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2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結合新一輪援疆工作中新農村示范點建設的實際案例分析,援疆建設規劃應體現其政策性、典型性、示范性、實施性。規劃中突出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合理繼承原有的布局結構,空間形態,保護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建造物,尊重維吾爾族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突出地方特色。
關鍵詞:援疆建設;民生為主,惠及百姓;地方特色;文化傳統
Abstract: Combined with new sign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ork in xinjiang too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ase, aid to xinjia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its policy, typicality, demonst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x. Prominent place in the planning of styl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inheritance, space form, with certain historical value and protect cultural valu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respect the uygur folk customs and habits and customs, outstand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aid to xinjiang constructi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given priority to, benefit the people; loc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tradition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10年4月,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啟幕,19省千億資金,讓新疆 站 在了“跨越式發展”的起跑點。按照山東省“民生為主,惠及百姓”的總體原則,泰安市規劃設計院承擔了新疆岳普湖縣一鎮三村的規劃編制任務。
1、下巴扎鄉烏蘇特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概況
岳普湖縣是國家貧困縣,地處喀什地區中部,距喀什市74公里。全縣總人口15萬人,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6%。2009年底,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1.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94元。也克先拜巴扎鄉位于岳普湖縣西北。2009年,全鄉總人口19803人。
岳普湖縣下巴扎鄉烏蘇特村(簡稱下巴扎1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是山東省新一輪援建項目之一,規劃富民安居民房100套,并配套建設村民服務中心、幼兒園、健身廣場等設施,項目的建成有效改善當地群眾居住生活條件,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下巴扎1村新農村試點工程于2010年10月開工建設,2011年6月底之前完工入住。
2、援疆背景下新農村建設原則
2.1 政策性
援建規劃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山東省援疆項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優先位置,具體到新農村建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
2.2 典型性
富民安居是新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援建項目工作繁多,單純依靠設計單位的援助是很難完成的,必須通過示范工程確定建設的思路,帶動當地的建設、設計單位來完成,這就要求示范村的選取必須其有典型性。
2.3 示范性
援助單位規劃設計的是示范工程,設計須具超前性、先導性,達到高起點、高標準。設計應該能做到既能滿足村民的居住生活又能滿足村民的生產兩個方面的需求。
2.4 實施性
援助規劃是一個隨即就要投入實施的規劃,這就要求強調近期實施的可行性。從某種意義上將,規劃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能夠迅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一份可供實施的方案。
3、下巴扎1村新農村試點規劃建設與實踐
我國地域遼闊,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特別是西部區域經濟基礎比較落后,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模式和方式上都應當區別對待。此次中央新一輪的援疆項目重點在民生項目,因此我們新農村規劃建設也應當體現這一核心原則。
3.1 現場調研
新疆幅員遼闊,各村組在地域、風俗、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泰安規劃院援建工作小組詳細調研了下巴扎1村的人口、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風土人情等情況。
3.1.1 農村布局現狀
下巴扎1村位于鄉駐地東北,總戶數640戶,總人口3091。從現場調研情況來看,村莊布局總體形成了“路-渠-院-田”的空間分布形態。
3.1.2 村民現狀調查
規劃通過入戶訪談,從經濟來源、家庭結構、居住需求.搬遷意愿、產業發展等方面全面了解下巴扎村民的基本情況和居住需求。1村人均年收入3200元,家庭收入中農業占80%,二、三產業占20%。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牲畜養殖基本為家庭養殖。下巴扎1村住宅庭院面積2-3畝,住房主要以木板夾心房為主。
3.2 傳承文脈 科學規劃
3.2.1 傳承文脈
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區域,規劃中合理繼承原有的布局結構,尊重維吾爾族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突出地方特色。建設一批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和傳統風格的民居。
3.2.2 住宅房型設計
本次設計住宅建筑面積80平方米。住宅設計采用“L”形設計,臥室、客廳等主要房間南向布置,沿住宅外側設計柱廊(涼棚),房型設計充分考慮廚房、衛生間等功能布置,旨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與生活條件。屋頂采用坡屋頂,屋面掛瓦。柱式、拱券、檐口采用當地傳統建筑風格和元素。住宅立面采用淺黃色外墻涂料,轉角處采用石膏等預制件貼面處理。(圖1)
3.2.3 院落布局
院落布局將居住與庭院經濟相結合,做到人畜分離;目考慮到當地居住習慣,在院落中設置葡萄架、種植區等多種功能區。院落布局采用東西向布置,占地面積660㎡。院落分為東西兩部分,一側為生活居住區,另一側為庭院經濟區。生活居住區內預留庫房和臥室用地。庭院經濟區布置牲口圈、車棚、草料庫、菜園。
3.2.4 新村規劃布局
根據省援疆指揮部的要求,新村示范點相對集中,此次規劃規模100戶,占地11.53公頃。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一帶、兩組團”的布局結構。按照服務設施距離最近的布局原則,完善布置村民服務中心、新村健身廣場等公共沒施。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兒電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的基礎設施系統。大力推廣利用沼氣池,鼓勵使用太陽能,推廣太陽灶。
4、結語
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科學規劃,高標準、高起點地實施“富民安居”工程試點工作的要求,新村建設已基本完成。新村建設農戶住房面積80平方米以上。
新疆繁榮發展,是邊疆地區長治久安的保障。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富民安居義是新疆繁榮的基礎。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要緊密結合農業產業發展,深入了解農民的需求,尊重地方傳統,統籌謀劃村莊發展,科學合理規劃。以一種進入農村、農民的觀察、理解方式與途徑,從鄉村內部看鄉村事物,站在鄉村的角度進行村莊規劃建設,關注國家政策及利民主體的凸現,正是當前合適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林文棋.試論新農村建設中的規劃創新[J].規劃師,2007(2):5-7.
[2] 李郇.自下而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新特點[J]城市規劃,2008(12):65-67.
[3]李合章.鄉村意象和新農村規劃設計的思考--以大莊村整潔規劃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8):4340-4343.
[4] 王新哲,劉曉.新疆新農村規劃的探索與實踐--以巴楚縣試點新農村規劃為例[J]. 城市規劃學刊,2011(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