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 人工水體景觀成為非常重要的規劃建設元素。 人工湖為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園,迅速在各地應運而生,生物多樣性高與生態效應最大化是其最大的特點。本文介紹了人工湖景觀植物造景設計,分析了水生植物如何在人工水利造景中的合理配植。
關鍵詞:人工湖,水生植物,景觀,配植
1 人工湖是改善環境的重要因素
人工湖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 園林常因湖水顯得活潑, 給人以鐘靈毓秀之感。人工湖是所有景觀設計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種,它極具可塑性, 并有可靜止, 可活動, 可發出聲音, 可以映射周圍景物等特性, 所以可單獨作為藝術品的主體, 也可以與建筑物, 雕塑, 植物或其他藝術品組合, 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人工湖的水生觀賞植物可以打破水面的空泛寂靜,使水景更富有自然情趣。植物的配置對水景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其灑脫的姿態, 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點綴水面和岸邊, 并形成水中倒影, 使水面和水體變得生動活潑,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對人工湖景觀進行生態設計,將水體的自然生態屬性、水面的開闊奔放與大環境綠化的背景融為一體。湖以泥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環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擬自然的觀賞型植物群落。湖中適量放養具有凈化功效的動植物,人為建立水生生態系統,抑制藻類的繁殖,在藻類大量繁殖前,設法不讓其形成優勢物種,因而控制產生富營養化。此類人工湖只要維持其生態系統平衡,可防止水質惡化。
2 人工湖水體植物配植原則及造景設計
2.1 作為人工湖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水體植物如能得到合理的配植,則必將對整個園林增色不少,在配植中應循序以下原則:一是生態原則:種植在水邊或水中的植物在生態習性上有其特殊性,植物應耐濕,或是水生花卉,自然駁岸更應注意; 二是藝術原則:水給人以親切、柔和的感覺,配植物時宜選樹冠圓渾、枝條柔軟下垂或枝條水平開展的植物,如垂枝形、拱枝形、傘形、鐘形、圓球形等。創造寧靜、幽雅環境的水體周圍環境,宜以淺綠色為主,色彩不宜太豐富。水上開展活動的水體周圍,則以色彩豐富多彩為主;三是多樣性原則:根據水體面積大小、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形體和色彩的植物,形成景觀的多樣化和物種的多樣化。
2.2 人工湖的植物配植設計,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綜合運用統一與微差、節奏與韻律、空間與尺度等美學原則和規劃設計方法,結合地形、水面、綠化、空間層次的豐富變化,體現21世紀人與自然融合的人性化設計,是人工湖建設發展的趨勢。人工湖景觀植物造景就是在物種選擇的基礎上按照植物的株型、質感、色彩以及生態功能進行科學合理地配置設計的過程。生態造景手法有如下幾方面:
2.2.1平面設計: 景觀植物在進行平面設計時,植物群落的邊緣線不應沿岸線平行,要進迥有序、曲折變化。另外水岸邊緣挺水植物群落構建時,切忌沿岸線均勻、等距地帶狀平行栽植不同物種,要注意建群種和點綴種的比例控制。栽植方式上以小面積片植為主,叢植點綴。此外同林水景平而上還應注意留白處理,水生植物不宜栽植過密。對于那些生長繁殖速度過快的水生植物進行栽植的時候, 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長范圍。
2.2.2立面設計:植物景觀配置除了遵循平面上圖案美觀、線形流暢等美學上構成原則以外,還應考慮立面上的景觀與群落層次的合理配置。首先在豎向設計水系岸線的時候就應曲折多變,坡度有陡有緩、陡緩結合,以便營造出岸線和坡度的多樣性和多變性,為水生植物的配置創造了良好的地形條件。另外,植物配置時要從群落構建的角度出發,構建群落結構層次豐富的立體景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凈化率,而且物種的多樣性可增強植物群落的生態穩定,從而保持景觀的長久性和多樣性。
2.2.3 色彩設計:植物通過其葉色和花色的調和和對比組合,可以表達或熱烈、或寧靜、或開朗、或內斂的情緒。因此,植物配植設計時要注重其葉色和花色的組合效果。水生植物葉色豐富,尤其是春天萌發時,將這些綠色系植物進行有機的調和搭配可以選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豐富水景的色彩。此外,花葉品種的適當點綴可以提升整個植物景觀的色彩效果。
2.2.4 季節變化:植物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出現不同的景觀效果,在進行植物配植設計時,應在群落色彩的基礎上,考慮延續性和變化性將不同觀賞季節的植物進行錯落有致地組合搭配,或觀葉或觀花,創造四時變化,增添視覺美感。
3 人工湖景觀植物配植造景
不同的水體,植物配植的形式也不盡相同。規則式的水體,往往采用規則式的植物配植,多等距離的種植綠籬或喬木,也常選用一些經過人工修剪的植物造型樹種,如一些歐式的水景花園。自然式的水體,植物配植的形式則多種多樣,利用植物使用水面或開或掩;用栽有植物的島來分割水面;用水體旁植物配植的不同形式組成不同的園林意境等。但最基本的方法仍是根據設計的主題思想確定水體植物配植的形式。
3.1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
水邊植物配置應該講究藝術構圖,例如,在水邊栽植垂柳,可形成柔條拂水的意境;落羽杉、池杉、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能起到以線條構圖的作用。還要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以增加水面層次和賦予野趣。以姿態瀟灑的垂柳與現代化的橋欄來營造水岸景觀,極富浪漫氣息,將水邊植物景觀特色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同時,島嶼綠化也可大量應用垂柳,從而使兩側的景觀形成視覺上的聯系與統一。
3.3駁岸植物配置
駁岸分為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駁岸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要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要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主導作用。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有遮有露,一般使用垂柳和迎春等植物,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地錦等做局部遮擋,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有曲有彎。
3.4 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觀低于人的視線,與水邊景觀呼應,再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觀賞。水中植物配置常用荷花來體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例如岸邊有亭、臺、樓閣、榭、塔等園林建筑或種有優美樹姿、色彩艷麗的觀花、觀葉樹種時,水中植物切忌擁塞,要留出足夠空曠的水面來展示美麗的倒影。湖邊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以適合水邊生長、樹形多變的針葉樹、闊葉樹、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組成一處夢幻景觀,優美的水中倒影使此處宛如仙境一樣。水生植物在湖中的面積適當,不會影響倒影的效果。
3.5 水與體搭配的種植種類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體為載體或與自然水體相連,這樣流動的水體有利于水質更新,減少藻類繁殖,加快凈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動的水體中做大量布置。種植時宜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設置深水、中水、淺水栽植區,分別種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區在中央,漸至岸邊分別制作中水、淺水和沼生、濕生植物區。考慮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設置種植槽,不僅有利于管理,還可以有計劃的更新布置。與水體搭配常用以下各類植物覆蓋、穩固 土壤,抑制因暴雨徑流對駁岸形成的沖刷。
總 結
總之,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靜態水景,或是動態水景,都離不開花木來創造意境。
植物配植是人工湖景觀營造的重要材料,配植應遵循自然形態和原有風貌,把生態功能與美學價值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原有的曲折湖岸線,依勢造型。才能使人工湖的植物配植在城市景觀營造上顯得更為合理,其景觀效果可提高園景的檔次和增添實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