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0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針對建筑單體的安全疏散特點,提出了在建筑單體安全疏散設計時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建筑單體;安全疏散設計;消防設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ingle building safe evacuation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he single building safe evacuation design method of some.
Key Words: Single building; Safe evacuation design;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一、前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昂貴,建筑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但由于建筑單體樓層高,功能復雜,設備繁多,功能多樣,交通路線錯綜復雜,一旦發生火災, 給人員疏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容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從已有的火災案例來看,建筑單體存在較大的火險隱患,特別是在安全疏散方面問題突出。如果說評價建筑設計精彩與否的關鍵是設計理念的話,那么在實現這一理念的諸多因素中,建筑安全疏散設計是建筑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二、建筑單體安全疏散特點及影響因素
1.建筑單體疏散特點
1)建筑結構復雜。建筑單體建筑高、層數多, 垂直疏散距離長, 人員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疏散到安全場所。2)功能多樣。一般的建筑單體都具有多種功能,人員較為密集,火災時容易造成人員疏通不暢,最終導致傷亡。3)發生火災時,在“煙囪效應”作用下,煙氣和火勢豎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難,而平時使用的電梯由于不防煙火和停電等原因停止使用。4)人員集中,容易出現混亂,擁擠的情況,而且在疏散過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種恐懼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線疏散,向明亮的路線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難。
2.影響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
火災發生后,建筑火災中人員是否能夠安全疏散,由四種時間決定:1)從火災發生到人員感知火災之間的時間間隔。火災發生后, 產生的煙氣啟動火災探測器報警,使人們知道有異常情況發生。2)從人員感知到開始疏散的時間間隔。人員意識到有火情時, 一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過獲取信息進一步確定是否真的發生了火災,然后采取相應的行動。3)從人員開始疏散到疏散結束的時間間隔。從疏散開始通過走廊、樓梯間、安全出口最后到達安全區域的時間。4)危險來臨的時間。自火災開始, 至由于煙氣的下降、擴散, 轟燃的發生等原因而致使建筑或疏散通道發生危險狀態為止的時間。
我們在進行安全疏散設計時, 要達到既定的安全目標就必須從以上各個因素著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盡量減少人員疏散所用的時間。
三、建筑單體安全疏散設計
一般建筑單體安全疏散設施主要是指疏散樓梯、公共走道和門。而對于旅館、賓館、飯店和寫字樓等,還要有安全疏散輔助設施,如:疏散陽臺、緩降器、救生袋等,而超高層建筑單體還需要避難層。在建筑設計時應根據建筑單體的規模、使用性質、容納人數和在火災時不同人的心理狀態等情況,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設施,為人們安全疏散創造有利條件。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線
安全疏散路線具有單向性,在布置疏散路線時,應注意很多問題:1)路線簡捷,便于尋找,使疏散人員從著火點到安全場所或室外的時間最少。2)要特別注意疏散樓梯的位置。一般的講,靠近電梯布置樓梯是比較好的。3)疏散樓梯不宜與消防電梯共用一個前室(如圖2)。因為這種布置會在火災發生時引起疏散人員與消防撲救人員的流線干擾,阻礙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4)疏散走道的布置不宜為“S”形或“U”
圖2 形,且在1.8米的高度以下,不能有防礙安全疏散的突出物,以免緊急疏散時發生疏散人員的損傷。
2.布置環形、雙向走道或無盡端房間的走道
在建筑單體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使用性質不同,采用結構類型不同等因素,應盡量布置環形走道、雙向走道或無盡端房間的走道,這樣布置既方便平時使用,火災時又能迅速地使人們安全疏散。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為了保證人員在火災時向兩個不同疏散方向進行疏散,疏散出口一般應靠近建筑標準層或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設置出口,具體布置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條件許可時,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應盡量靠外墻布置。利用外墻開啟窗自然排煙和人員安全疏散及消防撲救。2)疏散樓梯布置在核心部位時,應設有機械正壓送風設施,以利安全疏散。3)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人員疏散路線,并做到合理有序,互不干擾。4)兩個消防安全出口應保持一定的間距。5)在平面面積較小或在平面面積較大的公共建筑內可以設置室外疏散樓梯,這樣節約面積,降低造價,有又良好的自然排煙。
4.安全出口的數量和寬度
基于建筑單體的特點,在平面布置上要合理設置足夠的安全出口。
1)安全出口的數量:a)疏散樓梯:疏散樓梯是安全疏散體系中的第二安全區域,僅次于室外,所以為了保證在火災時人們迅速安全疏散,對于建筑的每個防火分區,應設有兩個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樓梯。這樣可以避免將兩個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層平面相距很近的一側,從而避免火災發生時人群擁擠而出現混亂的情況,同時也可避免兩個出口全被煙火封住,失去兩個出口的作用。b)疏散門:疏散門有兩種情況:一是建筑物底層公共疏散門,其數量與疏散樓梯的數量相對應。但對于功能復雜的建筑單體如商住樓,綜合樓等,在這種情況下底層外門必須分別設置,其外門數量要多些。二是房間的疏散門,一般情況下,凡面積較大且人數較多的房間,不應少于兩個門。c)人員密集房間的疏散和出口:人員密集房間是指在公共建筑內的設有固定座位的會議廳、演藝廳及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場所。這些場所的安全出口的數量應通過計算而定,一般而言,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 人。
2)安全出口的寬度:現行的相關規范為達到安全疏散的目標,疏散寬度常以百人疏散指標計算。百人疏散指標= 單股人流寬度X100/(疏散時間)X(通行能力)(m)。并且在設計中,應確保實際計算的安全出口總寬度> 百人疏散指標計算的總寬度。
5.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疏散通道的第一安全區域,逃離著火房間的人員進入走道,應能較順利地繼續奔向樓梯間(包括封閉樓梯間、前室和防煙樓梯間)。疏散走道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問題:1)走道設置應簡捷,盡量避免寬度方向上的急劇變化。2)在疏散走道兩側均應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燈。3)在疏散走道兩側1.8m 高度內不應有管道、門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4)避免設置袋形走道。從安全疏散角度考慮,高層旅館、辦公建筑、教學建筑、醫院等公共建筑盡量不布置袋形走道,因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點是只有一個出口,發生火災時,人員容易陷入“死胡同”而不能安全脫險。
6.安全疏散的距離
安全疏散距離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1)要考慮好房間內最遠點到房內或住戶門的安全疏散距離。2)從房門或住戶門到疏散樓梯間及到建筑物外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離。有關安全疏散距離的詳細要求可參考《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如表1)。
四、結語
建筑單體安全疏散設計和許多因素有關系,如建筑的類型和功能,人員的組成和特性,人員密度及分布情況,火災探測報警的設置情況,防火滅火設施的設置情況等等。安全疏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設計也是一個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相互制約的復雜分析過程,既要考慮人為的主觀因素,又要兼顧客觀的實際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共同努力研究,使建筑安全疏散這門科學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子曦.對建筑安全疏散系統設計總思路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1,16(1): 19-21.
[2]黃穎.安全疏散性能化消防設計初索[J] .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7, 1(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