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分析了水閘基礎施工、水閘墻施工及閘室施工等關鍵施工施工環節,探討了水閘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以期為水閘施工工程施工提供質量保證措施建議。
關鍵詞:水閘施工 水閘 施工 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locks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mber gate wall construction, ke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link,
Discusses the lock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o as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lated quality guarantee measures.
Keywords: locks construction locks construction control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4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言
水閘是一種常見的水利工程,以堤圍、各類水閘、電排站為代表的水利工程設施遍布各鎮街,捍衛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然而,水閘工程結構構造復雜,施工環節質量控制難度大,
在施工過程中若不嚴把質量關,會降低工程質量,給以后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水閘建設工程質量問題切不可馬虎。筆者根據多年水閘施工經驗,對水閘施工的要點作淺析。
1 水閘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
1.1 水閘基礎施工
(1)混凝土灌注樁施工
① 成孔。為確保泥漿能保持孔壁平衡,鉆機泥漿比重調整控制在1.2 左右,在淤泥層中應調整到1.3 左右。成孔時,還應注意清孔,同時,為避免清孔后在灌注混凝土的過程中出現局部坍塌,導致縮徑的產生,在清孔時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
② 灌注。灌注過程中,為使導管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滿混凝土的重量,導管應具備足夠的抗拉強度。導管最下端一節導管長度要長一些,一般為4m,其底端不得帶法蘭盤。內徑應一致,內壁須光滑無阻。同時,嚴格控制導管埋深與拔管的幅度與速度,導管不宜埋入混凝土過深,也不可過淺。及時測量混凝土澆灌深度,嚴防導管拔空。
(2)鋼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綜合各種因素,可將輸水廊道分3 層施工。第一層澆至廊道底板:為使第二層側墻底部澆筑混凝土時不漏漿,澆第一層底板混凝土時,側墻架立10cm 的懸空模板并形成標準的廊道底板抹光面的澆筑高程線。第二層澆至側墻頂部:采用定型加工的大模板,與下層模板連成整體,模板安裝位置與設計邊線偏差控制在2mm,而且把廊道兩邊的側墻模板連成整體,確保廊道的結構寬度偏差最小。第三層澆筑廊道頂板:沉重排架是控制模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下沉的關鍵因素,為此應專門加工承重鋼管。為保護廊道底板,鋼管下部焊方型鋼板[1]。
(3)預應力混凝土閘墩施工
預應力閘墩工程采用后裝后張法施工。即在預制場地錨索組裝、現場預埋鋼管成孔,待混凝土澆筑完成并達設計要求強度后,進行穿束、張拉鎖定。其主要工藝流程為:錨索制作一錨索運輸吊裝一錨索管灌漿一錨頭混凝土封堵。
1.2 水閘墻施工
(1)刷大斷面
為使原巖體不受破壞,采用風鎬剝離刷大(不得使用爆破),當刷大的斷面達到設計尺寸后,對周邊圍巖采用高強度管縫式錨桿支護,并在頂部掛金屬網,金屬網的面積根據具體工程實況而定。同時,金屬網必須緊貼巖面,網與網搭接長度不得少于200mm,然后方可進行噴射混凝土。
(2)臨時支護
一般工程中,錨桿采用43×1,800mm 管縫錨桿,間排距為800mm×800mm,允許偏差±150mm。錨桿尾端應露出300mm,并且要用砂漿將錨桿孔封堵密實。錨桿應垂直巷道輪廓,最小角度≥75°。臨時支護的噴漿厚度為100mm。噴漿前徹底清除浮矸、浮塵,露出穩定巖石,并清洗圍巖。
(3)墻體澆筑
結合混凝土實際供給能力、混凝土初凝時間、水閘墻形狀和每層混凝土澆筑量的綜合考慮,筆者建議采用“下部水平分層、錐頂分段”的澆筑方案,即按600 mm 厚度由下向上水平分層施工,當施工至平直段的下幫頂部時,按縱向將錐形部分分為兩節,每節內亦按600 mm 一層高度施工,當下一層施工完,在初凝養護后,開始施工上一層。對頂部錐形不可分層部分一次性立模澆筑[2]。
1.3 閘室施工
(1)預應力錨索的施工
①預應力錨索的布置。根據閘室結構布局,錨索的布置一般采用直束形式,即閘墩錨索在立面上沿弧門水推力合力方向呈扇形布置,其擴散中心角約14°,錨索上游端錨固于弧門
