問題認識得越全面,越能取得干部群眾的信任;對原因的分析越深刻,越能認清問題的實質,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批評要誠、要實,要有堅持原則的正氣,不怕得罪人的勇氣,直面矛盾的膽氣,做到講黨性不徇私情,講原則不講關系,講事實不留情面。同時又要與人為善,講究方法,對同志提出批評意見,盡量做到會前充分溝通;對待批評,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使民主生活會既有紅紅臉、出出汗的緊張和嚴肅,又有加加油、鼓鼓勁的寬松與和諧,達到溝通思想、提醒幫助、增進理解、形成共識的目的。通過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達到“洗澡”“治病”的效果。
第三,要切實整改,鞏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效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僅要“聞過則喜”,而且要“知而能改”。要切實做到工作上糾錯、作風上糾偏,像習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樣,“領導干部共事,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勤溝通、多補臺,一把尺子待人、一個標準行事”,形成各級黨組織為民務實清廉的健康風貌。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用結合,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進一步增強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覺性;要強化宗旨意識,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摸實情、重民意,深入基層,問計于民,真抓實干,始終把維護群眾利益放在想問題、作決策的首要位置,及時解決群眾切身利益訴求,多辦利民惠民的實事,以解決問題取信于民;要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自律,守住底線,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堅決抵制奢靡之風;提高領導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認真抓好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工作,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和長效;下大力狠抓“庸懶散奢貪”專項整治,特別對工作失誤、失職、瀆職的要嚴格問責;切實抓好宣傳教育和公眾監督,做到公開、透明,以良好的作風讓群眾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第四,要建立健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長效機制。習近平同志要求“大膽使用、經常使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這就要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制度化、經常化。
一是建立反思機制。美國的比爾·蓋茨對中國共產黨的“自我批評”非常欣賞,把它作為微軟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建立了一種反思文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確實是我們黨優良的政黨文化,是一種反思文化,要用反思機制來保障它。要健全黨內民主制度,形成民主生活習慣,把查找的問題和想說的話都擺到桌面上來,以立黨為公、坦率誠懇的態度,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二是建立監察機制。對原則性強、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干部要給予鼓勵;對掩蓋矛盾、弄虛作假、不敢開展批評的要督促改進;對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要嚴格按照黨紀嚴肅處理。
三是建立評估機制。黨性強不強,講原則空氣濃不濃,是不是認真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由上級黨委、廣大黨員和群眾作出評價,并實施監督。
四是建立保護機制。通過建立健全制度,暢通黨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渠道,使被批評者不敢也不能打擊報復,使批評者不受打擊報復,靠不斷完善的制度約束人,使批評與自我批評經常化、規范化,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