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8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 經過六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石家莊市水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但是,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通過分析石家莊市水利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保障水利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水利發展,面臨問題,保護對策,評職論文發表
1 石家莊市水利發展現狀
1.1 概況
石家莊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居環渤海經濟區腹地,交通便捷,素有“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稱,有通暢的物資、商品、資金、信息渠道網。轄區總面積15848km2,2011年全市總人口1027.98萬人,耕地面積870萬畝。
石家莊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16億m3,人均水資源量206m3,屬極度缺水地區。2011年石家莊市平均降水量554.8mm,水資源總量19.60億m3,比多年平均少1.56億m3。
1.2 水利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石家莊市興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災害、促進糧食穩步增產、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用水需求、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石家莊市有大中型水庫12座,小型水庫231座,總庫容37.50億m3;塘壩670座,有效庫容0.24億m3;有萬畝以上灌區22處,灌區干、支渠總長6390km;擁有配套機電井13.8萬眼。截至2011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積773.9萬畝;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20km2,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370萬人。
2 水利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面臨的機遇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確立了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地位,第一次將水利提升到關系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第一次鮮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石家莊市圍繞建設繁華舒適、現代一流省會城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各級政府對水利改革與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也為水利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2 面臨的問題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并存是石家莊市的基本水情,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是石家莊市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水的問題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石家莊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
2.2.1水資源短缺、配置不合理
石家莊市屬資源型缺水地區。全市可供水量約為24.7億m3,2007~2011年年均用水總量31.7億m3,年均缺水量7.0億m3,缺水率為22.1%。受自然條件、生產力布局、經濟社會發展等各種因素影響,石家莊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工程條件不完善,尚未形成水資源合理配置格局,尚未走上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
2.2.2農村水利設施薄弱
石家莊市仍有282萬農村居民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艱巨,許多工程老化失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必要的抗旱水源。
2.2.3水生態環境脆弱
近年來,隨著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人類活動影響加劇,地表水資源量明顯減少,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和犧牲環境用水來維持沉重的用水需求。目前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70年代初的7m降至36.43m,石家莊市城區、辛集市城區、高邑東南部地下水位埋深已降至50m以下。全市水功能區、入河排污口水質達標率不高,2011年全市地表水監測河段水質在Ⅲ類及以上的河段占43.9%,平原區已出現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
2.2.4水利發展體制機制不完善
目前,石家莊市初步實現了水務一體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水利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水資源管理相對粗放,用水效率較低;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良性的水價形成機制尚未建立,水價與水資源緊缺狀況不相適應。
3 水利發展保護對策
3.1 調整產業結構
3.1.1農業結構調整
影響全市水資源供需格局的主要因素是農業。小麥、玉米、蔬菜三大主導作物,應提高專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以優質、高產、高附加值提高效益,蔬菜用水量較大,蔬菜占地面積應保持在100萬畝左右,應多發展設施蔬菜,減少露地蔬菜種植面積。
3.1.2工業結構調整
石家莊市應加快工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裝備的優化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開發利用高效節能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推動循環經濟和產業集聚,構建資源節約型工業。首先要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對醫藥、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提升技術含量,降低能耗水耗,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其次培育后續支撐產業,加快建設以循環經濟化工示范基地為龍頭的化工產業,以新型干法水泥為重點的建材產業;第三發展高技術產業,圍繞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保產業等領域,創建生物產業基地、信息產業基地、軟件工業基地。
3.2建立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體系
隨著石家莊市經濟社會發展,將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明顯變化。一是隨著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工業基地化、集約化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進程將加快。二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布局將出現較大調整,城市周邊建設地區和一批獨具特色的集鎮將有較快發展。三是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質量、城市形象和高品質飲用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后,石家莊市將逐步形成“三橫一縱”、地表水、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水資源配置體系。
