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8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農村建筑的發展不能再依靠傳統的破壞再修補模式,必須建立一套相應的農村住宅設計和建設的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建筑節能措施和激勵機制,這對加快我國整體建筑節能步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本文立足農村建筑發展的現狀,通過對農村建筑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就農村建筑的設計原則和節能設計的一些技術做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農村建筑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建筑;生態;節能;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based 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d some energy-saving design technology to do the analysi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ur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由于城鄉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農村民用建筑商品用能總量和單位面積的商品用能耗都遠低于城市建筑。但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住宅建設已進入了更新換代的高峰時期。截止2010年,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到30平方米,村鎮住宅能源消耗不斷攀升。這一方面,說明廣大農民在快速奔向“小康”。另一方面,住宅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將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沉重壓力,這對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國來說,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所以農村建筑的發展不能再依靠傳統的破壞再修補的模式,必須建立一套相應的農村住宅設計和建設的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建筑節能措施和激勵機制[1],這對加快我國整體建筑節能步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本文希望能從農村建筑本身的規劃和設計角度為可持續發展的農村建筑提供一些研究參考,
一、農村建筑能源消耗現狀
有關調研發現,我國目前每年農村的生活用能量約為3.2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能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氣、電等占用能總量的60%%,生物質(包括薪柴和秸稈)約占40%%。農村民用建筑用能主要包括:照明和家電、炊事、采暖用能、降溫用能。
建筑照明和各類家電是農村建筑用電的主要形式,除個別邊遠地區采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或自辦小水電外,農村建筑用電主要依靠我國電網系統,但多數地區單位面積照明和家電用電量遠低于城鎮平均水平,隨著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這部分用電量將增加。
在炊事用能方面,除產煤地區(如山西省)外,其余省份的炊事用能與經濟水平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商品能占有比例越高,這表明一種趨勢,即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煤、電等商品能耗會越來越高。北方和長江流域冬季采暖用能占到了農村用能中的很大比例。因為采暖方式不同、能源種類不同、氣候條件不同,采暖能耗也不同。北方因為氣候寒冷,采暖需求大,燃料使用量要遠高于南方。當前,我國農村建筑用能最突出的問題是冬季采暖用能,而在采暖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室內溫度過低,經濟負擔較重,污染嚴重。
清華大學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嚴寒地區農宅墻體平均厚度為40厘米,寒冷地區為33厘米,夏熱冬冷地區為24厘米。墻體均過薄,并且僅3%的農宅采用了簡單保溫措施,而當前農村建房使用的大量實心磚也對環境造成破壞。屋面方面,北方地區22%的農宅屋面采用秸稈層作為屋頂保溫材料,而南方地區90%的建筑無隔熱層。坡屋頂與墻體接合處常常會看到縫隙,雖然這有利于夏季熱壓通風,但冬季滲風嚴重。門窗密閉效果差,保溫性能差,即使在天氣寒冷的北方,超過60%的農戶仍使用單層窗[2]。其次,北方供熱設備效率低。京津、河北省自制土暖氣的使用率超過50%,但其供熱效率僅為40%;北方地炕的使用率將近50%%,而新型吊炕的使用率僅15%。
二、農村建筑的興建原則
農村建筑設計不單是狹隘的定義建筑體本身,應全面考慮建筑體本身落成后,人們的作息與活動與建筑設計本身的關系和相互影響。同時要注意對建筑本身的隔熱、遮陽、通風進行評估,隨著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實施,農村建筑的節能和環保也應是其設計最重要的考慮點,要針對建筑元素、造型、材料、工法等綜合考慮建筑的節能設計[3]。建筑要盡可能順應基地特質,維護自然景觀而不是通過改變來配合設計構想。
住宅建筑設計應緊緊圍繞以人為本、以環境為中心的理念,外觀設計要新穎、美觀又要便于實施,布局合理。新農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產功能與生活功能分區,凡是對生活質量有影響的生產功能,一般應拒于住宅居住區之外,若受經濟水平限制或出于特定條件的需要,可以允許某些無污染的生產功能及雖有輕度污染,但采用“微型”、“分區”、“嚴控”等手段能確保控制污染的部分生產功能進入住宅居住區[4]。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要使用成熟的節能體系和節能環保建材,計算各結點承載力,確定窗墻比,提高門窗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控制建筑物體形系數,合理選擇朝向,綜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三、農村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節能環保技術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狀況不同,應當因地制宜發展適用的技術:改進燃料類型,采用新的燃燒方式,如煤炭型煤化、沼氣等技術,提高燃料燃燒性能;改進燃料燃燒條件,采用家用節能低污染新型爐灶和節能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和降低燃燒過程中污染物生成;對于適合發展太陽能的地區,發展太陽能供熱技術進行炊事和采暖;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北方農村要加強建筑圍護結構保溫性能的提高;南方農村,夏季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風、有效遮陽措施等來降溫;對農村建筑進行通風設計,確保室內通風良好,不僅能夠改善室內熱環境,還可以稀釋和排除因炊煙排放導致的室內污染物,提高室內空氣質量;采用農村家用排油煙機或者排氣扇、排煙系統、自然通風方式等降低有害燃燒產物散發及傳播;把農村生活用能,生產用肥和增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改善生活環境;改善農村能源結構,采用新能源利用方式,大力發展沼氣、小水電等無污染替代常規能源,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室內環境。
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建筑節能的宣傳和推廣, 使農民都了解建筑節能的潛在利益和必要性,認識到能源是國家命脈,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我們自身和我們的子孫后代的長久生存。同時鼓勵和支持農民實施房屋節能環保改造和新建。可以利用價格杠桿的作用,調節節能建材的價格,推進建筑節能的進程。“家電下鄉”政策,開拓了家電市場,促進了經濟發展。政府可以出臺一個類似的政策,對節能建材進行補貼,拓展建筑節能領域,使建筑節能走進千家萬戶。
總結:
以往當我們提到農村生活時,總會呈現出一幅悠閑、詳和的意象。總會想像農村就應該是一幅美妙的田園風光,或者小橋流水人家,或者炊煙曼妙綠樹掩映。然而30多年的改革開放,伴隨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卻沒能將生態保護作為農村建筑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農村建筑也逐漸偏離了我們腦海中的怡然自得。隨著國家節能建筑和環保政策的大力實施,農村建筑必須加大對生態和環保的重視,讓農村建筑在新思潮、新理念、新材料的體系中重回自然。而農村產業的發展,也不再僅是維持經濟的發展,更是為了我們土地的景觀、地貌和生態能得以可持續[5]。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農民不僅得到生存保障,更能使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一個好山好水又有經濟效益的農村才是我們所希望的新農村,也才能使以土地維生的家民在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 王新彬.寒冷地區村鎮學校建筑太陽能采暖技術應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0.
[2] 謝華,楊艷紅.既有住宅節能改造效果分析[J].建筑節能,2009,37(2):64-65,78.
[3] 安強,郝學軍.從消費主義價值觀看農村的建筑節能問題[J].建筑節能,2009,37(2):76-78.
[4] 霍俊芳,崔琪.鄉村住宅建筑能耗現狀與節能技術[J].建筑技術,2009,40(3):267-269.
[5] 霍俊芳,崔琪,潘華等.鄉村住宅建筑能耗現狀與節能技術[C].//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屋建筑材料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