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12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隧道施工的增多,隧道中的塌陷、滲漏水等質量問題不斷出現,如何在施工中確保工程質量,在隧道施工中的開挖、支護、襯砌等過程中防治塌陷、滲漏水等質量問題成為施工隊伍研究的重點。本文分析了隧道工程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從隧道施工的質量管控方面提出淺略措施。
關鍵詞:道路施工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隧洞,塌方,防水,結構砼
一、隧洞工程質量問題
隧道出現的質量問題主要有隧道滲漏水、襯砌開裂、襯砌背后空洞、滲漏水、通風照明不好等。隧道滲漏水在中國的公路隧道中較為普遍,隧道滲漏水會造成襯砌開裂,使原有裂縫發展變大,加重襯砌裂損;當地下水有侵蝕性時,會使襯砌混凝土遭受侵蝕,并且隨著滲漏水的不斷發展,侵蝕程度日益加重,降低路面抗滑性能,造成電路短路,危及隧道運營安全,而且易引起其他病害。滲漏水與塌方等質量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二次襯砌拱背混凝土灌注不滿,導致拱頂厚度不夠嚴重時外層鋼筋裸露、拱頂脫空;在澆筑過程中,材料供應跟不上,發生機器故障、停電、出現間隙澆筑、又沒有按要求進行處理;忽視初噴作用,初期支護初噴嚴重滯后或不作初噴;在采用臺階或分部開挖時,下半斷面護挖的縱向距離過大,接長的鋼架拱腳沒有支撐在穩定地基上,拱腳懸空,暴露時間過長,造成拱頂下沉量過大,甚至出現塌方。
二、隧洞施工質量控制
(一)施工方法的選擇
在當前的施工實踐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臺階法,其次是全斷面法。由于施工機械的開發和輔助工法的采用,施工方法上有向更多地采用全斷面法,特別是全斷面法與超短臺階法結合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施工方法有向全地質型方法轉變的趨勢。地質條件是選擇施工方法的最基本的一個因素,還要強調的是:施工方法必須符合快速、安全、質量及環境的要求。因此,選擇施工方法時,需要考慮的基本因素大體上可歸結為:1)施工條件:實踐證明,施工條件是決定施工方法的最基本因素,它包括施工隊伍所具有的施工能力、素質以及管理水平。目前我國隧洞施工隊伍的素質和施工裝備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在選擇施工方法時,不能不考慮這個因素的影響。2)圍巖條件:也就是地質條件,其中包括圍巖級別、地下水及不良地質現象等。圍巖級別是對圍巖工程性質的綜合判定,對施工方法的選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3)隧洞斷面積:隧洞尺寸和形狀,對施工方法選擇也有一定的影響。4)工期;工期決定了在均衡生產的條件下,對開挖、運輸等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要求。5)環境要求:當隧洞施工對周圍環境產生如爆破震動、地表下沉、噪聲、煙塵、地下水條件的變化等不良影響時,環境條件也應該成為選擇隧洞施工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隧道防水板工程質量控制措施
1、正確選擇防水板的基本條件是:有一定的強度,在二次襯砌模筑砼灌注前防水板能受機械作用而不受損傷,材料具有耐久性,板間接縫嚴密可靠,施工操作簡便,經濟實用。國內目前常用的有PVC、EVA、ECB、PE、EVA/ECB板等多種防水板,對其主要性能指標進行對比,發現EVA共擠防竄流防水板防水效果更佳。另外,為防止噴射混凝土刺破防水板,防水板內側附無防布作為緩沖層并起防護、過濾和一定的排水作用。
2、鋪設防水層的注意事項
鋪設防水板前應檢查噴射混凝土面是否有鋼筋頭等露出,如有露出,應用砂漿抹平。鋪設防水板的基面應堅實、平整、圓順、無漏水現象,基面陰、陽角應做成100㎜圓弧或50×50㎜鈍角。焊接時應以機械熱焊為主,手工焊接僅用于零星修補。防水板應環向進行,下料長度應長于洞壁周長的400㎜,鋪設時不可繃得過緊,松些為宜,以免澆灌混凝土時將防水板脹破。兩幅防水板的搭接寬度應為100㎜,焊縫應為雙條焊縫,單條焊縫的有效寬度≮10㎜。環向鋪設先拱后墻,下部防水板應壓住上部防水板。相臨兩幅防水板接縫應錯開, 錯開位置距結構轉角處≮600㎜應先將緩沖襯墊用暗釘圈固定在基層上,然后將防水板與暗釘圈焊接牢固。用鋼釘固定,間距:拱部為500~1000㎜,邊墻為1000~1500㎜。固定點距邊緣≮50㎜,在凹凸處適當增加固定點。錨固點必須用200×200㎜的防水板做補釘塊。防水板的襯層應環向應從拱部向兩側依次鋪貼平順,并與基面固定牢固,起長、短邊搭接寬度≮50㎜。
