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6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 近年來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發展很快,積累了不少經驗,在很多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闡述筆者多年來對市政道路工程工作的實踐和認知。
關鍵詞:市政道路 路基 施工質量
引言
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發展,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使用品質。要做到路基的堅固而穩定,必須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質量的路基工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難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場地狹小,交通流量影響大,且工藝比較復雜,因此,在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條件的制約。所以,要始終堅持技術標準,正確掌握路基工程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對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路基施工測量和放樣
1、測量要點
開工前按圖紙及有關規定進行線路及高程的復測,水準點及控制樁的核對和增設,并對路線橫斷面進行測量與繪制,其測量結果應記錄并形成資料報監理工程師審查簽字認可。在測量放線前一定要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檢測。看儀器是否損壞,精度是否達到要求,一切檢驗合格后才可進行實際的旌工測量。
2、操作要點
一是要認真熟悉圖紙,復測后檢查與設計是否有誤;二是為滿足施工期間應用需要,在中線復測中增設臨時水準基點標高和加樁的地面標高;三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測量放線時,測量誤差要滿足規范要求,必須保證縱橫斷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構造物的定位及幾何尺寸滿足設計質量要求;四是要注意道路下面覆蓋的管網路線,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損失。
二、路基填方施工工藝
1、基底處理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質、基底地面所處自然狀態,并結合設計對基底穩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應方法與措施處理。填筑前,按規定對基底范圍內的地表雜土、樹根等進行清除。
2、壓實工藝試驗
路堤填方施工前28d,先根據填料及壓實機的不同選擇進行碾壓工藝試驗,據此選定最佳工藝參數,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鋪厚度,以及壓實機型、行進速度、壓實遍數等。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作為控制標準,指導同類施工,確保路基填筑質量。
3、路堤填筑
將作業面分為卸料區.攤鋪區、碾壓區和檢測區,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嚴格控制攤鋪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壓范圍和碾壓遍數,防止漏壓,最后便于正確檢測密實度。整個路堤施工做到區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證填方地段施工質量、密實度符合規范要求。
4、路基整修
首先,填筑至標高后,進行平整和測量,恢復中線,水平測量,施放路基邊樁,修筑路拱,并用光輪壓路機碾壓一遍。其次,修整的路基表層厚150mm內,不應留有尺寸大于lOOmm的材料。第三,路基整修采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將路基兩側超填的余土清除場外。第四,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時,應預留加固位置。第五,整修路基時應將邊溝內的雜物清除干凈,保證排水暢通。
5、結構物臺背回填
第一,橋臺缺口填筑,待構造強度達到允許強度后進行。第二,填筑范圍。臺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墻不小于臺高加2m;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于2m,橋臺背填土長度不應小于臺高的3—4倍,填土長度每側不小于2倍孔徑長度。第三,使用機械。在橋臺周圍lm以外使用大型機械分層填筑,振動碾壓,在橋臺周圍lm以內采用沖擊夯,分層夯填。第四,填筑材料。填筑材料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第五,填筑方法。在回填壓實作業中,應對稱回填壓實,保持結構物完好,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15cm。
6、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一是分層填筑,滿足上一層壓實要求后,再填壓下一層,壓實前必須對含水量進行測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壓,避免返工浪費;二是干密度試驗標定要準確,對不同的土質要分別標定于密度,不可以用同一個干密度去評定不同土質的壓實度。三是分段施工,縱向搭接兩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應按1:1坡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否則路基會出現不均勻沉陷,影響路面平整度。當路基穩定受到地下水影響時,應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穩性優良、不易風化的砂石材料或用無機結合料進行加固處理,使基底形成水穩性好的厚約20cm一30era的穩定層
三、路基挖方施工工藝
首先清除開挖施工范圍內的表土、雜草等,自上而下逐層挖掘。挖掘采用橫挖法。應先對位置進行勘察,現進行擬定施工方案,早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再進行施工。施工中注意:首先,平曲線外邊溝溝底縱坡與曲線前后的溝底相銜接,曲線內側不得有積水或外溢現象發生;其次,路基交接處的邊溝應徐緩引向路堤兩側的天然溝或排水溝,防止沖刷路堤;最后,所有排截水設施要滿足溝基穩固、溝形整齊、坡底平順。截水溝棄土置于路塹與截水溝問,形成土臺,臺頂截水溝設2%的橫坡,土臺邊坡腳距塹頂的距離不小于設計規定。
路基挖方應注意開挖程序,預留碾壓沉降高度,并應有處理超挖或土質松軟地段措施。常見的軟土類別有淤泥、淤泥質粘土、沖填土、雜填土等。現場管理的重點是:保證設計單位出具齊全的地質勘測資料;全面了解軟土的厚度、成因、物理化學特性以及各項力學指標;根據地勘資料選擇處理方案,完善設計;選擇有利季節盡早安排施工,確保足夠的工后沉降期。
四、路基防護工程施工工藝
路基防護是提高路基強度及穩定性不可缺少的環節,通常采用漿砌片石擋土墻、漿砌片石護坡、綠化種植護坡。
砌筑材料采用結構密實、質地均勻、不易風化且無裂縫的硬質石料,其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并盡量選用較大的石料砌筑。塊石選用形狀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0.2rn,寬度和長度約為厚度的1—1.5倍和1.5—3倍,用作鑲面時,由外露面四周向內稍加修鑿。片石選用具有兩個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0.15m,寬度和長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所使用砂漿配合比符合設計要求。
五、施工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1、嚴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不經選擇,把表層土、帶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導致路堤出現強度不均勻。達不到壓實標準,甚至出現路基沉陷等質量問題。因此要嚴格控制不合格的土不能填人路基。
2、保證達到壓實標準
由于施工方法不對,路基的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使路面產生病害。防治辦法就是不同的土質不能混填,分別對不同的土質進行擊實試驗,標準實驗要準確,應通過鋪筑試驗獲得相關的技術參數來指導施工,確保壓實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檢驗縱橫坡度,保證每層土的厚度均勻,壓實度均勻,堅持橋頭涵洞處規范填土,保證達到壓實標準。
3、軟土區域注意路基的穩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區路基,季節性處于過濕狀態,致使路基沉陷,產生路面病害。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排水疏干、換填水穩性好的土、拋石擠淤等處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夠的穩定性。