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2月1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建筑之前如果地基不夠堅固,為防止建筑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筑物不穩定等事故,需要對軟地基進行處理,使其沉降變得足夠堅固,提高軟地基的固結度和穩定性至設計的要求。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地基處理的合理與否,不但會對工程的造價產生影響,工程的安全性也會廣受影響。故而對于地基這個水利水電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位,施工作業人員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水利水電工程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利工程;軟土地基;處理
Abstract: If the founda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before construction, to prevent buildings foundation caused by sinking ripping buildings are not stable wait for an accident, need to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making the subsidence become strong enough to improve the soft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degree and stability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reasonable or not, not only would the influence of engineering cost, engineering the security will also widely affected. So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for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work personnel should be given a high prior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濱海、湖沼、谷地、河灘等地沉積形成的土質天然含水量比較高、孔隙也比較大、壓縮性也比較高、抗剪強度則比較低,而且顆粒比較細,這樣就會導致低固結系數、長固結時間、高靈敏度、強擾動性、低透水性,同時土層之間的層狀分布也會非常復雜、各層之間的物理力學性質差異也會較大。因此,軟土地基是指壓縮層主要由淤泥、淤泥質土或其他高壓縮性土結構的地基。承載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滿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設計要求,故需進行處理。
1軟土地基的特性
1.1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
淤泥和淤泥質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介于50~70%之間,相比而言,我國軟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介于1~2之間,一般情況下,這就會遠遠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時候,甚至可能達到200%。
1.2低透水性
由于高含水量,在滲透系數k≤1(mm/d)的時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這樣,在承受強荷載作用后,孔隙水壓力就會變得高的,地基的壓密固結性能也會深受影響。
1.3低抗剪強度
通常,軟土會呈現出軟塑一流塑的狀態,這樣在有外部荷載的時候,抗剪性能就變得極差。據資料統計,中國的軟土無側限抗剪強度一般都在每平方米30KN以下。如果沒有排水剪,這種情況下,內磨擦角∮的值基本上接近于零,在這樣的條件下,抗剪的強度只與凝聚力C相關,而C的值每平方米則小于30KN,固結快剪時,∮的值一般介于5度~15度之間,這樣軟土地基的強度要想得以提高的關鍵操作方法就是排水。在土層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時候,隨著有效壓力的逐步增加,就會慢慢的產生和形成固結。相對應的,如果不存在優質的排水出路,在荷載增大的情況下,強度就會衰減。在這樣的土質上,建造建筑物的話,應該盡量采用"輕型薄壁"的設計,這樣建筑荷重就會減輕。
1.4高靈敏度
對于軟粘土而言,尤其是對于海相沉積的軟粘土,如果結構未被破壞,則就會有一定的抗剪強度,不過如果被擾動了,抗剪強度則會被明顯的降低。受到擾動后,軟粘土的強度會進一步的降低,這一特質可通過靈敏度(靈敏度指的是含水量不發生改變的條件下,原狀土與重塑土之無側限抗壓強度的比例)來予以充分的表達和表示,正常的情況下,軟粘土的靈敏度界與3~4之間,有些情況下,可能會更高。故而,如果筑堤于高靈敏度的軟土地基上時,對地基土的擾動應可能的被避免。
2處理軟弱地基之方法
(1)排水固結法。作為解決淤泥軟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軟粘土地基穩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壓和排水兩部分系統組成。
