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根據本人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簡要分析了船舶發展的趨勢,對如何提高船舶安全檢驗質量的要點展開了論述,并且對船舶結構日常修理應采取的安全檢驗措施展開了探討。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船舶安全檢驗;焊接;航運;質量;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ing experience myself, it briefly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hip security inspection, and points out to the ship structure that should be taken daily repair the security inspection measures discussed. It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s.
Key Words: Ship security inspection; Welding; Shipping; Quality;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X73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船舶安全檢驗是船舶、海上設施、以及航運貨物集裝箱等具備安全航行、安全作業、以及防止船舶受惡劣條件破壞漏油污染水域生態環境等重要技術支持,是保證水上工作人員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條件,是國家賦予的法定義務。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航運業務也有了高速發展,高參數、大荷載運輸船舶逐步被研發投入到實際工程應用中,加上航運運輸量的不斷增加,船舶周轉效率也隨之快速提高。船舶結構、機械設備、供配電系統等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惡劣氣象條件、負重率高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致使船舶某些結構和功能逐步出現性能和技術水平下降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某些功能單元喪失工作能力,發生特大惡性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
二、提高船舶制造過程中各控制線精度
船舶在制造過程中各類中心線、理論標準線的精度是船舶船體質量監督控制的核心,也就是說要制造運行效率高、綜合性能強的船體,必須構筑完善的基準定位線,以提高船體功能結構的安裝質量水平,從而保證整個制造過程能夠按照原始設計要求順利進行。船舶的重量重心、穩性等技術指標偏離原設計要求是船舶制造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同時也給船舶后期安全穩定運行埋下巨大安全隱患,因此,構筑完善的船舶制造控制線校驗措施,并加強日常檢驗力度,是制造高性能水平船體的基礎保證條件。無論是剛開始的船臺基線,還是到船舶的龍骨中心線,甚至到船體各種骨材的安裝理論線等控制線,作為船舶安全檢驗人員均需要采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來有效控制其精度,對船舶制造質量進行全過程監督控制。分段(分片)等流水線造船技術已在民營船廠萬噸級船舶制造過程中得到廣泛推廣使用,但由于受傳統制造理念的制約,加上船體鍛造、拼裝等技術工人技能水平不達標等原因,在船舶船體制造過程中按個人經驗進行操作,導致船舶在制造過程中,出現縱骨安裝間距不均勻、船舶中心線控制不當造成船舶下水浮態出現異常等質量問題。隨著大噸位、遠距離運輸、多功能船舶的不斷研發,對船舶船體制造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焊縫外形及尺寸誤差質量校驗力度
在鋼質船舶船體制造過程中,焊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其質量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船舶整體性能水平。焊縫是鋼質船體核心質量控制點,雖其金屬總重量大約只占整個船體重量的1%~1.5%左右,但是焊接工時大約占整個船舶制造總工時的1/3,焊接質量水平直接決定著船舶船體的強度和水密封性能水平。
因此,船舶安全質量校驗人員必須加強對焊接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焊縫外形不規則和尺寸控制誤差不符合要求是船舶焊接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安全質量問題。造成船體焊接焊縫出現沿長度方向寬窄不一、焊縫截面出現虛焊不豐滿、以及焊接部位增強高高低不均等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與焊工綜合技術素質水平有關,因此,在焊接過程中要對焊接過程進行全程質量監督校驗。
四、控制船舶構件的不規范開孔
孔洞是船舶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會根據各功能需求,在船舶上開如
流水孔、通焊孔、透氣孔等成千上萬各類形狀大小的孔洞。由于各功能孔洞數量較多,如果不嚴格控制其質量水平,必將給船舶安全投運使用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在實際安全檢驗工作中發現,由于孔洞數量較多,尤其是在5000噸級以下的船舶在制造過程中,很多制造人員個人經驗注意較重,沒有安裝設計和相關規范要求嚴格開孔,開孔尺寸部位隨意性較大,誤差控制精度較低,出現流水孔開小,經常堵塞;流水孔較大,降低船底其它構件強度等問題。因此,作為船舶安全質量檢驗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結合《全國船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標準》,重點關注船舶開孔質量問題,避免小失誤引發大事故的發生,保證船舶各功能孔洞間具有良好的匹配特性,提高船舶安全航運質量水平。
五、船舶結構修理安全質量控制措施
船舶經質量檢驗后,如果發現有安全問題,就需要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提高船舶綜合安全航運性能水平。船舶結構修理常采用的方法有:更換新構件部件、紅火校正改進、焊接補焊等。在整個修理過程中,均需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防止修理措施采取不當,給船舶帶來嚴重的質量問題。
1船體外板、肋骨和端肘板修理
外板、肋骨和端肘板是船舶最容易受腐蝕的部位,如果在安全質量校驗過程中,發現其腐蝕量超過或臨近允許值時,就需要立即對船舶進行割換維護處理。如因腐蝕導致斜載板、甲板、內底板等相互間連接處產生裂紋等安全隱患時,應將裂紋有效批掉,然后用低氫焊全焊透技術方法進行重新焊接處理。
2甲板結構修理
甲板是船舶主要的承載體,該部位如出現裂紋、溝槽腐蝕、變形等問題時,一方面會影響船舶外觀質量水平,另一方面裂紋、溝槽等會導致甲板不平,導致運行管理人員出現摔倒等人身危害。因此,當甲板出現問題后,應采取局部切割用強度和厚度較優越的嵌入鋼板進行更新替換,并采取全焊透技術措施進行有效焊接,提高甲板綜合性能水平。如出現艙口蓋板、艙口角隅、艙口圍板等構件蝕耗現象時,應根據相關測量儀器測量其腐蝕厚度,并制定相應的局部切割更換措施,保證船舶甲板結構具有良好航運性能水平。
六、小結
船舶結構制造及日常修理維護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船舶綜合質量水平,影響到其能否高效安全的航行。為了消除影響船舶結構質量的安全隱患,一方面在船舶制造過程中,要加強控制線控制精度、焊縫形狀及尺寸誤差、開孔外形及數量等方面的質量檢驗力度,敦促船舶制造廠制造出高性能水平的船舶結構;另一方面需要船東加強對船舶的日常修理維護保養力度,提高船舶綜合航運安全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王衛民.船舶檢驗發展水運事業的基礎[J].大陸橋視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