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主要敘述日蘭高速公路濟寧段K223+000—K227+000段路面出現了裂縫、唧漿、坑槽等病害等,對于此問題提出了采用海姆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充分利用瀝青混合料的廢料,避免了污染。
關鍵詞:日蘭高速公路,海姆,施工
日蘭高速公路濟寧段K223+000—K227+000段路面出現了裂縫、唧漿、坑槽等病害,通過路面檢測和鉆芯取樣,發現部分路段基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進行了維修設計。設計中采用了海姆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充分利用瀝青混合料的廢料,避免了污染。該方案既環保,又不增加建設成本,隨著該項技術的廣泛應用,維修成本會降低。現將淺談海姆瀝青混合料施工工藝如下:
舊路面銑刨料+新礦料+水+海母(HiRM)再生膠結料→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采用熱拌工藝進行冷拌和)→瀝青中、下面層(采用瀝青攤鋪和壓實工藝)→提升路用性能
一、海姆(HIRM)再生混合料的拌制
1、拌和設備
瀝青拌和樓、加水箱及速度控制儀器、乳化瀝青儲存罐、礦粉倉。
2、拌和時間
采用間歇式拌和樓的熱拌工藝進行常溫拌和,冷料干拌5~8s,加水拌和5~8s至均勻,噴灑特種乳化瀝青,總拌和時間一般不超過45s。
3、級配控制
從原材料級配、冷料倉進料速度和干燥滾筒混勻(開啟轉動)三個方面進行控制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拌和時的礦料級配。將銑刨料篩分成2檔,且新礦料按規范要求進行分檔,要求每天拌料前對準備用的2檔銑刨料和新礦料取樣進行篩分,根據篩分結果和生產配合比確定的礦料級配,結合每天拌和的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取樣篩分結果,適當調整冷料倉下料速度(注:每天標定冷料倉下料速度,標定時每檔料應干燥,避免冷料倉和熱料倉堵料),以滿足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拌和時的礦料級配設計要求。
4、試拌檢驗
根據確定的生產配合比結果,進行試拌和取料室內試驗。
5、拌和注意事項
(1)采用間隙式拌和料的熱拌工藝進行常溫拌和,不需要加熱,其拌料順序為:銑刨料和新料 水泥(干拌約5s) 加水(濕潤拌和約5s) 特種乳化瀝青(濕拌35~40s),銑刨料和新料、水泥放完可緊接加水濕潤拌和,總拌和時間控制在50s左右。
(2)每天在施工前對當天所用銑刨料進行篩分,并測定銑刨料的含水量,據此對當天拌和各檔料比例和外加水量進行微調,同時加強新料級配變異性的控制,使拌和礦料級配達到設計的合成級配。
(3)首次拌和前應對各檔冷料下料倉軸轉速進行計量標定,每天拌和結束時對各檔冷料下料倉軸轉速進行計量標定,以確保各檔料的比例準確,并用于次日的混合料拌和比例確定,同時裝載機上銑刨料不宜超過冷料下料倉的2/3高度。
(4)每天施工結束前應通過拌和樓傳感器自動檢測、顯示并打印當天所用各檔料質量,采用總量計算方法檢驗所用各檔料的比例。
(5)對冷料倉下料口、干燥滾筒、熱料倉下料口等易堵塞處應預先處理,當天拌和結束后應清理冷料倉下料口和滾筒進入提升筒部位,并用水沖洗拌缸,同時要求特種乳化瀝青儲存罐抽入拌缸的管道應固定并設成一定坡度,便于清理遺留在管道內的特種乳化瀝青。
(6)篩分好的銑刨料和新細集料遇雨水天氣應進行覆蓋,便于控制拌和加水量,且防止拌和過程出現堵料;采用32.5級緩凝水泥,要求初凝時間不小于3h,終凝時間不超過6h。
二、海姆(HIRM)再生混合料的運輸
1、運輸車輛的車廂應清掃干凈,嚴禁有泥沙或其它雜物殘留車廂。為防止混合料與車廂板粘結導致卸料困難,可在車廂側板和底部涂1:3的少量植物油水混合液;
拌和機向運料車放料時,汽車應前后移動,分幾堆裝料,裝料不宜太多、太滿,以減少粗、細集料的分離現象;
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運輸車應采用篷布覆蓋,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拌和至壓實結束時間一般不宜超過6~8h。
運輸注意事項:
(1)運輸車輛的車廂應清掃干凈,嚴禁有泥沙或其他雜物殘留車廂。為防止混合料與車廂板粘結導致卸料困難,可在車廂側板和底部涂1:3的少量植物油水混合液.
