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0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筆者在進行呼和浩特市喜來登大酒店采暖調試時,寫字樓大堂的采暖溫度與設計值相差太遠,對該區域空氣溫度參數進行認真測試、記錄,再詳細分析室內溫度場的分布狀況后,將該區域原來的上供上回的氣流組織方式改造為上供側下回的方式,室內溫度基本達到設計要求。
關鍵詞:氣流組織,舒適區,溫度
Abstract: The author in Huhhot sheraton hotel, heating debugging, office building lobby of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are a far cry from the design value, the regional air temperature parameters for a careful test, record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indoor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condition, the region of the last time an original mode of air distribution transform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next time the way, indoor temperature basic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air distribution, comfort zone, temperature
中圖分類號: R12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筆者在進行喜來登大酒店寫字樓大堂的采暖調試時,大堂溫度與設計值相差太遠,在進行一系列研究后,將原設計的上供上回式空調氣流組織方式改為上供側下回方式,問題得以解決。筆者通過自己的工程實例驗證了高大空間更加可行的暖風氣流組織方式,在解決了自己工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參考,于是本人撰寫該文,目的是將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希望能夠給各位同仁提供參考。
一、系統簡介
寫字樓大堂、酒店大堂和裙房大堂均使用全空氣采暖系統,寫字樓大堂地面采用地板輻射采暖作為值班采暖。寫字樓大堂、酒店大堂高度均為9.5米,面積為450平方米,裙房大堂高度為20米,面積為800平方米,裙房大堂在2、3層走廊各安裝了10個妥思噴口送風;酒店大堂在中部西側二層走廊處安裝了6個單層百葉送風口;寫字樓大堂在上空吊頂上安裝了12個妥思旋流風口送風。
二、采暖系統存在的問題
采暖系統調試之前,我們確認了系統能夠正常工作。調試時客房樓大堂舒適區域實測溫度為18.5℃左右(設計溫度為20℃),風口出風溫度為28℃左右(設計溫度為27℃),寫字樓大堂舒適區域實測溫度為13.5℃左右(設計溫度為20℃),風口出風溫度為29℃左右(設計溫度為27℃),其它房間實測溫度基本與設計值吻合。寫字樓大堂舒適區域采暖溫度與設計值相差較大,亟待解決。
三、原因分析
針對調試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重點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原因。
1、負荷計算方面
采暖溫度過低可能是因為負荷計算取值過小,空調機組供熱量不能滿足采暖負荷需求。
2、施工保溫方面
采暖溫度過低可能是系統管道和建筑物的保溫環節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導致采暖系統不在設計工況下工作。
3、風口、機組性能方面
如果風口、空調機組的性能存在問題,空調機組不能提供滿足設計參數的空調風,或者風口的性能達不到設計標準,不能將滿足設計要求的處理過的空氣送到舒適區域,都會導致舒適區域采暖溫度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問題出現。
4、氣流組織方式選擇方面
可能是氣流組織方式不合理,導致采暖房間溫度分布不能滿足舒適性需求。為此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分析比較各種氣流組織方式的使用場合。
(1) 側送風常用的氣流組織方式有上側送下側回、上側送上側回、中側送等幾種方式,送風采用百葉風口。
(2) 旋流風口送風:一般將旋流風口裝在側墻或頂棚,側送風或下送風,一般采用下回風的氣流組織方式。
(3) 噴口送風一般為側送下回,送、回風布置在同側。
四、原因排查
1、負荷計算方面
經設計再次核算確認,酒店大堂和寫字樓大堂的負荷計算沒有問題,系統現在安裝的130KW的組合式空調機組完全能夠滿足采暖負荷要求的裝機容量。
2、施工保溫方面
經各專業聯合排查,發現以下方面存在保溫不到位的現象:幕墻的門窗縫隙密封不嚴,冷風滲透量過大;大門外部沒有設門斗、門簾等保溫措施,冷風侵入量過大;出外墻的風管周圍封堵不嚴,冷風侵入量過大。以上三個環節冷風耗熱量超出設計計算值過多,所以導致舒適區域內溫度偏低。將門窗縫隙、風管周圍縫堵嚴密,大門處掛設門簾以后,再測試房間的溫度,酒店大堂和寫字樓大堂舒適區域的溫度均上升0.5℃左右,風口出風溫度基本沒變化。看來保溫環節不是導致舒適區域溫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3、風口、機組性能方面
單機調試時,空調機組的輸出功率、轉速、風壓、風量等參數都符合機組設計參數,機組應該不存在問題。
寫字樓大堂舒適區域要求旋流風口的射程在8.0米左右。保證旋流風口的8.0米左右的射程,需要風口處的余壓不小于110Pa,實測知最不利點風口處的余壓為125Pa左右,應該能滿足旋流風口的余壓要求,實測風口的射程在7.5米左右。看來旋流風口未能達到理論射程值與風口的質量、出風速度、房間內溫度場的分布等均有關系,但旋流風口的射程沒有達到設計值不應該是舒適區域內采暖溫度不符合設計要求的主要原因。
4、氣流組織方式方面
看來氣流組織方式不合理是采暖系統存在問題的最可能因素了。旋流風口常用的氣流組織方式為側送或下送、下回風的氣流組織方式;寫字樓大堂舒適區域實測溫度為13.5℃左右,風口出風溫度為29℃左右,這兩個方面也說明寫字樓大堂氣流組織不合理將會是采暖系統存在問題的主要因素。以下的工作將是詳細測試、研究寫字樓大堂采暖區域的溫度分布狀況。
在大堂內最不利點的風口處、中間部位的風口處以及最靠近空調機組的風口處各設置一個測溫點,測試方法是:每一個測溫點從風口出口開始往下每隔1米的距離放置一支玻璃球溫度計,共計放置了8支溫度計,從上至下依次編號為1.1~1.8、2.1~2.8、3.1~3.8,每天測試3次,連續測試3天。溫度計1第一天的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以后兩天的記錄值與本次記錄值基本相同,其它兩處測溫點的記錄值與該處數值也基本相同,這里不再列舉。
分析測試數據可以看出,高大空間使用旋流風口,采用上供上回的氣流組織方式會導致采暖房間溫度場分布不合理,風口以下5米左右是高溫區和低溫區的分界點,熱空氣層基本上分布在風口以下5米范圍以內的空間,導致空調機組的回風溫度偏高進而導致風口的出風溫度高于設計值2℃左右。空調機組供給的采暖熱能到達采暖區域的阻礙較大,導致舒適區域的采暖溫度偏離設計值較遠。
五、氣流組織方式的改造及結果
將大堂采暖溫度實際的結果與設計充分溝通以后,我將寫字樓大堂空調系統進行簡單改造后,在大堂中部和西部的消火栓管井側壁上分別設置了一個600×1200mm的單層百葉固定式回風口,同時將原來的回風口廢除,這樣便將原設計的上供上回的氣流組織方式改造為上供側下回的氣流組織方式。改造后舒適區域采暖溫度基本上在19℃左右,問題基本得以解決。
結 論
對比寫字樓大堂采暖系統問題解決前后采暖溫度的變化,再對比寫字樓大堂、酒店大堂和裙房大堂最終采用的氣流組織方式,我認為高大空間暖風氣流組織方式的理想選擇是上供下回的方式,其次是上供側下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