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機械設備管理在公路部門占有極其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公路建、管、養的不斷發展,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機械的種類、數量在不斷增加。然而受一些條件限制,施工企業的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和使用管理制度還不健全,施工機械設備效率低,浪費嚴重。本文針對以上情況,對目前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采取使用與維護相結合的方法,提高施工機械的完好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管理,使用
一、公路施工機械設備管理與使用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與操作人員專業不強,素質較低
一方面受重生產,輕管理思想的影響,對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多企業由非專業人員管理設備。有的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機械管理員,但又不專職管理,出現管理上一團糟的現象。另外,施工企業注重眼前效益,忽視長遠利益,缺乏對特種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有的操作人員文化水平低,說明書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機,既操作壓路機,又操作裝載機,還操作攤鋪機,結果一樣也不專。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施工過程中,工程項目往往點多線長,設備、人員調動頻繁,而施工企業卻普遍存在著管理班子不全,人員力量薄弱等現象。因為往往會錯誤地認為,機械設備管理是施工現場的事,管理部門與基層單位只局限于個別業務上的聯系,以致盲目地精簡機構、壓縮甚至取消設備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或將其工作職能并入其他部門兼管,導致管理層與操作層之間脫節,致使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力量薄弱。其次,相當一部分施工企業仍缺乏完整、嚴格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對機械設備的臺賬、技術資料檔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造成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混亂,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1.3 施工設備配置不經濟,沒有科學規劃
公路工程復雜多變,隨著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的改變,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機械設備品種、數量,也是變化的,這就需要適時的購置相應的設備。在購置中由于施工企業缺乏對設備配置的長期規劃,致使機械設備的購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實際,在管理中也存在著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施工設備的配置缺乏合理規劃,科學配置,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的管理理念。
1.4 項目部設備管理短期行為嚴重
項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效益。對機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單位便不得不加班加點,長時間超負荷工作,而且很多機械設備甚至經常是“帶病作業”,直接影響了機械的技術狀態和使用壽命。另外,大部分操作人員只會操作,對于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使用知識了解不多,特別是聘用的臨時工,對于機械的正確使用方法與條件不予重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違規操作的不良現象,這就加快了機械的老化與磨損程度。而對于施工過程中發生故障的機械,尤其大型機械,項目部都不愿承擔高額的維修費用,而僅由一個項目部承擔也不盡合理。
1.5 使用和保養脫節
目前大多數施工企業雖然都實行定人定機制度,即每個操作人員固定使用一臺機械設備,但卻忽略了定人保養制度,沒有把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落實到個人。操作人員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維修人員也是馬虎應付了事,每當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往往互相推卸責任。這樣,不但影響了產量、質量,也增加了維修費用、運轉費用以及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此外,不少項目負責人只注意產值與效益掛鉤, 在設備管理使用上表現為“重用輕管”, 為了趕工期、搶進度,而不惜拼設備,甚至違章操作,造成該工程項目完工后機械設備的嚴重磨損老化,而調運到新工程又需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費用進行整修, 造成施工工期貽誤, 項目部門之間在維修費用上互相推諉,固定資產無形流失。
二、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管理和使用的改善措施
2.1 完善機械設備管理體制,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管理好機械設備的前提,建立制度必須全方位的涉及施工的各個環節,實行統一規劃,專人負責,并與個人利益掛鉤,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努力做到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明確專管和群管人員的職責與權限,充分發揮各級職能人員的積極性。
在制定機械設備各項管理制度中應堅持“七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施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機械完好率,有利于提高機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充分發揮機械的效能、有利于提高職工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效益。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讓每臺機械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機械化施工生產和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其執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勞動生產率、施工安全、機械的完好率與使用率,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除應配備相應人員外,還需注意不要隨意變動其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機械設備性能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2.2 配置經濟化
2.2.1 施工方案優選化。公路施工方案的經濟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間進行優化選擇,依據工程量大小、工期決定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以及進出場時間,以達到工程進度與設備使用的協調一致與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設項目工程量大時應采用大型機械和先進設備,而工程量小時則應采用中小型機械和現有設備。但這不是絕對的,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公路土方工程施工中,要特別注意挖掘機和運輸車輛、推土機等關鍵設備的優化選擇。在路面工程施工中,要特別注意瀝青混凝土拌和站、攤鋪機和運輸車輛等關鍵設備的優化選擇,以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同時避免浪費,降低施工成本。
2.2.2 配套設備效率化。施工企業應解決好機械設備組列內
部的合理配套關系:以設備組列中主要設備為基準,其它配套設備以確保主要設備充分發揮效率為選配標準;設備組列數量最小化原則,即盡可能選用一些綜合型設備,以減少配套環節,提高組列運行的可靠性;次要設備并列化原則,即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注意組列中的薄弱(運行可靠性低)環節,實現局部施工設備的并列化。
2.3 加大管理、操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其自動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觀念,科學地對機械設備的購置、安裝、維修、更新改造等進行有條不紊的綜合管理。施工企業應明確分管設備的領導,明確施工所需的設備管理和操作崗位,同時配備相應管理工作人員和設備操作專業技術人員,這不僅會影響機械設備的技術使用壽用,還直接關系到施工工程進度和質量,所以,一定采取相應的保護性或適應性措施,如對操作人員實行設備操作使用技術培訓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員對施工要求、場地環境、氣候等生產要素有詳細的了解,對使用的設備有基本具體的理解,確保機械使用和操作的規范化和技術化。在施工間隙采取多種形式學習,不但要為眼前的生產需要服務,還要站在戰略的高度教育職工樹立終身學習、多能服務觀念;既培養專才,也培養通才;理論與實踐并重,形式與效果齊抓,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2.4 完善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使用這三者是相互關聯,互為條件的。任何設備在使用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故障,為了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應定期維護、保養、檢查(點檢),執行“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定班保養、定期保養、巡回保養制度,并按各級保養規程執行,低級保養由操作人員進行,高級保養由維修人員會同機械操作人員進行。
對于施工企業已裝備的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價格昂貴的機械設備, 因其技術含量高, 單憑經驗與普通工具已難以對這些設備進行正確的修理。因此,這些機械設備應采用現代的手段,以經濟合理的方法開展維修,針對設備的功能、工作環境、磨損大小,在充分了解與掌握其故障情況、損壞情況、技術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狀態維修、項目維修,這樣既保證了設備的完好率,在確保正常使用的同時,又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機械不壞不修,壞了又無法修的局面發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路工程機械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項系統而且復雜的工作,工程人員要根據工程的實際特點,以完善的管理手段來實現使用和維護二者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施工機械設備的綜合生產效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保障施工任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雒煥仲.關于施工設備管理維護的幾點思考[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10(11).
[2]高遷.淺議工程機械的管理與維護[J].科技創業月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