面板前大體積混凝土內。同時,為滿足施工需要,在上游端部__預留錨井和交通道。下游端為張拉端,錨固于預應力大梁上。
② 錨索護管的預埋和清理。首先,在混凝土澆筑時對閘墩主錨索預埋護管進行造孔。均采用承壓式接頭對所有連接進行焊接,保證鋼管內壁光滑平順。然后,以一根直徑5mm的鋼繩在錨索護管內作為錨索安裝穿束時的牽引繩。將2 根
1.5 英寸的灌漿鋼管安裝在護管環形段的最低部位,其中一根為備用管,灌漿管預埋引至閘墩頂部。最后,在裝索前,必須將護管中的殘留雜物和水徹底清除。
③ 錨索安裝。將制作好的主錨索鋼轉盤運至壩前,通過纜機吊運上壩放置在安裝平臺上。保持梳孔器的孔位與錨頭上的鋼絞線孔位一致。錨索牽引頭需綁扎牢固,系上專門的鋼絲網罩,網罩連接在錨索護管中的牽引繩上,牽引繩的另
一端由低速卷揚機牽引。在錨索牽引過程中應盡量保證低速、連續、穩定地進行。牽引后的錨索在兩端預留規定尺寸,及時套上錨盤和夾片,張拉一股鋼鉸線進行定位[3]。
④ 灌漿。采用自下而上的循環灌漿法,分四次完成灌漿,即:第一次,上游豎井進漿口進漿,下游兩回漿管回漿,待回漿管口出漿濃度比重≥1.80g/cm3 時,關閉放漿管,進行壓力式并漿30min;第二次,距孔口較遠一根為進漿管,另一根為出漿管,工藝同第一次灌漿;第三次,距孔口較近一根為進漿管,錨具孔隙為出漿口;第四次,人工將鐵皮罩注滿為止,灌漿結束。
(2)基坑支護施工
① 導墻施工。導墻施工是連續墻施工的主要環節,其主要作用為標定連續墻中心位置的基準線,為挖槽施工導向,加固和固定槽口,保持土體穩定和槽內泥漿面高程,防止槽口土體坍塌,控制挖槽標高,同時作為混凝土導管、接頭管
等吊放導向和操作平臺,還有施工定位作用。導墻修筑在穩固的地基上,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采用“┓┍”形導墻形式,一次性澆筑形成,可加快導墻的施工進度。
② 成槽施工。施工前,在工程地質條件相類似地段或在連續墻中心線部位進行生產性試驗,以取得造孔、固壁泥漿、墻體澆筑等施工工藝和參數。液連續墻單元槽段劃分好后,挖槽分兩序槽跳挖施工,即先施工一序槽,再施工二序槽,奇數槽段為一序槽,偶數槽段為二序槽,一、二序槽之間采用接頭管連接施工。
③ 挖槽施工。采用“兩鉆一抓”的施工工藝,液壓抓斗進行挖槽施工。施工前先向導向槽內灌入泥漿,泥漿面保持在導墻面以下30~50cm,抓槽時抓斗沿導墻挖土,通過液壓抓斗導向桿調整抓斗的垂直度,以控制槽孔孔壁平整垂直。挖槽過程中及時向孔內補充新鮮泥漿,使孔內泥漿始終保持在導墻面以下30~50cm,以維持孔內泥漿側壓力,防止孔壁坍塌。
3 水閘的施工控制措施
3.1 實施進度的控制措施
規模較大的水閘工程可分塊分期平行搭接施工,實施進度控制的手段是圍繞階段工期目標加強計劃管理與施工進度控制,施工進度控制關鍵是優化工序流程.主要措施有:
(1)業主盡可能提前做好移民拆遷和四通一平等準備工作,同時協助承包人做好地方、交通等環境協調,營造良好施工環境,減少外在因素的干擾。
(2)業主應組織建立進度管理信息系統,確定工程進度tt~,l 編制原則、辦法、內容要求、格式及提交、更新的時間,通過計劃編制、現狀分析、進度反饋和調整等環節組成循環式的管理,實現計劃編制、實際施工和生產管理三者有機結合。
(3)為了防止進度失控,必須建立明確的進度目標,并按項目分解落實各層次的進度計劃,由保證局部進度而實現總體進度的控制。應急水閘工程施工進度目標應突出主汛前后控制節點,在當年主汛前使基坑初步具備過水條件,在次年汛前能夠投入使用。
(4)編制各階段進度計劃目標必須建立在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基礎上,并做到組織、措施及資源落實,加強材料、模板及施工機械等施工資源保障,除保證強制性工程項目按
期完成外,重點進行施工前期項目的跟蹤控制,確保實現度汛階段目標。
(5)嚴格貫徹總進度計劃,執行工期目標經濟責任制,建立進度計劃審批制度。對進度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考核,實行獎懲。定期核對進度計劃,及時調整偏差,通過
進度計劃遠粗、近細的滾動調整,實現工程進度的動態控制。
(6)在實施過程中.參建單位直建立技術質量管理f 奉系.加強相互問的接口控制,強化工程技術的指導作用,落實監督和管理責任,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效控制,
把好建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關口.避免出現技術方案失誤.并杜絕由于技術方案不當或質量問題造成的誤工、停工、返工等現象.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3.2 應急措施實施面臨的問題
對于應急水閘工程,因籌備工作占用汛后枯水期時間,造成開工遲、施工準備倉促,實施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創造良好的工程建設條件,其次是如何在汛前有限的施工時間內達到安全度汛工程面貌,應對施工過程中潛在的可變因素。制定應急措施實施方案,應本著盡快創造開工條件及構建和諧施工的原則,重點應解決下列關鍵問題:進場交通和工程用地、分標實施與銜接控制、基坑降水及土方施工方案、控制重要部位施工質量。
4 總結
水閘施工中必須認真控制好水閘基礎、水閘墻及閘室等主要部位的施工質量。只有保證這些部位的施工質量才能控制好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