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10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隨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加快,生態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觀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大事。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園林景觀設計設計實踐,從多方面詳細分析闡述了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應堅持的原則,并對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及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景觀設計師評職論文,期刊投稿,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三個方面要素構成, 三者密不可分, 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 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 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 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 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 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 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 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在設計過程中, 不應當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 應將人看作自然系統中的一個因子, 生態設計意味著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 遵循生命的規律, 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但是這個最小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所以生態設計應當是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條件下朝這個方向的努力。
1.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應堅持的原則
1.1 因地制宜原則
所謂因地制宜,就是指對住宅所在地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結構、地形、地貌等,這樣不僅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觀改造而產生的成本投入,還能使園林綠化工作具備更加濃郁的鄉土氣息,讓園林植物能夠健康的成長起來。另外,在進行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之前,設計人員也應對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進行了解,以便使設計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內容。
1.2 以人為本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供休閑、娛樂和交流的場所,而以人為本,則是要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使居住氛圍充滿生活氣息,實現統籌規劃、景為人用的設計目標,讓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居民都能夠從中受益。
1.3 有所創新原則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其它的規劃設計一樣,只有在繼承現有風格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創新也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設計者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求他們能對這些知識進行靈活、合理應用。在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意對有關主題和風格進行創新體現,力求將本地的文化、民情、習俗等內容與園林景觀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選擇上,也應盡量選擇那些生態環保的園林景觀構成材料。
2.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感:同樣,根據功能區和污染性,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覆蓋、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進城市生態平衡。此外,還應重視植物景觀的其他生態功能的發揮,如對人直接的強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創造清新空氣和釋放保健物質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營建衛生保健的植物景觀,改善生活環境,有利身心健康。
3.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此外,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植物景觀的內涵和功能。具體如下:
3.1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
3. 1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3. 2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觀花的,如紫薇、夾竹桃、石榴、桅子、廣玉蘭、醉魚草、木本香蕾、糯米條、云南山茶、冬櫻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鶴望蘭、兜蘭、飄帶蘭、旅人蕉等。賞花時更喜聞香,如木香、月季、菊花、桂花、梅花、白蘭花類備受歡迎。不同花色可組成的絢麗色塊、色斑、色帶及圖案,在配植中極為重要,有色有香則更是極品。根據上述特點,在園林設計時,可配植成色彩園、芳香園、季節園等。很多植物的葉片很有特色。巨大的葉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壯觀。其它如董棕、魚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葉。亞馬遜王蓮,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蓮葉猶如一大圓盤,可承載幼童在水面上游蕩,吸引眾多游客。還有具有奇特的葉片如軸擱、山楊、羊蹄甲、馬褂木、蜂腰灑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葉樹種在園林審的應用更是廣泛,它能體現園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葉李、紅葉桃、紫葉小劈、變葉榕,紅桑、紅背桂、金葉檜濃紅朱蕉、菲自竹、紅楓、新疆楊、銀白楊等。此外,還有眾多的彩葉園藝栽培變種。
有的植物的果實也極富觀賞價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錘樹、蠟腸樹、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實如木菠蘿、番木瓜等。很多果實色彩鮮艷,紫色的紫珠、葡萄;紅色的天目瓊花、歐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園林景觀中還有不少香花、香葉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蘭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濃香、紫羅蘭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動,荷花的芳香遠溢,桂花的十里飄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覺感受。
3. 3高度搭配要適當
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3. 4色彩搭配要協調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構建地域特色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通過運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要營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景觀須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4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 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 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 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 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 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 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例如, 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 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 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 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 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 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 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 但具體到每個設計, 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 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于這些原則, 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 賦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 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一些景觀設計項目, 能夠通過雨水利用, 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 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 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 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 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或者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 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 使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5.結語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不同于城市公園式的園林景觀設計,需要設計者對現有樓群分布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園林建筑布局、園路、園林小品等內容進行合理設置,同時運用各種布景方式使其更適合居民的休閑、活動和娛樂,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