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雨水的回收和利用是新建小區工程的重點項目,它通過將屋面、地表甚至地下雨水資源進行收集儲存,簡單處理過后再進行排放使用,實現小區雨水的人工調蓄和分配。本文針對這一過程進行詳細研究。
關鍵詞:雨水回收和利用,小區工程,調蓄
一、雨水利用系統簡述
建筑小區雨水利用主要是指將天然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和重復利用,可用于小區綠化景觀用水,衛生間沖洗、小區道路沖洗用水或者消防用水等。針對不同的用途和水質要求,其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可以大大節省經濟成本,為開發商以及社會謀取福利。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組成包括:匯水面(包括屋面、地面收水口等)、收集系統、初期雨水棄流、雨水儲存和調蓄設施、供水系統。
其中,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可參照建筑屋面排水系統設計,地面雨水收集和處理完畢的可利用水,為節約成本,均可按照室外排水重力流管道進行設計。如果屋面有雨水凈化措施,初期棄流雨水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取消。
二、雨水儲存和調蓄構筑物的設置
雨水的儲存和調蓄是雨水利用系統的核心部分,它匯集雨水資源進行調蓄之后再排放使用。新建小區中通常將低勢綠地或滯留塘等天然景觀水體設計為雨水儲存和調蓄設施,條件不具備時可建造地下調蓄池。調蓄池的容積可根據設計降雨過程變化曲線和設計出流量變化曲線來計算確定,并且整個調蓄池儲存雨水量要滿足在12小時內排空,但出水管管徑不能超過市政管道能力。
1.低勢綠地
低勢綠地是指低于周圍路面的小區綠化地段,它可以兼有調蓄、滲透和凈化三種功效。建筑小區綠地規劃中應有一半面積用來做儲存雨水,并且周圍路面要設計好相應的排水、導流措施,如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可鋪設透水磚,硬化路面要高于綠地5-10cm,坡度指向低勢綠地中的雨水收集口,達到匯聚雨水的目的。
小區內以低勢綠地作為雨水調蓄設施,其設計關鍵在于控制和調整好綠地與周邊道路和雨水溢流口的高程關系,雨水溢流口應設置在綠地中央或和道理交邊處,如果道路坡度適合時可以直接利用路面作為溢流坎,從而使非綠地鋪裝表面產生的徑流雨水匯入低勢綠地入滲,待綠地蓄滿水后再通過溢流口或道路溢流。
低勢綠地作雨水儲存和調蓄設施,工藝簡單,透水性和收集雨水性能良好,并且節省工程造價,在新建小區設計中應用普遍。但其水質處理工作較難,凈化后的雨水利用對象有限。
2.生態滯留塘
生態滯留塘經規劃設計,在滿足調蓄雨水的同時,也可進行適當的景觀改造,作為小區內觀賞水系。池塘本身應包括種植水生植物的雨水調蓄區和與之相連的雨水進水區和溢流區,池塘周圍設置生態邊坡,包圍在雨水進水區、雨水調蓄區和雨水溢流區外;雨水進水區包括連接池塘本體上雨水進水口的進水管和進水槽,進水管與進水槽相連通,進水管上還設有沉泥井,進水槽與雨水調蓄區相連通;雨水溢流區包括溢流槽和連接池塘本體上雨水出水口的出水管道,雨水調蓄區和雨水溢流區之間設有溢流堰,溢流槽與出水管道相連通,雨水溢流區內還設有出水格柵井,出水格柵井設置在雨水溢流區雨水出水口邊。
此滯留塘通常設計為非透水性加膜塘,其斷面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素土夯實、1-2mm厚LDPE防滲薄膜、土工布、200-300厚細砂和種植土,設計邊坡(垂直:水平)在0.25左右為宜。
3.混凝土調蓄池
混凝土調蓄池造價較高,一般也選擇地下式,覆土厚度1米左右,頂部可種植綠化。調
蓄池可選擇圓形或者矩形,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現澆。選擇方形或者圓形調蓄池,對于其造價影響不大,關鍵是調蓄池的容積。其容積計算可分為調蓄時間法、面積負荷法和脫過系數法,國內較常用脫過系數法,即確定脫過系數,計算有效調蓄容積。
地下儲存池的位置選擇可考慮雨水干管或者大流量的交匯處,或者靠近用水量較大的地方,盡量使整個系統布局合理,減少管(渠)系的工程量。混凝土調蓄池增加開發商造價,通常用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小區,并且其后續維護管理工作非常困難。
三、建筑小區雨水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1. 建筑小區雨水利用符合節能環保、打造生態小區的理念,其技術也日趨成熟。但在具體的工程應用中,還需要從設計角度著手,在雨水利用工程的構筑物選擇上,要盡量結合小區現有環境狀況、基礎設施和園林景觀布置等因素,將小區雨水系統設計納入到小區整體規劃中來,不能只做單項構筑物考慮。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擬建設施,最大程度地節約工程造價,這也是小區雨水回收系統設計的重點問題。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以景觀水體或下凹式綠地作為雨水儲存和調蓄設施,構建生態和諧小區。
2.建筑小區雨水回收利用,是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其對于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合理的建筑規劃設計,在小區內設置完善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效果,緩解個別區域用水緊張問題,并可以促進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2).建筑小區合理收集雨水,可減少路面積水問題,促進雨水向地下滲透、補充,還可以避免積水對建筑設施基礎的浸泡。
(3).建筑小區雨水資源就地利用,可減少暴雨徑流量,降低徑流中攜帶的大量污染物排人水系統所造成的污染,消減洪峰流量,減輕防洪壓力。
結語:
在國家提倡節能減排的當下,建筑小區設計中雨水的回收和重復利用無疑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從房地產企業角度來講,它也是節約用水成本的高效手段,其前提是有科學、完善的規劃設計,才能節約成本降低造價。
參考文獻:
[1].樊棟,王永強,建筑小區雨水利用設計淺析[J].給水排水動態,2010年6月。
[2].李向軍.雨水利用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動態,2009(8):17~20。
[3].李俊奇,余蘋等.小區雨水利用工程費用模型與優化設計[J].給水排水,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