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已成為新課改的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使學生不斷開闊視野,進而發展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靈活性與創造性。本文結合初中數學教學,談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幾點嘗試。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創造思維的前提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是孕育創造性思維的溫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途徑也很多,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時,我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不放倒學校內的旗桿,測出旗桿的高度。學生回答:“利用太陽光照射,實物/實物影長=k,據比例知識用一米尺即可知道。”我接著問:“除此法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于是學生開始議論如何解決。在學生學習興趣正濃,急于想知道解決辦法時,我適時導出新課。像這樣設置懸念的辦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掀起一節課學習的高潮打下基礎,使學生思維逐漸靈活,寓教于樂可自然充分體現,能力培養無形融在其中。
二、教給思維方法是打開創新思維的鑰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恰當地說明了學與思的關系。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使學生善于思維,就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
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發現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尋找過程。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致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學會從條件到結論或從結論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對一個數學題,首先要能判斷它是屬于哪個范圍的題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計算公式。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的運用。初中數學研究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數量關系的,另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即“代數”、“幾何”。要使同學們熟練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換之法、待定系數法、綜合法、分析法及反證法等。
三、思維方法訓練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
在教給學生思維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上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有利于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中,我常開展以下思維訓練:
1、求異思維訓練
求異思維又稱發散思維、輻射思維,是與求同思維相對而言的,這種思維的目的不是著力尋找陳舊的知識,也不是去重復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發現新的事物、新的規律、新的理論、新的觀點,促進人們向更高、更新、更復雜而廣闊的方向開拓前進,數學中的求異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通過數學求同思維能力的構建,能把學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以適應學生對數學好奇的心理;通過數學求同思維能力的構建,可以不斷地增加學生數學知識的總量,不斷推進學生認識中學數學問題的水平,從而提高分析中學數學問題、解決中學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體現。
(1)設計多重答案類型習題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結合教學實際,設計一些答案不唯一的習題,教學中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比較,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思維發散,從而達到求異思維。例如:在直線上有線段AB=8cm,線段BC=2cm,則AC有多長?再如右圖要使△ABC與△ACD相似,只須添加哪條件即可?
例:等腰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4厘米,5厘米,則周長為多少厘米?
(2)設計一題多解型習題來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中存在著很多可用多種途徑解決的問題,我在習題課教學中利用這類題型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多種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已知△ABC中,AB=AC,D、E分別是BA延長線上和AC上的點,AD=AE,求證DE⊥BC。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發現,學生證這類題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延長DE交BC于F來證,是較常規的方法,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引發性“思路問題”。
問題1:把BC平移使之過點E,即作EF∥BC交AB于F能求證嗎?
問題2:把BC平移使之過點A,即作AF∥BC交DE于F,能求證嗎?
問題3:把平移使之過點D,即過D作DF∥交CA延長線于F,能求證嗎?
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提示,學生再認真思考,得出本題的另一些證法,繼而教師又提出下面問題:能不能通過平移DE來獲證呢?通過剛才的解題思考,學生的思維進入激活狀態,探求欲望和動機非常強烈,紛紛進入思考和分析,不久又有學生說出幾種不同的證法。
平移DE使之過點A,即作AF∥DE交BC于BC于F,可證
平移DE使之過點B,即作BF∥DE交CA延長線于F,可證
平移ED使之過點C,即作CF∥DE交BA的延長線于F,可證
通過這種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使學生的思維多向發展,從而開闊思維,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同時在尋求不同的解之后,還有利于比較不同的解法的優劣,能從眾多解法中選擇出最佳解法,突出思維的創造性。
2、開放思維訓練
所謂開放性問題,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標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獨創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的正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正是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將一些常規性題目改造為開放型題。如可以把條件、結論完整的題目改造成給出條件,先猜結論,再進行證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成題目給出多個條件,需要整理、篩選以后才能求解或證明的題目;還可以改造成要求運用多種解法或得出多個結論的題目,以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此外,將題目的條件、結論拓寬,使其演變為一個發展性問題,或給出結論,再讓學生探求條件等,都是使常規性題目變為開放題的有效方法。
總之,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數學思維的特點,在熟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前提下,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并正確引導。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等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培養出一批適應時代需要,善于思維,懂得思考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