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1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南京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公園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那么公園植物的綠化配置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公園綠化配置,將在美化城市容貌,凈化環境上面起到更好的作用。本文就南京市烏龍潭公園綠化的植物配置策略做了探討。
關鍵詞:烏龍潭,公園綠化,植物配置,色彩,形態
引言
隨著南京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城市中心區有它的獨特性,如人流量大、市民品味較高、市民工作壓力較大、區域大氣污染相對較重等。在該區域建設烏龍潭公園時,除保證基本的公園綠化植物配置原則外,還應兼顧其區域的獨特性。園林植物的選擇與配置情況,是評判烏龍潭公園景觀效果的重要指標。觀賞植物是園林景觀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是中國園林中四大造園要素之一,烏龍潭公園作為居民和游人的重要活動和休憩場所,對園林景觀和植物配置的要求更高。因此,科學合理地進行園林植物的配置在烏龍潭公園規劃設計和施工時顯得尤為重要。
1.城市綜合公園植物景觀配置的重要性
公園植物景觀配置是指運用喬木、灌木、藤本、竹類、花卉、草本等植物材料,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方面的美感,通過藝術手法及生態因子的作用,創造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相協調的環境,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間尺度,反映當地自然條件和地域景觀特征,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點和整體景觀效果。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對城市綜合烏龍潭公園建設、改造中植物景觀建設所涉及的藝術設計、種植施工、管理養護等多項工作里對建造者都有了新的要求、新的理解。
植物能創造人類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能創造適合于人類的生態環境。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人們減慢了走向綠色的腳步;城市中建筑林立,生活環境中充斥著工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城市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烏龍潭公園的建設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護和維系城市環境中植物的儲存量,從而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
烏龍潭公園植物景觀能豐富整個城市的景觀面貌,塑造城市形象,具有一定的景觀屬性。其次,它具有生命性,一年四季呈現不同的畫面感,具有自然屬性。另外,它能滿足人們的休閑游憩、文化藝術享受,具有社會屬性。因此,公園植物景觀具有獨特的景觀意義、生態意義和社會意義。
2.烏龍潭公園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則
2.1生態原則
公園植物配置中的生態原則具有兩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個層次是由于植物是烏龍潭公園造景素材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需要保證其生命力的飽滿展現和良勝延續。第二個層次是要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效應,如增加空氣濕度、吸收有毒氣體、吸附灰塵、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利用植物調節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城市公園建設的首要任務。利用生態學原理,合理選擇植物種類、精心配置,從而大大提高綠化成活率,形成高質量的綠化景觀,并且節約成本,易于管理,是對生態學原則的進一步闡述。在具體應用中,就是要符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要求,保證群落多樣性和穩定性。
2.2藝術原則
完美的公園植物配置必須具備生態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公園植物配置涉及到建筑藝術、詩詞小說、繪畫音樂、雕塑工藝……,而在諸多的藝術門類中,文學藝術的“詩情畫意”對于園林植物景觀欣賞與創造的影響尤為明顯。烏龍潭公園植物配置對“詩情畫意”的呈現,依賴于植物的文化內涵,通過將植物性格擬人化,進行比德賞頌,體現植物配置的人文意境美。同時,植物配置也必須遵循形式美原則。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條件下在人的心理上產生的愉悅感反應。它由環境、物理特性、生理的感應三要素構成。形成三要素的辯證統一規律即植物景觀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同樣也遵循變化、統一、對稱、均衡、比例、尺度、對比、調和、節奏、韻律等規范化的形式藝術規律。
2.3功能原則
植物配置應考慮公園的性質和功能。如烈士陵園的植物配置,就要營造一種莊重肅穆的氛圍,在選擇植物種類時,應選用蒼翠挺拔、寓意萬古流芳的松柏科植物;在配置方式上也多采用對植和列植形式;再如街道綠化中行道樹的主要功能是庇蔭減塵、組織交通和美化市容,在選擇樹種時,應選用冠形優美、枝葉濃密的樹種;在配置方式上多采用列植的方式。而對于城市綜合性的烏龍潭公園,由于其功能的復雜性,需要對各功能分區的功能進行針對性分析,掌握游憩功能發揮所需的植物空間類型,進而選擇植物種類和配置方式。
2.4動態原則
