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高等級公路邊坡綜合防護系統研究日漸引起公路部門的重視。
關鍵詞:高等級公路,邊坡,綠化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邊坡綜合防護設計是高等級公路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需根據公路等級、降雨強度、地下水、地形、土質、材料來源等情況綜合考慮,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選擇實用、合理、經濟、美觀的工程措施,確保高等級公路的穩定和高速行車安全,同時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保持生態環境的相對平衡,美化高等級公路的效果。因此,高等級公路邊坡綜合防護系統研究日漸引起公路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高速公路邊坡破壞的主要形式
1.高速公路路堤邊坡
(1)路基下邊坡一般為填土路堤。受力穩定的路堤邊坡的破壞,主要表現為邊坡坡面及坡腳的沖刷。坡面沖刷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對邊坡的直接沖刷和坡面徑流的沖刷,使路基邊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沖溝,沖溝不斷發展導致路基發生破壞;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灘上、滯洪區內的路堤,還要受到洪水的威脅,這種威脅表現為沖毀路堤坡腳導致邊坡破壞。
(2)邊坡破壞還與路基填料的性質、路基邊坡高度、路基壓實度有關系。一般地,砂石土邊坡較粘性土邊坡易于遭受沖刷而破壞,較高的路基邊坡較低的路基邊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沖刷,壓實度較好的邊坡,比壓實度較低的邊坡耐沖刷。
2.高速公路路塹邊坡
(1)路塹上邊坡是人工開挖的斜坡,其強度應滿足穩定邊坡的要求,這樣的穩定邊坡在降雨、融雪、凍脹,及其他形式的風化等作用下,主要破壞形式為沖刷、崩塌等。
(2)沖刷破壞一般發生于較緩的土質邊坡,如砂性土邊坡、亞粘性邊坡、黃土邊坡等,在大氣降水的作用下,沿坡面徑流方向形成許多小沖溝;在邊坡坡腳,冬季往往發生積雪,造成坡腳濕軟,強度降低,上部土體失去支撐,發生破壞;同時,高速行駛的汽車濺起的雨雪水,也沖刷坡腳。
(3)邊坡的崩塌,一般分為三類:落石型、滑坡型、流動形,有時在一次崩坍中會同時具有這三種形式。
(4)落石型一般指較陡的巖石邊坡,易產生落石的巖層必然是潔麗、層理或斷層影響下裂隙發育,被大小不一的裂面分割成軟弱的段塊,這些裂面寬而平滑,有方向性。落石和巖石滑動易沿陡的裂面發生。裂隙張開的程度用肉眼不一定能識別,但能滲水,由于反復凍融,長時間的微小移動,裂縫逐漸擴大,由于降雨,裂縫中充滿水,產生側向靜水壓力作用,也會發生這種現象。
(5)滑坡型崩塌,指巖層在外力作用下剪斷,沿層間軟巖發生順層滑動,多發生于傾向于路基、層間有軟弱夾層的巖體中。另外,當基層上伏巖屑層、巖堆等松散的堆積物時,堆積物也易沿巖層的層理面、節理面或斷層面發生崩塌。
(6)大雨時的崩塌多屬于流動型,砂、巖屑、頁巖風化土等松散沉積土,多會受水的影響而產生流動型崩塌,流動型崩塌沒有明顯的剪切滑動面。很顯然,邊坡高度大時,以上邊坡的類型都較低邊坡容易發生。
近年來國家在加強基礎建設的同時,對改善生態環境、惟動聞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因此新建公路路域生態恢復已成為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走環保之路,建綠色通道”是公路建設的發展方向。公路邊坡的防護多采用植物防護。
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沖刷,兼有美化環境的功能。一般應選擇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覆蓋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技術原則是采用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景觀效果邊坡防護要考慮對整個植被進行逐步恢復,應以林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有利行車安全。以適應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尊重自然、正視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達到四季常綠并可體現有當地特色的景觀效果;同時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喬、灌、草結合,營建喬、灌、草結合的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復層生態景觀群落,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力,提高葉面積指數,整個綠化沿線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條變化和節奏感。但應在考慮氣候、土壤、立地類型的基礎上,優先選擇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觀賞性強的樹種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適應當地土地條件,又能滿足公路綠化的要求,達到功能、藝術、科學的統一。在路塹邊坡(上邊坡)應考慮采用不同草種或草灌混栽技術,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與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喬木。
在邊坡施工中須先清除坡面浮石、浮根及雜物,對較坑凹處回填種植土,使坡面基本達到平整。對采用厚層基材、客土噴播施工的邊坡須按1m*1m間距或按設計要求鉆孔打L型錨桿或U型釘,以固定鍍鋅鐵絲網(通常采用12#、14#,網絲直徑不小于2mm,孔徑不大于50*50mm)或三維塑料植被網。網片須滿鋪坡面并在坡頂處向外延伸1 m左右,網間搭接不得少于10Cm,且用鐵絲綁扎牢固。并適當間插竹釘予以加固,使網面與坡面緊密相貼,不懸空、不松動,以防基材噴射后網體承重后整體滑落。對框架梁則須在框架中部設置一排間距30~40 Cm的長錨桿用以支擋,將植生袋(或土包袋)按砌墻碼磚式施工碼放至框頂,避免后期沉降產生空洞,且須在植生袋(或土包袋)表面鋪掛鍍鋅鐵絲網,通過框架上打膨脹螺絲對網片固定,使鐵絲網與框架面及裝土袋緊密相貼,以防植生袋(或土包袋)墜落。
結束語:高速公路邊坡植物防護主要起到護坡、穩定路基、減少水土流失和豐富路域景觀的目的,在對邊坡盡心綠化時,設計要與自然環境、美觀、環保和防護功能結合起來,多采用植草種花和襯砌進行護坡。在施工時,要注意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真正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王鐵橋 許文年 葉建軍等.挖方巖石邊坡綠化技術與方法探討.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5卷 第2期2003年4月:101-104.
[2]許文年 王鐵橋 葉建軍等.巖石邊坡護坡綠化技術應用研究.水利水電技術 2002年第7期:35-40
[3]楊京平 盧劍波. 生態恢復工程技術 .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6:8-1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