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8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證券市場上,市盈率是投資者衡量股票投資價值及投資風險的常用標準。雖然市盈率在某些方面也有局限性,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用市盈率來對股市進行評判。因此,本文針對市盈率的含義及與股市泡沫二者相互間的聯系進行深入分析,用市盈率來衡量股市泡沫的利與弊。通過對目前我國股市市盈率現狀分析,與海外股市市盈率的比較,辯證認識市盈率,進而論證了要全面,正確、客觀地衡量股市泡沫,還應考慮的其他因素。詳細分析如下:
關鍵詞:特區經濟雜志投稿,中文核心期刊,市盈率,股市泡沫
一、 市盈率的含義
市盈率的含義是股票投資的回收期,若將股票的稅后利潤作為購買股票的收益,市盈率就是返還投資所要花費的年數。如某股票今年的每股稅后利潤為0。50元,股價為10元,其市盈率就是20倍。如現在購買該股票,若今后每年該股票的稅后利潤不變,則需要20年才能返本。
(一)概念及計算方法
市盈率的概念使用得比較頻繁,一般的證券專業報刊及雜志每日都根據股票的收盤價格登載股票的市盈率,應注意的是,市盈率Ⅰ與市盈率Ⅱ有所不同,市盈率Ⅰ(靜態市盈率)所用的稅后利潤是上一財會年度的指標,所以市盈率Ⅰ表示的是上一年度的收益水平;市盈率Ⅱ(動態市盈率)中使用的稅后利潤是本年度稅后利潤的預測指標,它是本年度投資收益的一個預測指標,能否實現,要看上市公司是否能完成利潤計劃。
例如上海證交所的每日行情表中,市盈率計算采用當日收盤價格,與上一年度每股稅后利潤的比值稱作市盈率Ⅰ,與當年每股稅后利潤預測值的比較稱作為市盈率Ⅱ。一般意義上的市盈率是指市盈率Ⅰ。
另外,關于計算中采用的上市公司收益,又分計算時點前十二個月之內的年度數據和后十二個月之內的預測年度數據,即分別用市盈率Ⅰ和市盈率Ⅱ表示根據前一年度收益和后一年度預測收益計算的市盈率。目前2004年年報尚未公布,我們可以用2004年前三季度的收益乘以4/3作為2004年度的預測收益,對個別沒有公布第三季度季報的公司,則用半年收益乘以2代替。
(1)單個股票的市盈率計算
單個市盈率計算公式如下:市盈率=股票每股市價/每股稅后利潤。
一般來說,市盈率表示該公司需要累積多少年的盈利才能達到目前的市價水平,所以市盈率指標數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說明投資回收期越短,風險越小,投資價值一般就越高;倍數大則意味著翻本期長,風險大。美國從1891年到1991年的一百年間,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日本常在60~70倍之間,我國股市曾有過成千上萬倍的個股,但目前多在20~30倍左右。必須說明的是,觀察市盈率不能絕對化,僅憑一個指標下結論。因為市盈率中的上年稅后利潤并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現在的經營情況。
(2)平均市盈率的標準計算
平均市盈率=樣本公司總市值之和/樣本公司凈利潤之和。其中,總市值=股價*總股本。
一般情況下,某一市場的市盈率應指該市場所有股票的加權平均市盈率,如上海A股市場的市盈率,其計算樣本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A股。而某指數的市盈率則對應的是該指數的成分股,如深圳100指數市盈率的計算樣本是其100只成分股。
在判斷股市時,一般考察的是平均市盈率,計算平均市盈率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先計算個股的市盈率,然后以其股本為權重進行加權平均;另一種是不計算個股的市盈率,用市場的總市值除以總收益得平均市盈率。兩者計算結果會有一定的差異,尤其當市場中有較多微利或虧損公司時,差異較大。比較而言,后一種方法更反映市場平均市盈率的本質特征。西方均采用第二種方法計算市場平均市盈率,具體步驟是:(1)選取樣本股。樣本股是指能夠代表市場各行業整體水平的公司,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500家樣本上市公司,日經225指數的225家樣本上市公司。(2)計算樣本股的總市值和總利潤。(3)以總市值除以總利潤得出平均市盈率。
我國目前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的計算,也采用如上三個步驟,分別計算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市盈率來代表這兩個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中國證監會于1997年8月對市盈率的計算口徑進行了統一規定:(1)基本計算公式為當前總市值除以上一會計年度總收益;(2)盈利公司全部納入計算范圍,虧損公司不納入;(3)上市公司送股、配股和派發現金紅利時,先對每股盈利予以相應調整,再計算市盈率;(4)新股上市后,統一按前一會計年度每股收益(新發行股本增加的,按新發行后總股本以攤薄),計算其市盈率。證監會的計算準則是基本符合市場平均市盈率計算的基本準則的,但其不計虧損公司的做法會低估市場市盈率,特別是考慮到上市公司的虧損面及股價表現時,這種抵估并非可以忽略。如果再考慮到一些上市公司虛報利潤的情況,這種市盈率抵估現象更不可忽視。
(二)影響市盈率的因素
市盈率作為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固然很重要,但市場往往是處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點上的,因此過分強調市盈率會對市場起到誤導作用。判斷一個市場市盈率水平的高低,是不能脫離現實情況的。
1、我國股市市盈率現狀實證分析
證券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市場的定價合理與否。考察我國A股市場市盈率的歷史表現可以發現,1996年以前的市盈率水平非常低,在10—20倍之間,給1996—1997年度的股市留下了巨大的上升空間。1998—1999年,市盈率在30—50倍間波動,價值中樞基本在40倍左右。2000—2001年中期,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在60倍左右徘徊。過高的市盈率終究要回歸到其內在的合理水平,2001年下半年開始的深幅調整與整個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過高有很大的關系。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調整之后,上證指數由最高點的2245點跌至現在的1200多點,跌幅達45%。市場的靜態市盈率只有20多倍,可以看到,通過采取股價的回落而降低市盈率的方式,使股市泡沫得以充分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