(三)防止隧道塌方的質量控制點
1、可通過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手段,探明前方巖體的地質情況,針對前方巖體的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當量測信息反應的圍巖變形速度或數值超過規定值,加強工作面日常觀察,發現隧道初期支護變形、巖層層理、節理縫或裂隙變大、掉塊、坑道內滲水和滴水突然加劇等塌方前征兆時,采取增加臨時支撐的方法加強支撐,并及時消除塌方隱患。
2、控制斷面尺寸及超欠挖。隧道開挖斷面的尺寸要符合設計的要求,在圍巖較軟且圍巖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圍巖變形較大,應根據計算及實測施工數據預留變形量及支撐沉落量,防止出現凈空不夠的現象。根據圍巖情況和部位確定不同的超、欠挖規定值及允許偏差。需要強調的是,隧道的開挖質量檢測不是僅對某一斷面進行檢驗評價,而是在一個長度段內連續測量若干等距的斷面,對所有實測數據綜合計算分析,最后得出該段的開挖質量檢測結果。在實際施工中,對超、欠挖的檢測除了用水準儀、斷面儀測量或尺量以外,還可通過比較實際出渣量與設計出渣量、實際襯砌混凝土量與設計襯砌混凝土量的方法來測定,如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予以解決。
3、富水地段防坍塌措施。加強水文觀測,注意出水狀況變化,必要時加密超前鉆孔探測,了解前方水文地質條件,制定與地質條件相符的施工方案。在少量集中滲水、淋水地段,通過透水層時布設一定數量的排水孔或埋設排水管,將滲水、淋水集中到排水孔排出,也可在鋼筋網背后鋪設反濾層或隔水層,將其固定在圍巖上,通過軟管邊排水邊噴射混凝土。若遇較大涌水,支護時對主要涌水出口暫不進行封堵支護,待涌水減小或退去時,再進行支護或固結封堵,使水流改變流向。在水壓較大、含水量豐富的地段,采取超前加固支護、排堵結合等措施。
4、開挖和支護施工的時間盡可能縮短以減少圍巖暴露時間;在爆破時要淺眼、密眼、嚴格控制裝藥量或用微差爆破;在加強超前預支護和襯砌結構的同時,嚴格按短進尺、強支護、勤量測、二次襯徹及時跟進組織施工,仰拱填充、模筑混凝土襯砌安全步距及時跟進,及早封閉成環,從嚴控制超前預支護和襯砌質量,做好應對大變形和坍塌的準備工作。
(四)隧道結構砼工程質量控制
1、施工開挖后,逐段核實圍巖級別,取樣化驗地下水,并加強監測,發現異樣時,及時匯報,采取措施。
2、加強基底的清理工作,使混凝土座落在堅硬的基巖上;混凝土整體澆筑,不間歇施工和加強振搗;盡量減少超挖,超挖部分采用與襯砌同標號砼澆筑回填;加強起拱線和拱頂部位的混凝土振搗,做到襯砌與圍巖密貼;軟弱圍巖地段加強支護,優先進行仰拱施工及早封閉成環;選用配合比最佳級配集料的砼,使其快硬和早強;隧道襯砌段與掌子面拉開適當的距離,防止圍巖爆破時砼受到擾動造成開裂。
3、在整個砼生產過程中,要定時進行核查,包括砼拌和物的均勻性、適宜的拌和時間、自動計量設備的準確性、機器及葉片的磨損程度等。
4、砼的運輸能力應適應砼的凝結速度和澆注速度需要,以保持砼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并充分發揮設備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于書翰,杜謨元.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3] 徐干成,白洪才,鄭穎人地下工程支護結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4]呂康成,王大為.隧道復合式襯砌防水層損傷預防探討[J].公路, 2011(10).
[5]楊泓全.論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水平[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08).
[6]鄧文俊.論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09(12).
[7]朱宇儀.略談提高隧道工程技術水平問題[J].鐵道建筑,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