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3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根據多年的設計圖紙經驗和查詢有關資料,并結合現場的施工經驗,對住宅工程的現澆樓板裂縫這一常見質量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防治措施。從四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這四個方面分別是:設計角度、施工技術角度、砼的質量角度、過失彌補的角度。這幾個方面,作者均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同時對問題也提出了一些自己比較深刻的認識。作者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經歷對此問題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最后,作者呼吁在施工過程中每個工程管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并總結導致問題產生的新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
關鍵詞:裂縫;分析;防治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design experience and drawing to inquire about the material,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o residential project of cast-in-situ floor cracks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is problem from four aspects are analyzed. These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is: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view, and the Angle of view, and the concrete quality faults compensate for the Angle. These a few respect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re detailed,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to be mor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problem, to study the problem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further promo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all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each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should discover in time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new reasons and find out th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words: crack;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緒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用建筑及住宅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不計其數的辦公樓和住宅小區相繼建成,人們陸續搬進新居,他們對辦公環境和住房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建筑結構的安全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對一些現澆樓板出現的裂縫情況非常關注,擔心這些裂縫最終會引發安全事故,因而向建筑質量監督部門投訴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這也一直是施工單位和開發商經常面對的質量難題。
問題剖析
對于上述情況,本人也經歷不少,尤其是入住后期的維修階段發生頻率較高,根據多個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經驗,也結合一些查找的資料,現從以下幾點對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進行分析:
一、設計中重點加強部位
從工程現澆樓板裂縫發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米左右,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發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縮特性和溫差雙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愈大。從設計角度看,現行設計規范側重于按強度考慮,未充分按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作綜合考慮,配筋量因而達不到要求。
對于外墻轉角處的放射形鋼筋,根據實踐檢驗,認為作用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鋼筋的長度一般不大(約1.2米左右),當陽角處的房間在不按雙層雙向鋼筋加密加強而仍按分離式設置構造負彎矩短筋時,45度的斜向裂縫仍然會向內轉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側,而當采用了雙層雙向鋼筋加密加強后,縱、橫二個方向的鋼筋網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縫的發生和轉移,并且放射形鋼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層,在綁扎時常擱置在縱橫板面鋼筋的上方,導致鋼筋交叉重疊,將板面的負彎矩鋼筋下壓,減少了板面負彎矩鋼筋的有效高度,同時澆筑時鋼筋彎頭容易翹起造成平倉困難,所以建議重點加強加密雙層雙向鋼筋即可。
二、施工中應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樓面裂縫的發生除以陽角45度斜角裂縫為主外,其他還有較常見的就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F從施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并分類采取以下幾項主要技術措施。
1、重點加強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措施
鋼筋在樓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在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砼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難題。其原因為: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較軟,受到人員踩踏后就立即彎曲、變形、下墜;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各工種交叉作業,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無處落腳后難免被大量踩踏;上層鋼筋網的鋼筋小馬凳設置間距有時過大,甚至不設。
在上述四個原因中,前兩條是客觀存在,不可能也難于提出措施加以改進(否則樓面負筋用鋼量將大大增加,造成浪費)。但后二個原因卻在施工中必須大大加以改進,對于最后一個原因,根據大量的施工實踐,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短筋)必須設置鋼筋小馬凳,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個),特別是對于?準8一類細小鋼筋,小馬凳的間距應控制在600毫米以內(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個),才能取得較良好的效果。對于第三條原因,可采取下列綜合措施加以解決:
(1)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須的通行處應搭設(或鋪設)臨時的簡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員通行。
(2)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充分重視保護板面上層負筋的正確位置,必須行走時,應自覺沿鋼筋小馬凳支撐點通行,不得隨意踩踏中間架空部位鋼筋。
(3)安排足夠數量的鋼筋工(一般應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澆筑前及澆筑中及時進行整修,特別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樓面裂縫最容易發生處(四周陽角處、預埋線管處以及大跨度房間處)應重點整修。
2、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砼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致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當預理線管的直徑較小,并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線管的敷設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會發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應增設垂直于線管的短鋼筋網加強。根據經驗,建議增設的抗裂短鋼筋采用?覬6~?覬8,間距≤150,兩端的錨固長度應不小于300毫米。
三、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進行澆筑,但受劇烈的市場競爭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導致各商品砼廠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摻量,低價位、低性能的砼摻加劑,以及細度模數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作為降低價格和成本的主要競爭手段。因此應盡快健全和統一對商品砼廠商的行業管理,促使商品砼廠商轉變觀念,控制好原材料質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訂購商品砼時,應根據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提出對砼品質的明確要求,不能片面壓價和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砼的品質,導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縮裂縫增多。同時現場應逐車嚴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檢查,以保證砼熟料的半成品質量。
四、對裂縫的彌補處理
在采取了上述綜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種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樓面裂縫發生。根據經驗,樓地面上部的面層一般較厚,可以通過在找平層中增改鋼絲網、鋼板網或抗裂短鋼筋進行加強,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裝飾層所遮蓋,問題相對較小。但板底則粉刷層較薄,并且通常無吊頂遮蓋,更易暴露裂縫,影響美觀并引起投訴,所以板底更應妥善處理。板底裂縫宜委托專業加固單位采用復合增強纖維等材料對裂縫作粘貼加強處理,當遇到裂縫較寬、受力較大等特殊情況時,建議采用碳纖維粘貼加強。復合增強纖維的粘貼寬度以350~400毫米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補強作用,又不影響粉刷和裝飾效梁,是目前較理想的裂縫彌補措施。
五、結束語
關于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產生原因和防治辦法,上面已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但是隨著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的不斷更新,新的導致裂縫出現的原因會不斷出現,每個工程管理人員都應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工程管理過程中不斷去總結,發現問題并想出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持續建設出真正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