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青海馬蘭山地區金銻礦找礦潛力評價
苗國文1、2 盧佳2
摘要 青?煽晌骼镂鞑狂R蘭山金銻礦區地球化學特征明顯,礦化與石英斑巖脈的分布密切相關,進一步找礦潛力較大。
關鍵詞 青海可可西里 馬蘭山 金銻礦 地球化學特征 找礦潛力評價
青海馬蘭山地區金銻礦點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可可西里地區馬蘭山北坡。地理坐標:東經90°43′ 08″,北緯35°53′24″,面積約90Km2,交通極為不便。
⒈地質特征
馬蘭山地區出露地層為三疊紀巴顏喀拉山群砂巖板巖組(TB1)和板巖組(TB2),主要巖性為灰綠色長石砂巖、不等粒巖屑長石砂巖、頁片狀板巖。昆南深大斷裂從礦區北側通過,北西向擠壓斷裂構成礦區內主要控礦斷裂,不僅控制了砂板巖組和板巖組的接觸關系,而且也控制了礦化脈巖的延伸,為成礦期后的斷裂。
2.地球化學特征
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在該區圈出馬蘭山綜合異常1處,異常以Sb為主,特征組合為Au、Hg,伴生有Mo、As、Ag元素異常。面積96km2,形態呈橢圓狀東西向展布,Hg、Sb和Au具三級濃度分帶。Sb平均值7.92×10-6,峰值17.4×10-6,襯度2.64,規模242.8。異常圖見圖1。
3.礦化特征
礦體賦存于石英斑巖脈底部的石英脈中,2008年地表檢查共發現3條輝銻礦脈和1條巖金礦脈(圖2)和(圖3)。Ⅳ號礦化巖石為石英斑巖脈和寬2cm的網狀石英脈。石英斑巖脈寬5m,長大于1km。石英脈含礦較富,石英斑巖脈相對較貧,但均已超過工業品位;Ⅱ號為巖金礦脈寬0.1m,長大于80m。礦脈產狀為200°∠60°,與石英斑巖脈相平行。脈巖東西兩段被沖洪積物和殘坡積物覆蓋。
4.礦石礦物
主要為輝銻礦,次為黃鐵礦,黃鐵礦呈五角十二面體似星點狀、團狀不均勻分布于巖石中。脈石礦物為石英,以塊狀為主,次為細脈狀。
5.品位
各礦體品位見表1。
6.蝕變特征
主要蝕變有硅化、高嶺土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碳酸巖化及黃鉀鐵釩化等。
7.成因類型
礦體成因類型為低溫熱液型。
8.找礦潛力評價
礦區圍巖為巴顏喀拉山群砂巖組的灰色不等粒巖屑長石砂巖夾灰色板巖,石英斑巖脈和石英脈呈小巖株狀或脈狀沿北西向裂隙侵入巴顏喀拉山群地層中,經微量元素分析地層中金的豐度最低7×10-9,最高27×10-9,平均14.7×10-9。由此表明巴顏喀拉山群砂巖組為區內金、銻礦成礦的主要礦源層,地殼深部的深熔巖漿在沿后期活動的昆南深大斷裂向上運移過程中不斷地將萃取地層中的Au、Sb等有益組分,與巖漿分異后期的H2O、CO2、H2S、CO、CH4、Cl-等礦化劑和揮發組分集中到以剩余SiO2主體的殘漿中組成含礦熱液,經上升運移至構造交匯部位富集成礦。
在該礦點東南的化隆溝、迎軍溝等地存在3處巖金、砂金礦點,礦化與石英斑巖脈的分布密切相關,并發現有20g左右的自然金塊,表明該地段礦化范圍大,礦化特征明顯,所以該區具進一步工作價值。
參考文獻
[1]青海省地質調查院,2003,I46 C 001001(可可西里湖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2]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2010,青?煽晌骼镂鞑1∶20萬地球化學圖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