“三橫”:第一橫,以橫山嶺水庫為主水源,利用引磁濟郜、口頭水庫和紅領巾水庫進行豐枯調節,形成市域北部磁河、郜河供水體系。第二橫,以娘子關泉、威州泉、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為主水源,利用冶河樞紐、引甘濟綿、張河灣水庫、八一水庫進行調節分配,形成市域中部冶河、滹沱河供水體系。第三橫,以白草坪水庫為主水源,利用引槐濟泲和平旺水庫進行豐枯調節,形成市域西南部槐河、泲河供水體系。
“一縱”:指南水北調工程,與引崗南、黃壁莊水庫水入市工程和韓家園、八一、白草坪水庫城鎮應急供水工程以及城市地下水水源工程連接,形成省會及山前平原區城市供水體系。
3.3大力推進民生水利建設
到“十二五”末,努力解決28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176座小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保障國家種糧大縣和新農村建設的水利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有效改善農民的生存環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3.4實行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開展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度,嚴格取水審批制度,合理調控地下水,有計劃地逐步關停城區自備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全市地下水開采量基本維持目前的開采水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限制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平原區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搞好污水集中處理,營造人工濕地,恢復水生植物多樣性。蓄水、引水工程應適度保留河湖、濕地的生態用水量。
3.5保護水源地,提高城鄉供水安全性
完善水源地和地下水源井群儲備、建設,加快建設應急供水體系,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在出現大面積水質污染事件、供水工程故障時,緊急啟動儲備水源。
加強對重要水源地和河流的水質監測,及時掌握和處置可能危及水源保護區的水污染事件,做好水源保護區的治理工作。
抓好國家太行山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和河北省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建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
為實現穩定供水,降低供水風險,必須實行流域與區域相結合,開展水資源的豐枯調蓄與水源涵養。適度安排多水地區向貧水地區調水,實現地區間豐枯調蓄;充分利用河道斷流區和可能拓展的地表水入滲場地,豐水年引蓄雨洪資源進行地下水回灌;適度恢復上游水庫對下游地區地下水的補給量。
3.6加強水利改革與管理
3.6.1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
積極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強化對城鄉水資源全面規劃、優化配置,建立事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形成統一的水務管理格局。
3.6.2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
(1)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嚴格實行取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對取用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新增取水的建設項目。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用水效率管理實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與區域年度用水計劃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嚴格計劃用水與定額管理。對超標準和超計劃用水的單位實行累進加價制度,征收加價水費,并核減用水量。建立和落實用水效率標識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監控體系和信息化建設。
強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促進各行業節約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構建節水型經濟結構。農業方面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加大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力度,大力推廣工程節水技術和生物農藝節水技術,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工業方面要以鋼鐵、化工、火電、紡織、制藥、建材等高耗水行業為重點,全面加強企業的節水管理,積極開展節水示范工程建設,到“十二五”末,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8%。鼓勵企業研發或引進先進技術,為節水減排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城鎮生活方面要著力加大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力度,降低管網漏失率,推廣普及高效實用的節水器具。
3.6.3推進水價改革
穩步推進水價改革,逐步建立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研究制定“分類水價”和“階梯式水價”為重點的水價政策。對取用水單位超計劃或者定額部分,實行累進加價征收水費制度,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基本建立調入水和本地水同區域同行業同質量同一水價的用水管理機制。研究制定鼓勵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價格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探索實行農業灌溉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辦法。
3.6.4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落實管護責任,加強行業指導,建立健全水價機制,確保工程良性運行。規范完善19個縣級水利技術推廣中心站,92個鄉級或區域片站建設。依托水利重點項目積極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
4 結語
經過六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石家莊市水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新形勢下,為水利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石家莊市面臨嚴峻的水利形勢,需要通過采取各方面的保護對策來保障水利發展,實現石家莊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石家莊市水務局.石家莊市水利改革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
[2]石家莊市水資源綜合管理辦公室,石家莊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石家莊市水資源綜合規劃(2006~2020年).2008.
[3]石家莊統計年鑒.20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2010年12月31日.
[5]石家莊市水資源公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