(2)拌和機向運料車放料時,汽車應前后移動,分幾堆裝料,裝料不宜太多、太滿,以減少粗、細集料的分離現象。
(3)海母(HiRM)再生混合料運輸車應采用篷布覆蓋,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4)拌和至壓實結束時間一般不宜超過6h。
2、攤鋪關鍵工藝控制
攤鋪設備:應采用瀝青攤鋪機以保障攤鋪質量,熨平板不需加熱,自由邊攤鋪前應采用立模固定攤鋪邊緣。
攤鋪速度:每臺攤鋪機前應預留2~3輛運料車等待,運料車應在攤鋪機前20~30cm處停住(卸料后應及時清理車廂余料),攤鋪時應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攤鋪速度宜控制在2~4m/min范圍內。
攤鋪機的螺旋布料器:旋轉時應保持勻速、布料高度不超過2/3以減少離析。攤鋪局部離析處應人工清除后用新料填補、必要的撒料。
松鋪系數:應通過試鋪壓實確定,一般松鋪系數取1.2~1.3。
3、施工縱橫縫處理
對于隔天鋪筑的橫向接縫采用垂直切平,即平接縫方法,順接攤鋪前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同粘結層材料)涂刷,相鄰兩幅及上、下面層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
對于縱向接縫也采用垂直平接縫方法,攤鋪前也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同粘結層材料)涂刷,上、下面層縱向接縫應錯位30cm~40cm。
瀝青混凝土上面層攤鋪前,按設計要求噴灑改性乳化瀝青粘結油,進一步起到封閉施工縱、橫縫。
三、海姆(HIRM)再生混合料壓實與養生
1、壓實方法及機械組合
壓實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應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碾壓步驟,并派專人指揮,碾壓段長度20~30m。
在保證碾壓不提漿、不推移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早壓,碾壓遵循“慢壓、高頻、低幅”原則,橫坡由低往高碾壓。
2、壓實關鍵工藝控制
初壓不加振動,速度按1.5~3km/h控制,以防止乳液的流失,碾壓由邊緣向中間,并注意錯軸寬度且不漏壓;
復壓采用高頻低幅模式碾壓,速度按2~4km/h控制;
終壓膠輪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出現水跡或提漿現象,鋼輪壓路機收面至沒有輪跡出現為止,速度按3~5km/h控制。
碾壓時應先起步后振動,先停振后停機,變向緩慢平穩,將驅動輪朝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及方向不應突然改變,壓路機折返應呈階梯形,不應在同一斷面上。
出現推移或泌水現象時應停止碾壓,待水分合適時再啟動,嚴禁壓路機在剛碾壓完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掉頭、急剎車及停放。
3、現場壓實控制方法
采用基于擊實法最大干密度、現場灌砂法測得壓實度和基于馬氏密度、現場鉆芯法測得壓實度雙指標控制,在試驗段200m試鋪時采用預定的壓實工藝與機械組合方案(2種左右),通過測試現場壓實,確定優選的1種壓實工藝與機械組合方案用于正式鋪筑,結合專人指揮碾壓確保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
4、養生方法
開放輕交通時間>4h,控制車速不得超過40km/h,養生24h表面干燥后攤鋪瀝青面層。天氣晴朗和細雨時采用自然養生,中雨、大雨、暴雨等強對流天氣時應注意覆蓋剛鋪筑壓實后的冷再生層。
四、海姆(HIRM)再生面層施工質量控制
1、施工過程的材料質量控制和檢查的項目、頻度應滿足表7.1的要求。
2、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項目、頻度等應滿足表7.2的要求
3、施工過程和交工驗收的外形尺寸檢查項目應滿足表7.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