(2)換土法。如果淤土層比較薄,這個時候就需要把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淤土層進行更換填充,比如使用砂灰土、壤土、水泥土、粗砂等材質,也可以采用沉井基礎等辦法進行地基處理。
(3)強夯法。將80kN夯錘,起吊到高達6至30米的地方,讓錘作自由下落運動,通過這樣的運動夯實土質。如果地基是河流沖積層、濱海沉積層,或者由黃土、粉土、泥炭、雜填土等構成,使用強夯法容易達到目的。
(4)旋噴法。旋噴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滲工作的開展,通過利用旋噴機具將帶有特殊噴嘴的注漿管置于土層預定濃度,而后對其予以提升,在這個時候噴嘴會以一定速度作旋轉動作,這樣就會產生高壓,高壓擠迫水泥固化漿液與土體混合,經過凝固硬化結成樁子,這樣就可以達到提高地基防滲的目的。
(5)振動水沖法。振沖法的工具是振沖器,它類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搗器的機具,該中機具涵括了上、下兩個噴水口。由于振動和沖擊荷載的作用,地基中會先成孔,而后在孔內予以填充砂、碎石,進而分層振實或夯實,這樣地基就得以加固化。
(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攤荷載于地基,在可能出現塑性剪切破壞時,平鋪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將可以對面形的破壞起到組織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小破壞的擴張,從而提高了地基的承載能力。
(7)灌漿法。將水泥砂漿、水泥漿、粘土漿、粘土水泥漿及各種化學漿材(比如木質素類、聚氨酯類、硅酸鹽類)予以液化,同時這些漿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這個過程中會用到相關的氣壓、液壓或電化學原理,而后將其注入地基介質中或建筑物與地基的縫隙部位,從而達到加固淤泥軟土地基的效果。
(8)硅化加固法。借助電滲原理,利用網狀的帶孔眼的注漿管,采用電動硅化法,通過輪換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鈉(Na2O□nSiO2)溶液與氯化鈣(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為上述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進而會有膠凝物質生成,或者土顆粒的表面會活化,這樣土顆粒之間的連接性和土體力學的強度就會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徑會被擴大。不過這樣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電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和機會一般不是很大。
(9)加筋法。加筋法是為了減少整體變形,并且同時達到增強整體穩定的性能的目的, 土工合成材料,因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強,會被埋置于土層中,這樣在土顆粒和拉筋之間就會產生摩擦力,土也會與加筋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的話,地基強度就會被提高;也有通過在砂墊層中鋪設土工織物的方法來提高地基穩定性的,土工織物的添加會在有受拉作用產生時基底應力會被予以調整分布,相應的,地基側向位移和沉降就會隨之予以不同程度的減少,這樣提高穩定性的目的就可以被實現了。
(10)樁基法。如果淤土較厚,含水率較高,孔隙也比較大,這樣要想對其予以大面積的深處理的話就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打樁法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固處理方法,雖然有多種多樣的打樁技術,不過起初階段的砂石樁和水泥土攪拌樁目前已經鮮有使用了。
3地基的質量控制
土質、現場出土等條件的不同就會直接的影響到開挖作業順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層的挖掘等工作的展開,所以在施工的時候,相關的條件必須予以合理的確定,而后根據確定的條件開展挖掘工作。對于淺基礎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這個時候首先要沿著進行測量的基準灰線直邊切割出來一個槽邊的輪廓線,而后對作業面予以一一的展開。同時,還需要保證地基與基礎的強度能夠足以承受建(構)筑物上的全部結構荷載。為了滿足這一條件,基礎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蝕性和抗凍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滿足要求和條件。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地基穩定,必須讓地基和基礎有足夠的工作面。地基變形值的范圍也應該在許可的參考值數之內,這樣才不會引起建筑物的開裂、傾斜或者標高產生相應的變化等等。
4結束語
總之,水利水電地基工程施工技術中,注重質量管理及控制,掌握地基施工的條件要求,通過多方面的比對實際地質情況和周邊環境,可以選擇不會因為不均勻沉降造成較大的變形差的方案。方案最終確定后,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需要予以控制,基礎質量的保證這才是整個工程建設成功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少華,祝毅.異常情況的地基處理[J].林業科技情報,2000,(3)15.
[2]王忠和,呂揚.淺談軟弱地基的處理[J].林業科技情報.2003,(1)13.
[3]JG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