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1月0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工作區位于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罕達氣優地槽褶皺帶,罕達氣斷褶束新開嶺復背斜北西翼。三礦溝~獨立山、獨立山~樺樹排子斷裂交匯部位。
1 巖金礦地質特征礦床地質特征
1.1 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為下泥盆統泥鰍河組(S3D2n)、上侏羅統塔木蘭溝組(J2-3tm),上述地層在工區內均呈北北西向展布。
下泥盆統泥鰍河組(S3D2n):分布于工區的中部,與華力西期二長花崗巖(ηγ42-1)呈斷層接觸,被后期的花崗閃長巖(γδ52(2)a)及脈巖類侵入,又被塔木蘭溝組不整合覆蓋。其巖性為:泥質板巖、粉沙質板巖、細碧巖、角斑巖、中酸性凝灰巖。
上侏羅統塔木蘭溝組(J2-3tm):分布于工區東部,與泥鰍河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巖性為安山巖。
1.2 構造
斷裂構造有北西向的獨立山斷裂。
1.3 侵入巖
區內侵入巖發育,主要為中華力西期二長花崗巖(ηγ42-1)和早燕山期花崗閃長巖(γδ52(2)a),另伴有較多脈巖(花崗斑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分布。
二長花崗巖(ηγ42-1):分布于工區的西部,呈巖基狀產出。該巖體侵入泥鰍河組,被花崗斑巖脈侵入,被北西向斷層。
花崗閃長巖(γδ52(2)a):分布于工區的北部,呈巖株狀產出侵入泥鰍河組。
脈巖:脈巖有花崗斑巖、花崗閃長斑巖、閃長巖,呈小巖株零星分布。
礦區位于在兩組構造交匯和復式巖體與地層接觸的集中交匯區。
1.4 礦體特征
在本礦區發現1條金工業礦體、1條金銀共生工業礦體、1條金礦化體。
礦體走向北東,傾向南東,礦體最大推長為200米,最大水平寬度為2米,金最高品位為41.65×10-6,銀最高品位144.44×10-6。賦礦巖石為石英脈。礦化蝕變主要為黃鐵礦化(褐鐵礦化)。
、裉柦疸y礦體
礦體位于10號組合異常Au單元素異常內帶,賦存在侏羅系中上統塔木蘭溝組地層中。礦體斜厚1米,金品位41.65g/t,銀品位144.44 g/t。容礦圍巖為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石英脈。
Ⅱ號金礦體
礦體位于11號組合異常Au單元素異常內帶,賦存在上志留—中泥盆統泥鰍河組地層中。礦體斜厚2米,平均品位5.46g/t。其上部見有斜厚1米的金礦化體,品位0.6g/t。容礦圍巖為褐鐵礦化石英脈。
1.5 圍巖蝕變礦化
1.5.1 蝕變
該區經過多期構造—巖漿活動和后期動力變質作用,巖石遭受不同程度的熱液蝕變,其主要類型為硅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
硅化:硅化普遍發育在變質細砂巖、粉砂巖中,硅化形成至少有兩期;第一期為彌漫狀硅化,為微粒石英或呈隱晶質沿巖石的礦物間滲透交代,第二期為細—網脈狀石英穿切交代早期硅化巖石,兩期硅化常伴有黃鐵礦(褐鐵礦)化。
綠泥石化:綠泥石化多分布在板巖、泥質粉砂巖、細砂巖中,在巖石中呈粒狀集合體。
綠簾石化:綠簾石多分布在變質粉砂巖內,呈細粒狀和細小團塊狀交代斜長石,與綠泥石化、碳酸鹽化關系密切。
絹云母化:絹云母化多分布在砂巖、花崗巖中,在巖石中常呈鱗片狀、纖維狀集合體,多交代長石或沿巖石表面分布。
碳酸鹽化:碳酸鹽多呈薄膜狀分布在巖石表面或呈細脈狀分布在花崗巖裂隙內。
1.5.2 礦化
主要礦化為黃鐵礦化和褐鐵礦化。
黃鐵礦化:
黃鐵礦廣泛分布在各礦化體及圍巖(砂巖、板巖、花崗巖)中,呈淺黃色與硅化關系密切,常呈星點狀、細脈浸染狀及團塊狀集合體形式出現,單晶顆粒細小,一般在0.3毫米左右。
褐鐵礦化:
褐鐵礦系黃鐵礦遭淋濾氧化而成,廣泛分布于異常區各礦體及圍巖(砂巖、花崗巖)中,多呈浸染狀、粒狀、膠狀及粉末狀,沿礦物顆粒間裂隙充填或交代,黃鐵礦以其假象產出。
2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2.1 礦床成因
a、成礦溫度:屬中溫礦床。
b、礦床成因類型:熱液石英脈型。
2.2 找礦標志
a、地質標志
地層:上志留—中泥盆統泥鰍河組、中上侏羅統塔木蘭溝組。
構造:北西向構造。
蝕變:硅化、黃鐵礦(褐鐵礦)化。
b、土壤化學標志
1:2萬土壤異常土壤組合異常為礦暈元素組合加前緣暈元素組合,不出現尾暈元素。土壤金異常內帶是礦體賦存部位。
c、地球物理標志
低電阻率、高極化率、平穩磁場區。
3 成礦規律及找礦遠景
a、礦區位于三礦溝~獨立山、獨立山~樺樹排子斷裂交匯部位,經前期工作在普查區附近發現了多寶山銅礦床、三礦溝銅鐵礦床和鄰近的躍進、報捷及小多寶山銅礦點、爭光巖金礦點。
b、賦礦圍巖為上志留—中泥盆統泥鰍河組、中上侏羅統塔木蘭溝組地層。與礦化有關的蝕變為硅化,黃鐵礦(褐鐵礦)化。與成礦作用與關的巖體為華力西中期二長花崗巖及燕山早期花崗閃長巖,它們均侵入泥鰍河組地層,并且北西向斷裂構造發育,為熱流體運移提供了通道,為礦床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c、礦體均受石英脈控制,石英脈寬度略大于礦體或與礦體同寬,由礦體向兩側,礦化強度迅速減弱。
d、發現礦體的土壤組合異常為礦暈元素組合加前緣暈元素組合,不出現尾暈元素。
e、礦體與土壤異常展布方向大體一致,礦體出現在異常內帶。
f、地球物理低電阻率、高極化率、平穩磁場區。
綜上所述,該地區經進一步工作,有望找到小型巖金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