動態原則的提出是基于植物的季相變化特征提出的。季相,即植物隨四季更迭而呈現出的不同的特征,是植物對氣候的一種特殊反應,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植物的季相變化是園林景觀中最為直觀和動人的景色,這種變化為烏龍潭公園帶來動態之美。另外,掌握不同植物在不同季節的觀賞特征,加以搭配組合,能創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宋代歐陽修詩云:“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后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叫一日不花開”,正是對上述配置方法的應用。
2.5整體性原則
公園景觀本身就是一個積極有序的有機整體,各景觀組成要素互相關聯,通過一種合理有序的組合方式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對烏龍潭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以整體和諧的原則,包括設計的形式、內部結構之間的和諧,以及它們與生態功能之間的和諧,才能實現公園的目的。
3.烏龍潭公園綠化植物的配置策略
3.1采取分區或分段配置
烏龍潭公園在進行植物規劃設計時,采用分區或分段的配置,突出某一季節的植物景觀,形成季相特色。如春季以觀花為主,夏季以遮陰納涼為主,秋季以觀葉為主,冬季以觀干為主,基本做到在重點或主要景區,四季有景可賞,同時又有所側重。在對公園進行植物景觀規劃時,可以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時景色為主題劃分區域,在凸顯主題的同時也要避免景觀的單一性,要考慮配置其他季節的植物,以避免一季過后無景可賞。多數城市在對植物主題公園的植物景觀做規劃時就是采用分區分段的配置方法,以四時景觀之旅為特色,體現四季景色。
3.2協調的植物色彩搭配
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但并不說明我們需要的色彩會在同一地區、同一時間出現,這正是植物色彩的特殊性。植物的色彩隨生長不斷變化,營造植物景觀更多地根據植物的色系來運用,根據色相、明度、彩度來進行搭配以創造出更為和諧悅目的景觀。通常來說,和諧的色彩是指一種色彩中包含另一種色彩的成分,例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藍、藍與紫以及紫與紅。也就是說,在色盤上相鄰的色彩是和諧的色彩。
同一色相配色的協調,例如同為綠色系,可根據明度、純度的不同產生的漸進色來進行調節,可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如葉色有嫩綠、墨綠、亮綠等不同的綠色,在進行季相設計時,尤其在夏季,葉色差異不大時,就應運用好同一色相配色協調的方法,進行植物的搭配。
類似色相配色的協調,在12色相環中,位于90度內的兩個色相(三格之間)為類似色。例如綠與藍、藍與紫相配。不同的色彩也能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作用,綠與藍相配就能讓人產生寧靜、清晰的感覺,所以綠樹藍天總是讓人喜愛。
鄰補色相配色的協調,在12色相環中,位于90度外,150度內的兩個色相(五格之間)為鄰補色。例如黃與紅,表達的是歡慶、興奮的情感,這種配置在大型花壇、色塊中運用較多。
對比色相配色的協調,在12色相環中,相對的色為對比色。對比色并不是不可調和的,運用得當同樣能帶來好的景觀效果,例如人們常說的“桃紅柳綠”、“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對比色運用的很好的典范。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兩種顏色,在面積體量上不能一樣,應一種顏色為主調,另一種顏色為點綴。
3.3植物形態特征的利用
植物形態即植物的整體外觀形象,可通過植物的大小(或者高度)和外形兩個參數來描述。植物形態特征的利用在植物景觀的配置中是特別中要的一個因素,通常其他觀賞特性都是依照已定的植物的大小來加以選擇和組合。如:在開闊的空間中,多以大喬木作為景觀主體,控制整個空間的視線焦點,然后確定中小喬木和灌木的種植位置。不同高度的喬木或者喬木與灌木的搭配間植,可形成優美的林冠線,間植方式的不同也可使林冠線變化多樣。枝下較高的喬木林植,則可以形成良好的林下活動空間,而高灌木的高密度種植則可以形成對空間的強烈分隔,實現對空間的有效劃分。
植物的外形也是植物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征。同種植物之間可能因為人工的修剪而呈現出不同的形狀,而不同種的植物之間也可能因為自然和人工的多種因素而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從而產生了豐富多樣的觀賞效果。
總結
烏龍潭公園的綠化建設,其目的就是為市民創造美好和綠色的生活環境,即產生較好的生態效益。因此在烏龍潭公園綠化的植物配置中,我們要遵循生物多樣化原則,盡可能保持鄉土物種,力圖構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群落,進而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使其充分發揮功能,以便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德嘉.植物景觀配置的意匠[J].園林.2011
[2]范家駿.太原市綠化現狀淺談[ J].山西建筑.2004
[3]羅正敏.城市性綜合烏龍潭公園改造規劃[D].南京林業大學.2007
[2]李文,張林,李瑩.哈爾濱城市可達性和服務效率分析[J].中國園林.2010
[3]向楊,余洪燕等.城市烏龍潭公園綠地邊緣效應及其影響研究[J1.北方園藝.2010
[4]王姑,徐峰.景觀節點主導下的城市帶狀烏龍潭公園設計[J].中國園林.2010
[5]鄭志向.森林烏龍潭公園與城市烏龍潭公園的同異性淺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0
[6]王俊河,李艷彩.唐山山區自然植物群落調查研究[J].北方園藝.2010
[7]劉長富,陳瑋.園林生態學[M].科學出版社.2003
[8]沈員萍.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