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區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實質是區域產業結構的適時優化升級,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及高級化程度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洛陽要在當前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博得頭籌,就必須適時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本文通過對洛陽產業結構的的分析研究,提出優化升級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 優化升級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health and fast development essence is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a timely,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igh grade level degree ration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intense Luoyang to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from the top, it must be timely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uoyang study, it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ungrading, policy suggestions
一、 洛陽市產業結構變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一五”期間,洛陽市努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全市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經濟總量由1980年的19.1億元增至2009年的2001.5億元,增加到原來的104.8倍,年均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395元增至2009年的31169元,增加到原來的78.9倍,年均增長10.4%。“十一五”前四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4.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4.5%。
伴隨著經濟總量的迅速壯大,洛陽市三次產業結構發生劇烈變動:一產比重不斷下降,二產比重逐漸提高,三產比重緩慢提升。2009年洛陽三次產業結構為8.7:58.3:33,呈“二、三、一”態勢。
從貢獻率變化看,二產在三次產業構成中主導地位明顯,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80年的19%降低為2009年的2.4%;第二產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由1980年的33.5% 上升至2009年的65.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80年的47.5%下降到2009年的32.3%。
在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同時,我市所有制結構也發生重大變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6 %,比“十五”末期提高27.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工業企業16247家,比“十五”末期增長60.6%,非公有制企業單位數占全市的比重比“十五”末期提高了9.2個百分點。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民營企業對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洛陽市產業結構存在問題
近年來,在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旅游強市、科教強市和項目引資雙帶動戰略推動下,洛陽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但我市經濟發展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重心正由基礎原材料工業向高加工度工業轉換階段。我市產業整體呈現“一產不優、二產不強、三產不大”狀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劇。
(一)產業結構層次低,產業協調度不高
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2009年,洛陽三次產業結構為8.7:58.3:33,與全國平均水平(10.3:46.3:43.4)相比,二產比重過高,三產比重過低,其中,二產高出全國12個百分點。三產低于全國10.4個百分點。
(二)工業主導產業層次相對較低,資源指向明顯
2009年,洛陽采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位居前4位的行業分別為: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均為基礎原材料工業,其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42.2%。我市以能源原材料及其初加工為主的工業,產業鏈條較短,產業聯系不緊密,產業帶動力較弱。
(三)產業結構效益差
洛陽就業結構偏離產業結構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洛陽產業結構偏離系數與全國產業結構偏離系數的差距盡管在不斷縮小,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06個百分點,二、三產吸納勞動力的功能不足。見表6。
工業經濟效益差。工業在洛陽經濟中具有主導作用。與洛陽偏重型,基礎原材料為主導的工業結構相對應,2009年洛陽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002.41,實現利潤175.57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5.8%。
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不匹配。2009年,洛陽經濟總量2001.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0.3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
經濟增長的代價大。我市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大,二產尤以能源原材料等高耗能工業為主。這使得能源消耗量大、一次能源消耗多,導致我市單位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洛陽單位GDP能耗1.281噸標準煤/萬元,單位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以上,居全省第11。
(四)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偏低,經濟發展活力不夠
截至2009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28.3萬戶。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占全市經濟的4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2個百分點。
(五)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作為我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和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洛陽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然而,我市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不少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自主創新主體,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仍然較少。
(六)文化旅游業發展不充分,服務業產業集中度低
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的全國八大古都之一,我市擁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天子駕六等人文旅游景區和白云山、龍峪灣、雞冠洞、重渡溝等風景名勝,共有3A級以上景區25處,森林公園16個。但這些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旅游業產業鏈條較短,文化產業發展層次較低,優秀文化項目欠缺。與此同時,我市服務業企業規模偏小,缺乏龍頭企業,產業集聚度低,競爭力不強。
三、加快洛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政策建議
基于洛陽產業現狀,考慮影響洛陽產業優化升級因素,遵循產業演化規律和產業升級趨勢,圍繞洛陽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應強化規劃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實施項目帶動、優化科技支撐、加快培育人才、積極推進改革、打造開放平臺,促使洛陽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升級。
(一)強化規劃引導。積極落實《洛陽市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洛陽市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洛陽市有色行業發展專項規劃》、《洛陽市硅產業振興發展規劃》、《洛陽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和《洛陽市物流業發展規劃》等相關行業規劃,發揮規劃導向作用,做強做大相關產業。
(二)加大政策支持。財政政策方面,要加大市產業優化資金對項目的支持密度,將符合產業優化升級的農業項目納入產業優化資金支持范圍,以財政補助、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引導生產要素向重點產業集聚。稅收政策方面,要對在重點行業投資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對投資基礎較弱的戰略新興產業、現代生產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企業,應予以稅收減免。價格政策方面,要清理、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按照分類管理原則,細化服務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重點行業服務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應與工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相同,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業政策方面,政府不斷完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引導;在政府主導下,以市場為基礎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高素質人力資源。土地政策方面,對符合產業優化升級的企業和項目,在用地指標方面要予以傾斜。為加快服務業發展,可考慮重點現代服務業供地方式和價格可與工業用地并軌。投融資方面,要加強對符合產業優化升級方向企業或項目的信貸支持;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通過產權交易、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方式多渠道融資。
(三)實施項目帶動。堅持以增量調整帶動總體優化升級,加快符合產業優化升級方向重大項目前期推進工作。建立全市產業優化升級投資項目綜合儲備庫,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重點工程項目庫、招商引資項目庫、重大前期項目庫等。項目庫實行常年篩選、動態跟蹤、滾動儲備,提高項目審批效率。
(四)優化科技支撐。發揮洛陽國家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企業技術中心的科技創新優勢,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政府財政科技經費投入,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強化支持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財稅金融政策,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五)加快培育人才。加快培養造就一支具備戰略思維能力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加快培養造就一支緊跟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具有較強學習、實踐、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工程,重點引進我市戰略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優秀創新人才。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攻堅,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適應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隊伍。整合我市職業教育資源,支持建立校企結合的職業教育集團。
(六)積極推進改革。推進市場化改革,放寬準入條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產業優化升級重點領域,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廣闊空間。積極推進二三產分離工作,推動制造企業服務外包,提高制造業產業層次,加快生產服務業發展;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企事分開、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分開原則,剝離依附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一些能夠產業化的領域和環節,實現產業化經營;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服務實體。
(七)打造開放平臺。支持我市企業與國內外投資商開展合作,引進外來投資商尤其是跨國公司參與我市產業優化升級重大項目建設。探索實踐多種所有制聯合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我市裝備制造、有色等行業的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建設海外原材料基地和產品加工基地,開拓國際市場。以產業優化升級為主線,以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符合我市產業優化升級方向的國內外大型企業跨國公司來洛布局,加快我市產業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