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2月2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取得了不少成績,然而,當前的農業節水灌溉方面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想要發展我國的現代化農業,除了要做好基本農田的建設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提升我國節水灌溉的技術水平。
關鍵詞:農田灌溉;節水灌溉;水資源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時還培養了一批業務水平過硬的農業技術人員,這使得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糧食產量逐年增加,進一步保障了我國的食品安全。所以,當前制約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水資源的匱乏,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發展節水灌溉就成為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一、我國目前農田灌溉的主要方式
目前,各國農業灌溉的方式主要有渠灌、管灌、噴灌和滴灌等,每一種灌溉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缺點,因而適用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對其進行選擇應用的時候,要對本地區的特點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以便選擇最為經濟的灌溉方式。以我國北方缺水地區為例,由于缺乏地表徑流,因此地下水是這些地區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灌溉方式也多以管灌和噴灌為主。
管灌,具有能源消耗低、投資少、管理方便、適用范圍廣等優點,是國際上最為流行的農田灌溉技術之一,但由于與管灌相配套的技術和設備還并不完全,因此該方法也存在著許多缺點。比如,出水口容易生銹,操作也不是十分的靈活,無法與移動式軟管進行連接等。由于上述問題的影響,不少地區仍然在沿用土渠灌溉這一傳統的灌溉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蒸發和滲透流失,大幅降低了灌溉用水的實際利用率。所以,必須要盡快建立一套與管灌相適應的配套技術和設備,以便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推廣和應用,從而為我國節水型農業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農田灌溉事業的成績與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成就不僅是灌溉面積的增加,而且各地結合當地條件,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上都有所發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南方灌區的塘壩建設,增強了雨洪攔蓄能力,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減輕了水土流失危害。北方缺水地區開發地下水灌溉,發揮的作用尤其值得贊揚。北方地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井灌,現有井灌面積超過2億畝;在地表水灌區內打井,開采地下水作為第二水源,灌溉面積也達到2億畝;二者合計接近占全國總灌溉面積的一半。西北干旱地區灌溉,凡是實行井渠結合,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運用的,都有效地解決了灌區次生鹽漬化問題。這些經驗都值得深入進行理論總結。但是,當前農業節水灌溉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亟待我們探討、解決。
三、當前農業節水灌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農業高速發展,用水過多,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加劇城鄉矛盾,破壞生態平衡。
(二)建設規模過大,投資能力不足,許多灌溉工程未建成即投入生產運用;投產之后,又由于資金缺乏,設備不能正常維修養護,有效灌溉面積呈衰減趨勢。
(三)建成的灌溉項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單位無自主權,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發揮。
(四)水利院校的教育和教材內容重視水工結構的設計理論,忽視管理科學與實踐。加上部分水利建設項目常以形象工程表現政績,而對項目管理及其效果缺乏監測制度和評價指標;所以,就形成"重工程、輕管理,重大型、輕小型,重骨干、輕配套,重建設、輕效益"的社會思潮。
由此可見,農業節水灌溉項目建設,需要政府加大工程續建配套的財政投入,從長遠發展考慮,最根本的辦法是培養具有新知識和新思維的后繼人才。
四、減少輸水過程的水資源流失
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灌溉面積和灌溉質量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但是我國水資源匱乏和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實際情況卻又嚴重制約著灌溉面積的提升,因此,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成為農田水利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研究人員都將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上,而忽視了輸送過程中的節水問題,進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和研究力度,讓節水灌溉不留死角,具體方法如下:
(一)修好輸水渠
輸水渠的修建質量不僅關系到滲漏度,還影響著輸水的通暢性,一般來說,一處用心修整的輸水渠能比那些隨意開挖的溝渠節水20%~30%,如果能用塑料薄膜將其包裹,那么水資源的有效輸送率就能達到95%以上。
(二)選擇合理的畦面積
一般來說,短畦和小畦中水的流量更大,不僅用水少,而且灌溉效率也相對較高。根據農田的實際灌溉經驗,當畦長為50米時,使用渠灌能夠得到最好的灌溉效果;而當畦長為25米時,使用井灌能夠得到最好的灌溉效果。所以要注意選擇合理的畦面積,使之與灌溉方式相適應,讓它們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從而獲得更好的灌溉效果。
(三)實現合理運籌
在水資源豐富、地表徑流密集的地區以及寬壟的窄畦和地面平整的地塊,可以采用兩水夾澆的方法;對于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地勢一頭偏的灌溉區,可以將水渠修建在地勢較高的一側,讓水從高處自然向下流去,以便節約人力及其它資源;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則可采用滴灌等灌溉方法。
五、加強農業節水灌溉的管理和科學研究
基于農業節水灌溉的特點,開展農業節水灌溉的科學研究應注意的事項:一是要采取開放方式,吸納多學科專家參與;二是要科學總結建成工程的管理運用效果,從中取得經驗和改進方向;三是跟蹤農民生產進行監測,取得的科學數據直接為改進生產管理服務。
開展農業節水灌溉的科學研究分兩個層級。一是宏觀戰略研究,意在為灌區建設找出正確方向,使之與流域的和區域的水資源配置相適應。二是微觀的技術性研究,意在解決生產管理的技術性問題,并為落實宏觀戰略研究提供支撐。
從農業生產的諸多條件分析,減少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有效的措施是把現有灌區的中低產田改造成為旱澇保收的穩產高產農田。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以農民用水自治為核心,以科學合理的終端水價制度為保障,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減輕農民用水生產成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六、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時,我國又是一個水資源分布不均且相對匱乏的國家,所以實行農田的節水灌溉無論是對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還是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