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1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建筑工程的質量優劣不僅僅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聲譽,更為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的民生大計。因此,怎么樣做好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至為關鍵的環節。本文首先簡要分析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幾大要素,提出工程監督管理中的癥結所在,最后根據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及措施,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原因分析,對策
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不斷的得到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監督在此基礎之上也跟隨人們的要求不斷地規范化、系統化。工程質量作為建筑企業的生命,是決定整個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隨著建筑施工建設量的增多已經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關注。因此,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成為當前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的必然要求之一,也是監管模式創新的重要舉措,是堅持建筑行業全面協調發展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
一、分析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要素
決定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主要的因素在于施工企業和施工作業隊伍。這其中包括施工企業領導人員的素質高低,施工操作人員理論知識水平的高低、專業技能的優劣等。在工程建設中,高級工程師如果擁有較高的素質,擁有較強的決策能力,其質量規劃意識也會比較強,工程目標管理能力、施工組織能力以及對工程的技術指導能力都會比較強,工程的質量也就會隨之提高,反之,工程質量也會因工程師的素質不同程度的朝反方向發展。影響工程項目質量的因素還包括環境因素。第一是工程技術環境,比如說工程的水文地質條件,天氣氣象等;其次是工程管理環境,比如說工程質量保障機制,質量管理制度;再者就是勞動環境,比如說勞動工具、工作面、勞動組織等。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而言具有繁復多樣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時,我們必須根據工程的具體特點及周邊環境的條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
二、簡述目前我國建筑工程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監督管理欠缺力度
當前我國政府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發展觀念缺乏,執法不嚴,管理意識淡薄。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一些工程無視法定建設程序,在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工;一些工程建設單位的資質沒有經過嚴格審查就將工程層層轉包;一些工程施工圖紙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就投入施工過程,一面是公益面進行設計,盲目追求工程進度,片面追求工程成本的節約,為建筑工程埋下了許多質量的安全隱患。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國的建筑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政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管理。
2、缺乏健全的法律條例,建筑市場行為不規范
建筑市場的混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健全的建筑法律法規。具體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筑工程沒有按照規范條例進行設計和承建;施工企業醫保代管將工程層層轉包;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中故意壓價,或者是將整體工程分解之后分給多個企業,缺少規范的管理,工程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少施工企業利用不正當的的手段攬下工程等等。
3、片面追求工程進度而忽視工程質量
一個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進度應該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應該力求平衡,不能片面
的將追求速度作為工程業績的表現形式。但是在我國的建筑工程建設中,主要的通病就在于不顧工程質量而一味的求速度。為了所謂的工程倒計時或者是某項檢查經常打破既定的設計進程,不管人員技術水平高低、不論工種,甚至將工程施工順序顛倒,一切只以工程進度為重,不顧質量問題。
三、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對策
1、增強工作人員質量意識,全面提升人員素質
工程質量監督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集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為一體,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因此,質量監督管理隊伍素質的高低優劣、執法能力的強弱等是關系到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好壞的重要因素。
就目前情形而言,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不斷的得到提高,但存在的問題也令人擔憂,工程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些都與工程相關人員的質量意識淡薄有著莫大的關聯。工程監督管理體系必須重視質量,強化質量意識,不能將工程質量管理流于形式,必須切實抓好每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建筑行業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在當前形勢下,首先就要培養監督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內部考核制度,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監管作用,在工程質量處理問題當中,能夠及時有效的將其進行解決。
2、嚴格審查相關單位資質,確保建筑產品質量
參與建設全過程的各單位的資質應該經由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嚴格審查,規范建筑市場入場制度。凡是資質較低的建筑施工、建筑設計單位一律不予立項,建筑規劃部門不予發放建筑許可證,安全部門不予發放施工許可證。將質量認證制度全面實行,由國家的質量監督部門對建筑設計、施工、建筑材料及建筑企業的質量保障體系嚴格進行檢驗,考核達到標準頒發產品質量證書。
3、嚴格規范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行為
國家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制度的執行主要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監督。因此,一旦這些部門把關不嚴,違規辦事,那么國家對于工程建設監督管理作用根本就無法有效發揮。要加強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相關建設單位的監督,首先就要制定嚴格的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嚴格依程序進行;其次建立明確的建筑工程質量領導人責任制,將每一項責任都分管到各個項目負責人,如有質量事故發生,除了追究當事人及當事人單位的責任,還要對各級管理部門以及項目審批人、程序執行人、工程監督管理人員進行追究;再者就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各建設行政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收受賄賂等情況必須嚴加查辦,杜絕一切犯罪行為,確保工程質量。
4、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全面質量監督管理的告知制度,提高建筑工程監督執法的社會及行業內的高透明度,使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真正成為“陽光監督”。工程建設各方從建設工程項目一開始,就應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調動和鞭策工程建設、工程監理和施工等受監督單位自查自糾、自我約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規則約束性,使其自覺規范質量行為,減少和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
5、 建立全方位的集體監督機制,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力度,加強監督執法的科學性。改變現有的監督方法,建立全方位的集體監督機制,監督人員應持證上崗。保證執法檢查和處罰的嚴肅性和準確性。
6、建立預先預警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做到和諧服務嚴格執法。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預警,把質量問題控制在萌芽和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對于不可避免的質量問題,盡最大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圍。當工程質量出現下降的趨勢或工程施工到難點部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時,監督人員應及時到現場提示和指導,以此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
7、 建立行為監督與事實監督并重的質量監督運行機制,實現從單一事實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并特別注意工程建設各方的銜接部分的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督。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以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劃清各方銜接的質量界限,分清責任,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對于在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工程”,除嚴格按《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外,還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提高全體建設單位的質量意識。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建立以工程質量為中心的質量責任制。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充實必須的測試手段。提高工程質量,不能滿足于部標、國標的要求,要按照國際標準來衡量,這樣在國際市場中才會有競爭力。強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通過人來掌握的,如忽視了對建筑工程質量和信譽切切相關的以人為本的技術質量創新——即企業素質、人力資源的開發,必然造成企業缺乏發展動力。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全員的技術質量創新,提高人的工作質量,通過管理創新,使建設工程企業具有動力、凝聚力。形成強大潛力的內在機制,為提高工程質量,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結論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強,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根據新時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質量監督管理模式,規范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這樣才能提高建筑單位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也才能讓用戶用得放心,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成燦.強化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監控[J].建筑經濟,2001,(09).
[2]沙作剛.淺議建筑工程質量及其管理[J].鐵道工程學報,1997,(04).
[3]楊德宏.建筑企業工程質量檢測現狀分析及展望[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六屆發電專業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
[4]萬紹飛.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分析探討[J].廣東建材,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